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 ‧ 卷八十一 【常寂光土】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至極法身。常寂光土。離身無土。離土無身 . . .
心謂無礙心,諸佛證之以成法身。
境謂無礙境,諸佛證之以成淨土。

永明延壽大師
永明延壽大師 (904~975) 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會融諸法同入心宗。

《宗鏡錄》卷八十一
慧日永明寺 智覺禪師 延壽 集

夫真如一心。平等法界。眾生不了。妄受沉淪。今悟此宗。欲入圓覺位。於六度萬行莊嚴門中。以何法助道保任。速得成就。
: 若論莊嚴。無非福智二業。於六波羅蜜中。前五是福德業。後般若是智慧業。前五福德業中。唯禪定一門最為樞要。前已廣明。
今更再述。此宗鏡所集禪定一門。唯約宗說。於諸定中而稱第一。名王三昧。總攝諸門。囊括行原。冠戴智海。亦名無心定。與道相應故。亦名不思議定。情智絕待故。亦名真如三昧。萬行根本故。亦名一行三昧。一念法界故。亦名金剛三昧。常不傾動故。亦名法性三昧。恒無變易故。

諸佛智光明海,無量觀行,皆從此生。

若不體此理,非佛智故。以此佛智。證斯本理。理則不待照而自了。智則必資理而成照。若本覺性智,性自了故。以平等性智,了本性故。故知理無興廢。寂照靈知。弘之在人。覺有前後。人由照分。功由理發。失理則失照。要見此理。方成佛耳。
此理即是一心。總該萬有。頓悟頓修。更無漸次。為未了不入者。於一心法分出多門。義演恒沙,乃至無盡。
故法華經偈云。少智樂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別說諸果。是以信心是佛。罕遇其機。乃諸佛出世之本懷。祖師西來之正意。
自古先德。一聞即心是佛之言。疑根頓盡。或欲燈傳後嗣。便坐道場。或樂灰息遊心。住深蘭若。其或障濃信薄。唯思向外馳求。隨他意似鸚鵡之徒。借彼眼如水母之屬。纔生不信。便起謗心。
今則廣引遍搜。探微撮要。所冀證成後學。決定無疑。頓悟自心。成佛妙軌。若論法利。功德無邊。虛空可量。斯旨難盡。
所以台教云。若人欲得一切佛法,相好威儀,說法音聲,十方無畏者。當行此一行三昧。勤行不懈,則能得入。如摩尼珠,隨磨隨光。證不思議功德。

