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時間的中央集權管理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類社會高度仰賴時間作為行為的依據(Photo by Agê Barros on Unsplash)
“We are so bound by time, by its order.”
— Arrival, 2016

在標準時間的制度出現以前,人類對於時間的掌握一直處在模糊的區間,且時常錯得離譜。例如當我們說:
我們等會在日正當中的時候碰面。
但是每個人的「日正當中」的概念都不盡相同,也極度需要仰賴太陽才能辦別,若是陰天就無法了;因此,我們的老祖宗生活在時間周圍,但卻不在時間之中(around the time but not in the time)。
有趣的是,人類學家在原始部落調查原住民對於時間的描述會因為周遭的人、事、物而有所不同。例如,如果我問某個部落的人甚麼時候日出?有些原住民會說:
「等牛出來吃草的時候就是日出了。」
或者是,當我問他們做某件事情需要多久時,也有可能像是這樣的回答
「大概從我家走到河邊的時間。」
日晷是人類裡史上針對時間所做的一個發明,讓人們有了較精確的依據,不過就如同它的命名,日晷需要太陽才能運作(Photo by Elijah Mears on Unsplash)
而科學(或說技術)就是設法克服人類社會對於時間的模糊性,因此,針對時間而開發的器具都是為了可以更精準地計算時間的區間,從大自然手中奪回對時間的主導權。這個過程就是在對時間進行標準化,讓時間區間變得明顯且有泛用性且可控性。各式的時間技術,也逐漸讓時間從公共空間走向私人空間,教堂的鐘聲、客廳的老爺鐘、床邊的鬧鐘、手上的石英錶,這些物件悄聲地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到了世界協調時間(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UTC)的制定,你可以說這是時間技術最大膽的一次嘗試,它試圖讓全世界進入標準時間的體系之中,讓全世界可以同步運作。然而,標準化時間所帶來的缺點不亞於其優點,如:當我能精確地說出從我家走到學校需要三十分鐘時,一旦任何人超過三十分鐘就會被我定義成「遲到」。
技術標準化了時間(standardized time),而另一方面地也標準化了我們的生活(standardized life):上廁所應該多久、洗澡時間應該多久、做一個專案應該多久、從台北到台南應該多久、蒸一籠小籠包應該多久、煮一碗義大利麵應該多久、做愛時間應該多久(?)
Photo by Djim Loic on Unsplash
你可以這麼想像:
標準時間儼然是對人類社會進行中央集權的管理,它訂定了以秒、分、時、日、周、月、年的規則來治理人類社會,而所有社會裡的個體也都會遵循這一套原則運作;任何不符合其架構的概念都會被說成是原始的、不精確的、不科學的、甚至是愚蠢且不堪用的
可以諷刺地發現,我們駕馭時間的技術反而最終讓我們被時間技術駕馭,而這一次我們不僅生活在時間之中,也成為時間的一部分(not only live in the time but also be a part of i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9會員
202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當別人問起我為何如此照顧阿嬤時,我可以不必冠面堂皇地宣稱自己如何被善待到大,而是能簡潔有力地回答:因為我愛我阿嬤,所以我選擇這樣做。
1/28 午夜,我聽到一聲撞擊聲,霎時,我弟將房間的燈開至全亮,試圖搖醒我「阿嬤跌倒了,哥哥阿嬤跌倒了」
因為人類大腦的神經可塑性,瀏覽網路的分心行為固化了這樣的神經迴路,讓大腦更習慣切換而無法專注。最終,我們在資訊汪洋裡迷失了方向。
人的思考活動需要時間的投入,在投入的其間就是在攀爬靜摩擦力的山坡,到了越過思考的最大靜摩擦力後,我們的思考活動才開始有產出(移動)。
耳機的個人導向特質太強,在日常生活中有著拒絕社交、拒絕對談、拒絕溝通的隱藏宣言。
當別人問起我為何如此照顧阿嬤時,我可以不必冠面堂皇地宣稱自己如何被善待到大,而是能簡潔有力地回答:因為我愛我阿嬤,所以我選擇這樣做。
1/28 午夜,我聽到一聲撞擊聲,霎時,我弟將房間的燈開至全亮,試圖搖醒我「阿嬤跌倒了,哥哥阿嬤跌倒了」
因為人類大腦的神經可塑性,瀏覽網路的分心行為固化了這樣的神經迴路,讓大腦更習慣切換而無法專注。最終,我們在資訊汪洋裡迷失了方向。
人的思考活動需要時間的投入,在投入的其間就是在攀爬靜摩擦力的山坡,到了越過思考的最大靜摩擦力後,我們的思考活動才開始有產出(移動)。
