地方縣市首長的選舉剛結束,不同的政治陣營有人開心有人沮喪,也有網路評論家開始分析某某陣營的勝選或敗選原因。此次選舉有政治素人、政二代、電競直播主、企業經營者或是中央部會官員加入競爭,某方面來說,他們都是地方縣市首長或民意代表的素人,在還未上位之前,他們都對於即將要挑戰甚至就任的職位,只有概念性的認知,而沒有實際的操作經驗。
即便是曾經就任其他縣市長的候選人,他們所面臨的戰場,也往往不是之前那個,而是一個嶄新的遊戲地圖,有著不一樣的主客觀環境(地方產業、財政、地方派系與選民結構),而過往的經驗往往無法完全套用或複製。這樣的困境或是機會,是否能在選戰中成為加分因素,即會取決於候選人所具備槓桿資源與經驗的能力,無論是所屬的黨派資源、在地方政治歷練的經驗或是個人過往所營造的形象與魅力。
選民往往覺得自己是選賢與能,但很多時候可能更像是在速食店的定製套餐菜單前,選擇要漢堡、薯條加大杯可樂,或是為了身體健康改吃有沙拉的套餐,我們看似理性的選擇,其實都奠基於政黨或環境所先鋪排出來的選項。
其實這跟我們的職涯也有些類似,在公司我們可能看過從實習生就入職當到總經理的案例,或是從其他公司空降的高階主管,這些不同的職涯路徑,其實沒有好壞之分,或許更取決所在企業所看重的價值。
有些企業強調對於內部環境、政治與資源的熟悉度與隱藏的效忠程度,更容易提拔從基層開始做起的員工作為未來主管的人選,而有另一些企業強調換血與增加外在刺激以增強免疫力信念,於是頻繁進用在其他企業或競爭品牌歷練過的人,希望透過多元的視角與能力組合,增加企業面對未知商業環境的可能性與韌性。
身為專業職場人,若不是立志想要挑戰高位或是打算在同一家公司退休的人,或許更需要思考的是,自己的專業、能力、才華跟志向,要在哪一種環境裡比較有可能實現?如果是喜歡有前輩帶領、明確的組織架構與章法的環境,或許那種強調資歷跟效忠的環境就很合適;如果是具備某種特殊專長的職場人,無論是技術、專業知識或是某些管制性、特殊產業任職經歷的人,或許更適合組合式的職涯路徑,讓自己的專業像是樂高積木一樣可以組合出不同的樣子。
總歸來說,職涯其實就是一段段旅程的累積,而決定職涯體驗的重點,在於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能力組合與職場定位,以及自己所看重的價值否可以在所處的環境實踐,最終當自己回望職涯所走過的軌跡時,能夠覺得自己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