一行三昧者

繫緣法界。一念法界。信一切法皆是佛法。無前無後。無復際畔。住佛所住,如諸佛住。安處寂滅法界,祕密藏中。則理無不圓。事無不足。故稱祕密。亦號總持。究竟指歸。自他俱利。云何俱利。以平等故。云何平等。以無相故。
如入佛境界經偈云。入諸無相定。見諸法寂靜。常入平等故。敬禮無所觀。又一切諸法,有事有理。具體具用。不可偏執。乖此圓乘。以自性定為理。用引發定為事。因事顯理。理則昭然。因理成事。事方圓足。以性實之理。相虛之事。體用交徹。隱顯同時。無礙雙行。能契宗鏡。
若唯修事定。但集世禪。雖曰修行。猶生惡覺。以不制意地。未斷其原。長劫練磨。返沉苦道。所以大涅槃經云。一切凡夫雖護身心。猶故生於三種惡覺。
三惡覺者欲覺,恚覺,害覺。以貪欲故,即生瞋恚。因瞋恚故,便行損害。夫修行趣道。本為出五欲之泥。翻求利養名聞。如踐蛇虺之地。凡修禪定護念之人。尚被外緣覺觀破壞。何況縱情放逸之人。故知日夜常為煩惱欲火焚燒。覺觀怨賊侵害。
是以欝頭藍弗。以世俗智。伏下地惑。獲非想定。具五神通。時君敬重。就宮供養。欝頭藍弗每來與去。皆乘神通。赴宮供養。王因出巡。命其愛女依前舊儀。供養藍弗。王女珍敬。接足作禮。欝頭藍弗觸女身手。因茲起貪。便生欲覺。遂失神通。飯食已訖。矯施異計。語王女言。我頃來去。皆乘神通。國人思敬。莫由見我。我今食竟。意欲步歸。令國內人咸得見我。王女謂實。送出閣門。步遊歸山。既失神通。情懷悵怏。端坐林藪。潔志安禪。林間鳥鳴。喧噪鬧亂。久不得定。移就池邊。安布求禪。池中魚遊。驚聒禪思。又不得定。因茲起瞋。便生恚覺。遂發惡願。願我來生。作著翅水獺身。上樹害鳥。入水食。魚報魚鳥怨。誓不相放。因茲便起害覺現前。復移異處。專志習禪。久方得定。依前證得非想三昧。命終之後。生非想天。順生受業。八萬大劫受異熟果。八萬劫滿。順後受業。酬前惡願。生于欲界。作水獺身。亦云飛狸身。若到所在,水陸空行一切物命,悉皆喫盡。
故經云。雖斷煩惱,生非想處,猶故還墮三惡道中,即其義也。故須先入宗鏡,達一心萬行根本。然後福智莊嚴,則不枉功程。永無退轉。得其旨,則大智圓明。得其事,則大用成就。
如師子奮迅,成熟法界眾生。猶象王迴旋,啟發十方含識。故華嚴論云。師子奮迅三昧者。於十方世界,普同一切眾生想念作用而成熟之。大用而無作,是奮迅義。夫入宗鏡,萬事周圓。鏡外更無一法可得。如遺教經云。是故汝等,當好制心。制之一處,無事不辦。若不制心,無有是處。
一念纔起。生死如煙。駕五陰六入之舟航。結十二種類之窟宅。如從一妄念中,結成十二類。根塵相對。發識造業。因色有情。見時生想。於此情想二法各生四相
從情上生,一有色。二無色。三非有色。四非無色。
從想上生。一有想。二無想。三非有想。四非無想。
胎因情有。卵為想生。情想合為濕生。情想離為化現。情上無色,則是空散消沉。想上無想,則為土木株杌。此二雖屬無情,然皆從識變。若一念不生,則諸類皆絕。
所以信心銘云。心若不異,萬法一如。眼若不睡,諸夢自除。
又如云。譬如動目。能搖湛水。以眼勞觀水。見水有動。眼若不瞬。池水則不搖。妄見若除。亦無草木成壞之相。若舉眼見色。由有色陰。舉身受苦樂。由有受陰。舉心即亂。由有想陰。舉眼見生滅。由有行陰。精明湛不搖處,即識陰。又若以遍身針刺俱知,不帶分別,則是識陰。若次第分別,則餘識陰。故知一念纔起。五陰俱生。微識未亡。六塵不滅。若唯識之義燈常照,妄何由生。一心之智鏡恒明,旨終不昧。
: 四弘十度。皆可發行。云何須依一心,具足菩提之道。
: 若不依一心。求大乘之人疑情不斷。
古德云。求大乘者,所疑有二。夫大乘法體,為一為多。如其是一。即無異法。無異法故。無諸眾生。菩薩為誰發弘誓願。若是多法。即非一體。非一體故。物我各別。如何得起同體大悲。由是疑惑。不能發心。
今為遣此二疑,立一心法,開真如生滅體用二種門。立一心法者。遣彼初疑。明大乘法唯有一心。一心之外。更無別法。但有無明迷自一心。起諸波浪。流轉六道。雖起六道之浪。不出一心之海。良由一心動作六道,故得發弘誓之願。六道不出一心,故能起同體大悲。如是依於一心。能遣二疑。得發大心。具足佛道。
華嚴演義記,云釋如來法身觀者。先觀發起普賢菩薩微妙行願。復應以三密加持身心。則能入文殊師利大智慧海。
然修行最初,於空閑處,攝念安心。閉目端身,結加跏坐。運心普緣無邊剎海。諦觀三世一切如來。遍於一一佛菩薩前,殷勤恭敬。禮拜旋遶。又以種種供具雲海。奉獻如是等一切聖眾。廣大供養已。復應觀自心。心本不生。自性成就光明遍照。猶如虛空。復應深起悲念。哀愍眾生不悟自心,輪迴諸趣。我當普化,拔濟令其開悟,盡無有餘。復應觀察自心,諸眾生心,及諸佛心,本無有異。平等一相。成大菩提。瑩徹清淨。廓然周遍。圓明皎潔。成大月輪。量等虛空。無有邊際。是以垢淨世界。大小法門。乃至六度萬行。皆從凡聖心現。
故經云。菩薩摩訶薩,以離垢心,現見無為真如法界。以自在心,現生三界。為教化彼諸眾生故。
又經云。依自虛妄染心,眾生染。依自性清淨心,眾生淨。