耳機的個人導向特質太強,在日常生活中有著拒絕社交、拒絕對談、拒絕溝通的隱藏宣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用沉睡來比喻分裂之境,又把由此形成的小我思想體系稱為一場夢。 「你並不住在這哀傷的世界,你活在永恆裡。」 儘管真相如此,當上主之子好像陷入沉睡,做起分裂之夢,在那短短的一瞬,整個質能時空世界誕生了,好似剎那間伸展出一條長長的時間軌道。
Thumbnail
當我們談論“為什麼”時,我們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我們內心深處會想知道:“為什麼?”將會如何演變。 我意識到我對文字充滿熱情。閒暇時,我會坐下來在紙上塗墨。我沒有成為一名作家的目標。只是我在閒餘時間就只想做的事。
Thumbnail
📝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第四章(完結):選擇與愛連結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回到書名,你想過, 「什麼是自己嗎?」 我在更年輕的時候, 總是不能明白, 我好像一直一直在尋找那份「快樂」。 那份自己自由自在的「快樂」。 可我找了好久, 其實我還是不知道那時的我找到了什麼。 現在
Thumbnail
📝鋼琴課觀察筆記:專注來自於觀察 觀察就是專注最好的開始, 學會用觀察就學會「等待」👀 有了等待的心更能細細體會那些美好的事物。 分享文 不要讓生活總是處於過度活躍的狀態。 少了安靜的心, 我們便無法好好觀察孩子, 而觀察不但是了解的開始, 也是日常生活中不該中斷的關懷。-蔡穎卿
Thumbnail
📝鋼琴課觀察筆記 Carline 教授分享曾經教了一位學生, 琴藝是非常出色,程度非常高, 很可惜孩子最後不愛彈了, 不在享受音樂⋯ 老師知道對孩子最大的糾結是父母! 父母雖然一路陪伴學習, 也創造環境也不遺餘力, 是完完全全支持! 但父母總是用批判方式來激勵孩子, 雖然琴藝的確變好了, 但老師始
Thumbnail
最近和很多家長聊到孩子總是難以維持一個習慣, 為什麼有些習慣這麽難以堅持? 有些卻可以這麼自動化? 分享最近讀的「習慣力」, 作者用科學和研究統計說明習慣其實是來自大量重複行為, 而讓事情越簡單越容易發生, 當習慣慢慢養成後就會取代刻意決定, 更能簡化我們的生活和做事方式 放手給好的習慣好處就是,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用沉睡來比喻分裂之境,又把由此形成的小我思想體系稱為一場夢。 「你並不住在這哀傷的世界,你活在永恆裡。」 儘管真相如此,當上主之子好像陷入沉睡,做起分裂之夢,在那短短的一瞬,整個質能時空世界誕生了,好似剎那間伸展出一條長長的時間軌道。
Thumbnail
當我們談論“為什麼”時,我們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我們內心深處會想知道:“為什麼?”將會如何演變。 我意識到我對文字充滿熱情。閒暇時,我會坐下來在紙上塗墨。我沒有成為一名作家的目標。只是我在閒餘時間就只想做的事。
Thumbnail
📝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第四章(完結):選擇與愛連結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回到書名,你想過, 「什麼是自己嗎?」 我在更年輕的時候, 總是不能明白, 我好像一直一直在尋找那份「快樂」。 那份自己自由自在的「快樂」。 可我找了好久, 其實我還是不知道那時的我找到了什麼。 現在
Thumbnail
📝鋼琴課觀察筆記:專注來自於觀察 觀察就是專注最好的開始, 學會用觀察就學會「等待」👀 有了等待的心更能細細體會那些美好的事物。 分享文 不要讓生活總是處於過度活躍的狀態。 少了安靜的心, 我們便無法好好觀察孩子, 而觀察不但是了解的開始, 也是日常生活中不該中斷的關懷。-蔡穎卿
Thumbnail
📝鋼琴課觀察筆記 Carline 教授分享曾經教了一位學生, 琴藝是非常出色,程度非常高, 很可惜孩子最後不愛彈了, 不在享受音樂⋯ 老師知道對孩子最大的糾結是父母! 父母雖然一路陪伴學習, 也創造環境也不遺餘力, 是完完全全支持! 但父母總是用批判方式來激勵孩子, 雖然琴藝的確變好了, 但老師始
Thumbnail
最近和很多家長聊到孩子總是難以維持一個習慣, 為什麼有些習慣這麽難以堅持? 有些卻可以這麼自動化? 分享最近讀的「習慣力」, 作者用科學和研究統計說明習慣其實是來自大量重複行為, 而讓事情越簡單越容易發生, 當習慣慢慢養成後就會取代刻意決定, 更能簡化我們的生活和做事方式 放手給好的習慣好處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