諸法無行經云。

雖讚發菩提心,而知心性即是菩提。雖讚大乘經,而知一切諸法皆是大相。雖說菩薩道,而不分別阿羅漢,辟支佛,諸佛。雖讚布施,而通達布施平等相。雖讚持戒,而了知諸法同是戒性。雖讚忍辱,而知諸法無生無滅無盡相。雖讚精進,而知諸法不發不行相。雖種種讚歎禪定,而知一切法常定相。雖種種讚於智慧,而了智慧之實性。雖說貪欲之過,而不見法有可貪者。雖說瞋恚之過,而不見法有可瞋者。雖說愚癡之過,而知諸法無癡無礙。雖示眾生墮三惡道怖畏之苦,而不得地獄餓鬼畜生之相。如是諸菩薩,雖隨眾生所能信解,以方便力而為說,而自信解一相之法。
故知心外無法,於第一義而不動。為未信者以方便力,雖說種種道,其實為一乘。
所以般若說。一切法皆摩訶衍,靡不運載。思益明解諸法是菩薩遍行。華嚴入法界不動祇園。淨名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場。
故知一法周備。無事不該。可謂圓滿菩提。成就佛道。乃至坐禪見境。諸魔事起。但了一心。境界自滅。可謂降魔妙術。治惑靈方。匪用心神。安然入道。

起信論云。

修行止者。住寂靜處。結加趺坐。端身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虛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分別想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不生不滅,皆無相故。前心依境。已捨於境。後念依心。復捨於心。以心馳外境。攝住內心。後復超心。不取心相。以離真如不可得故。乃至魔事現前。念彼一切皆是思惟。剎那即滅。遠離諸相。入真如三昧。心相既離。真相亦盡。
摩訶衍論釋云。若真若偽。唯自妄心現量境界。無有其實。無所著故。又若真若偽。皆一真如。皆一法身。無有別異。不斷除故。是以但了一心。不忘正念。一切境界。自然消滅。可謂應念斷除。豈勞功行。
此乃西來的旨。諸佛正宗。圓信圓修。不同權漸。直下得力,如師子就人。一槌便成,猶王之寶器。可謂等賜高廣大車,悉與如來平等滅度。豈同貧所樂法,下劣之乘者哉。
若有人不信此宗鏡正義。反墮邪思。徇假執權而迷真實。如金易鍮石。鳳換山鷄。如此愚盲。過在無眼。如昔人乘馬,腰著金帶。見乘驢者,著驢絛帶。即便問之,或中何物貴。彼即答云,驢絛甚貴。其人即易之。或為色聲而棄正法。其猶如是耳。
: 既一心圓滿覺道。云何又發菩提等諸心。若有能發。則有所證。能所既成。唯一之義即墮。
: 夫言發者。即無所發。終不離心有菩提。離菩提有心。
大寶積經云。菩提中,心不可得。心中,菩提亦不可得。離菩提,心不可得。離心,菩提亦不可得。乃至若言見有菩提而取證者。當知此輩,即是增上慢人。若能如是信解。乃為真發菩提之者。

般若經云。

若菩薩知心性即是菩提,而能發起大菩提心,是名菩薩。
又無所發菩薩云。知一切法皆無所發,而發菩提心。然於所證真如。如外無智。能發妙智。智外無如。雙照雙遮。不存不泯。不二而二。理智似分。二而不二。能所俱寂。則是一心菩提。萬行之本。既能通達。法爾利他。運同體之大悲,豈有能所。以無得之方便,誰立自他。
止觀云。發真正菩提心者。既深識不思議境,知一苦一切苦。自悲昔苦起惑,耽湎麁弊色聲。縱身口意。作不善業。輪環惡趣。要諸熱惱。身苦心苦,而自毀傷。而今還以愛繭自纏。癡燈所害。百千萬劫。一何痛哉。
設使欲捨三塗。欣五戒十善。相心修福。如市易博換。翻更益罪。似魚入箄口。蛾赴燈中。狂計邪黠。逾迷逾遠。渴更飲醎。龍鬚縛身。入水轉痛。牛皮繫體,向日彌堅。盲入棘林。溺墮洄洑。把刃抱炬,痛那可言。虎尾蛇頭,悚焉悼慄。自惟若此。悲他亦然。假令隘路叛出怨國。備歷辛苦,絕而復穌。往至貧里。傭賃一日。止宿草庵。不肯前進。樂為鄙事。不信不識。可悲可怪。思惟彼我。哽痛自他。即起大悲,興兩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雖知眾生如虛空要誓度如虛空之眾生。雖知煩惱無所有,誓斷無所有之煩惱。雖知眾生數甚多,而度多多之眾生。雖知煩惱無邊底,而斷無底之煩惱。雖知眾生如,如佛如。而度如佛如之眾生。
雖知煩惱如實相,而斷如實相之煩惱。何者。若但拔苦因。拔苦果。此誓雜毒。故須觀空。若偏觀空。則不見眾生可度。是名著空者。諸佛所不化。若偏見眾生可度。即墮愛見大悲。非解脫道。今則非毒非偽。故名為真。非空邊非有邊。故名為正。如鳥飛空。終不住空。雖不住空。跡不可尋。雖空而度。雖度而空。是故誓與虛空共鬥,故名真正發菩提心,即此意也。
又識不思議心,一樂心,一切樂心。我及眾生。昔雖求樂,不知樂因。如執瓦礫,謂如意珠。妄指螢光,呼為日月。
今方始解。故起大慈興兩誓願。謂法門無量誓願知。佛道無上誓願成。雖知法門永寂如空。誓願修行永寂如空。雖知菩提無所有。無所有中吾故求之。雖知法門如空無所有。誓畫繢莊嚴虛空。雖知佛道非成所成,如虛空中種樹。使得華得果。雖知法門及佛果非修非不修。而修非證非得。以無所證得而證而得。是名非偽非毒名為真。非空非見愛名為正。
如此慈悲誓願。與不可思議境智。非前非後。同時俱起。慈悲即智慧。智慧即慈悲。無緣無念。普覆一切。任運拔苦。自然與樂。不同毒害。不同但空。不同愛見。是名真正發菩提心義
: 華嚴經頌云。禪定持心常一緣,智慧了境同三昧。云何悟入一心,能令根境悉成三昧。
: 內外一切境界。皆從真如一心而起。真心不動。故稱為三昧王。以統御一切萬法萬行故。得稱為王。無有一法,不從一心真如三昧起。此是一切三昧根本。了此根本。則從本所現。念念塵塵。盡成三昧。以本末無異故。

寶積經偈云。

如鑽木出火。要假眾緣力。若緣不和合。火終不得生。
是不悅意聲。畢竟無所有。知聲性空故。瞋亦不復生。
瞋不在於聲。亦不身中住。因緣和合起。離緣終不生。
如因乳等緣。和合生酥酪。瞋自性無起。因於麁惡事
愚者不能了。熱惱自燒然。應當如是知。究竟無所有。
瞋性本寂靜。但有於假名。瞋恚即實際。以依真如起。
了知如法界。是名瞋三昧
又偈云。是大夜叉身。從於自心起。是中無有實。妄生於恐怖。亦無有怖心。而生於怖畏。觀法非實故。無相無所得。空無寂靜處。現此夜叉身。如是知虛妄。是夜叉三昧。
且夜叉一身。於外相分甚為麁惡。令人怖畏。瞋之一門,是根本煩惱。最能煩亂。此內外二法,尚成三昧。舉一例諸,可為龜鏡。其餘一切心鏡,即無非三昧矣。
楞伽經云。佛言,大慧。云何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謂第三第四第五地,三昧樂正受故。種種自心。寂靜安住。心海起浪。識相不生。知自心現境界性非性。是名三昧。樂正受意生身。故知了境即心。更無一物。會於本寂。即心海常安。分別不起。即是正受。是以無物可納。名為正受。無境可動。名為正定
首楞嚴三昧經云。問現意天子。菩薩當修何法。得是三昧。天子答。欲得三昧。當行凡法。若見凡法不合不散。是名修行楞嚴三昧

又問。諸佛法中,有合散耶。天子曰。凡法尚無合散。況佛法耶。云何修習。若見凡法佛法不二。是名修習。是以了一心成現之門,則無修而修。達萬法具足之體,乃不習而習。出入無際。心境一如。即於一切差別法中,念念入。念念起故。
所以華嚴經云。佛子。菩薩摩訶薩,入一切眾生差別身三昧。於此三昧,內身入。外身起。外身入。內身起。同身入。異身起。異身入。同身起。乃至眼處入。耳處起。耳處入。眼處起。鼻處入。舌處起。舌處入。鼻處起。身處入。意處起。意處入。身處起。自處入。他處起。他處入。自處起。一微塵中入。無數世界微塵中起。無數世界微塵中入。一微塵中起。不唯根境盡成三昧。萬法咸作智門。
承此宗鏡之光。可謂盡善盡美。何者。體含虛寂,不能讚其美。理絕見聞,不能書其過。降茲已下,皆墮形名,則難逃毀讚矣。
如昔人云。夫大道混然無形。寂然無聲。視之不見。聽之不聞。非可以影響知。不得以毀譽稱也。降此以往,則事不雙美,名不並盛矣。雖天地之大。三光之明。聖賢之智。猶未免於毀譽也。
故天有坼之象。地有裂之形。日月有謫蝕之變。五星有勃彗之妖。堯有不慈之誹。舜有誷父之謗。湯有放君之稱。武王有弒主之譏。齊桓有貪婬之目。晉文有不臣之聲。伊尹有無君之迹。管仲有僣上之名。以夫二儀七曜之靈,不能無虧濔。堯舜湯武之聖也,不能免嫌謗。桓文伊管之賢也,不能遣纖過。由此觀之。宇宙庸流,奚能自免怨謗而無悔悋也。若以心智通靈,成無為之化,則萬累不能干矣。
: 一心旨趣。蓋是總門。法義難明。廣須開演。如何是法。如何是義。
: 法本無差。隨義有別。從法生義。差別難明。因義顯法。一心易了。
禪原集,以況解釋法義二門。如真金隨工匠等緣。作鐶釧等物。金性必不變為銅鐵。金即是法。不變隨緣是義。設有人問何物不變。何物隨緣。只令答云金也。以喻一藏經論義理,只是說心。心即是法。一切是義。故論云。所言法者。謂眾生心。
經云。無量義者。從一法生。
然無量義,統唯二種。
一,不變。
二,隨緣

諸經只說此心隨迷悟緣,成垢淨凡聖等。亦只說此心垢淨等時,元來不變,常自寂滅,真實如如等。
設有人問何法不變。何法隨緣。只答云心也。不變是性。隨緣是相。當知性相,皆是一心上義。今性相二宗互相非者。良由不識真心每聞心字。將謂只是八識。不知八識但是真心上隨緣之義。

故馬鳴以一心為法。

以真如生滅二門為義。論云。依於此心。顯示摩訶衍義。心真如是體。心生滅是相用。只說此心不虛妄,故云真。不變易,故云如。不守自性,故隨緣。以隨緣故,成無量義。又由不變故,始能隨緣。由隨緣故,方能不變。何者謂若變自體。將何隨緣。如無水豈能成波浪。故知一心不動。義遍恒沙。雖遍恒沙。皆是一心之義。
: 欲淨其土。當淨其心。則心外有土。何成自淨。
: 至極法身。常寂光土離身無土。離土無身。依報是心之相。正報是心之體。體相無礙。依正本同。所以攝境歸心真空觀中,則攝相歸體。顯出法身從心現境妙有觀中,則依體起用。修成報身。若心境祕密圓融觀中,則心境交參。依正無礙。心謂無礙心,諸佛證之以成法身。境謂無礙境,諸佛證之以成淨土

淨名疏中觀心釋四種境界者。

一,因緣境。
二,空境。
三,假境。
四,中道境。

境是心所依住,即是土也。眾生者。佛告比丘。汝等日夜,常生無量百千眾生。今因緣心多境亦多。心少境亦少。觀心照少境,即是小國土。觀心照多境,亦是多國土。如是觀因緣境,即是化眾生。或調惡境而悟,即是穢土入佛智慧。或觀善境而悟,即是淨土入佛智慧。起菩薩根者。隨所觀善惡之塵。了知此塵即是一切法。此法本來畢竟常寂。常寂之境。發於真智。真智所依佛土。即常寂光土也
復次行人觀是四境。非為貪著境界。但化伏煩惱心數眾生。用此四心而起誓願。願法界眾生,皆得如我化此心數,悉令清淨。即是淨土安立有為緣集眾生也。行人當知,一切菩薩淨佛國土根本,從此而起。合抱之樹。起於毫末。
又凡聖共居。同一妙土。真俗所依。唯一法身。所依不二能依自殊。所既不殊。能亦何別。無始妄習。謂依正殊。若能一切皆融。豈有身土別見。如此觀心。實真淨土。是真了義。若離此者。多是執文隨語生見。
義海云。塵毛剎海是依。佛身智慧光明是正。今此塵是佛智現。舉體全是佛智。是故光明中見佛剎等。又剎海塵等,全以佛法界如如為塵體。是故塵中現一切佛事。
當知依即正。正即依。乃至一事一法。一毛一塵。各各如是合佛依正也。故知萬像繁興。唯一致矣。
《宗鏡錄》 卷八十一完

12會員
344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如來為除五種過失,生五種功德,故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佛性論云. 善男子。若一闡提,信有佛性。當知是人,不至三惡。是亦不名一闡提也。以不自信有佛性故,即墮三惡。故名一闡提。是知一切眾生,雖有正因。不得了緣。枉沉生死。為不知故,甘稱下凡。為不聞故,不親善友。常迷智眼,豈有了因。恒習惡緣,何成善本。
「事上無事,本全是心。念起塵生。念寂塵滅。」— 傳奧法師云 如經云。佛言。隨有是經之處,則為有佛。若我住世無異。故知自心之佛,無處不遍,寧論前後出沒耶。若隨異境,則生滅無常。見他佛,則隱顯無恒。誦他經,則音聲間斷。
「以一切法,念念無住故。念念生滅故。念念不可得故。念念無自性故。」—永明延壽大師 如瓔珞經云。妙覺方稱寂照。等覺照寂。又覺有三義。一覺察。如睡夢覺。亦如人覺賊。賊無能為。妄即賊也。二覺照。即照理事也。亦如蓮華開。照見自心一真法界。恒沙性德。如其勝義,覺諸法故。三妙覺。即上二覺。離覺所覺,故為妙耳。
「皆因情想擾亂,勞發世間之塵。迷妄昏沉,引起虛空之界 . . . 皆是有為之法。盡成生滅之緣。未洞本原。終為戲論。」 天真之佛智本有。妄緣之生死體空。雖有二名。但是一義。只謂不了第一義諦,號曰無明。因不了之所盲。成惑業之眾苦。了無明之實性。成涅槃之妙心。
「皆從熏習而生。不是無因而得。應須勤修白業。淨法時熏。念念功夫。自成妙果。」 — 華嚴經離世間品云 文殊道行經云。佛告文殊師利。若見一切諸法無起,即解苦諦。若見一切諸法無住,即能斷集。若見一切諸法畢竟涅槃,即能證滅。文殊師利。若見一切諸無自體,即是修道。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不思一物。即是本心。智者能知。更無別行。」— 祖師云 心能作佛。心作眾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獄。心異則千差競起。心平則法界坦然。心凡則三毒縈纏。心聖則六通自在。心空則一道清淨。心有則萬境縱橫。如谷應聲,語雄而響厲。似鏡鑒像,形曲而影凹。以知萬行由心。一切在我。
「如來為除五種過失,生五種功德,故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佛性論云. 善男子。若一闡提,信有佛性。當知是人,不至三惡。是亦不名一闡提也。以不自信有佛性故,即墮三惡。故名一闡提。是知一切眾生,雖有正因。不得了緣。枉沉生死。為不知故,甘稱下凡。為不聞故,不親善友。常迷智眼,豈有了因。恒習惡緣,何成善本。
「事上無事,本全是心。念起塵生。念寂塵滅。」— 傳奧法師云 如經云。佛言。隨有是經之處,則為有佛。若我住世無異。故知自心之佛,無處不遍,寧論前後出沒耶。若隨異境,則生滅無常。見他佛,則隱顯無恒。誦他經,則音聲間斷。
「以一切法,念念無住故。念念生滅故。念念不可得故。念念無自性故。」—永明延壽大師 如瓔珞經云。妙覺方稱寂照。等覺照寂。又覺有三義。一覺察。如睡夢覺。亦如人覺賊。賊無能為。妄即賊也。二覺照。即照理事也。亦如蓮華開。照見自心一真法界。恒沙性德。如其勝義,覺諸法故。三妙覺。即上二覺。離覺所覺,故為妙耳。
「皆因情想擾亂,勞發世間之塵。迷妄昏沉,引起虛空之界 . . . 皆是有為之法。盡成生滅之緣。未洞本原。終為戲論。」 天真之佛智本有。妄緣之生死體空。雖有二名。但是一義。只謂不了第一義諦,號曰無明。因不了之所盲。成惑業之眾苦。了無明之實性。成涅槃之妙心。
「皆從熏習而生。不是無因而得。應須勤修白業。淨法時熏。念念功夫。自成妙果。」 — 華嚴經離世間品云 文殊道行經云。佛告文殊師利。若見一切諸法無起,即解苦諦。若見一切諸法無住,即能斷集。若見一切諸法畢竟涅槃,即能證滅。文殊師利。若見一切諸無自體,即是修道。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不思一物。即是本心。智者能知。更無別行。」— 祖師云 心能作佛。心作眾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獄。心異則千差競起。心平則法界坦然。心凡則三毒縈纏。心聖則六通自在。心空則一道清淨。心有則萬境縱橫。如谷應聲,語雄而響厲。似鏡鑒像,形曲而影凹。以知萬行由心。一切在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卷積神經網路(CNN)是一種專門用於影像相關應用的神經網路。本文介紹了CNN在影像辨識中的應用,包括圖片的組成、Receptive Field、Parameter Sharing、以及Pooling等技術。通過本文,讀者將瞭解CNN在影像辨識領域的優勢和運作原理。
Thumbnail
基隆地檢新聞稿文義明確地定調違法「騙取搜索票」,即「騙票行為」的一種態樣,基礎型態都是以偽造文書或公務登載不實為主,從而後續引發進一步的基本權侵害:違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騙拘票型,例如2018年的新北斬手騙票案)、違法搜索而侵害隱私權等基本權(騙搜索票型,例如基檢的這件案子)。
Thumbnail
題目敘述 題目會給定一棵二元樹的根結點, 要求我們計算滿足局部路徑節點和=targetSum的數目有多少? 註: 局部路徑節點和 =由節點a往下走到某個節點b,這個區間內的節點值總和 題目的原文敘述 測試範例 Example 1: Input: root = [10,5,-3,3
Thumbnail
題目敘述 題目會給定一顆二元樹的根結點Root node,和指定的目標值targetSum。 問我們能不能從二元樹裡面找到一條從根結點到葉子結點的路徑,其路徑上的節點值總和恰好為targetSum? 可以的話,返回True。 無解的話,返回False。 題目的原文敘述 測試範例 E
Thumbnail
今天跟大家分享在地端資料中心內建立Kubernetes叢集之後,如何針對網路進行更進一步的優化。除了CNI(容器網路接口)的設定,實務上我還會再另行建立Loadbalancer的機制。
Thumbnail
象山淨宗寺2004年成立,%Arabica咖啡台灣首店8月11日開幕
Thumbnail
這個活動,邀請全體蓮友繼續參與,更歡迎您轉介給您的親友,每天依個人的步調與發心,或多或少(時間與數量)參與線上的念佛與迴向。
Thumbnail
念佛成佛二十則(動畫)(國語版) 新竹淨宗學會 轉貼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tcYLnNA3LI 📷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卷積神經網路(CNN)是一種專門用於影像相關應用的神經網路。本文介紹了CNN在影像辨識中的應用,包括圖片的組成、Receptive Field、Parameter Sharing、以及Pooling等技術。通過本文,讀者將瞭解CNN在影像辨識領域的優勢和運作原理。
Thumbnail
基隆地檢新聞稿文義明確地定調違法「騙取搜索票」,即「騙票行為」的一種態樣,基礎型態都是以偽造文書或公務登載不實為主,從而後續引發進一步的基本權侵害:違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騙拘票型,例如2018年的新北斬手騙票案)、違法搜索而侵害隱私權等基本權(騙搜索票型,例如基檢的這件案子)。
Thumbnail
題目敘述 題目會給定一棵二元樹的根結點, 要求我們計算滿足局部路徑節點和=targetSum的數目有多少? 註: 局部路徑節點和 =由節點a往下走到某個節點b,這個區間內的節點值總和 題目的原文敘述 測試範例 Example 1: Input: root = [10,5,-3,3
Thumbnail
題目敘述 題目會給定一顆二元樹的根結點Root node,和指定的目標值targetSum。 問我們能不能從二元樹裡面找到一條從根結點到葉子結點的路徑,其路徑上的節點值總和恰好為targetSum? 可以的話,返回True。 無解的話,返回False。 題目的原文敘述 測試範例 E
Thumbnail
今天跟大家分享在地端資料中心內建立Kubernetes叢集之後,如何針對網路進行更進一步的優化。除了CNI(容器網路接口)的設定,實務上我還會再另行建立Loadbalancer的機制。
Thumbnail
象山淨宗寺2004年成立,%Arabica咖啡台灣首店8月11日開幕
Thumbnail
這個活動,邀請全體蓮友繼續參與,更歡迎您轉介給您的親友,每天依個人的步調與發心,或多或少(時間與數量)參與線上的念佛與迴向。
Thumbnail
念佛成佛二十則(動畫)(國語版) 新竹淨宗學會 轉貼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tcYLnNA3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