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是作者思想的化身,當文字經由編輯出版,能凝聚同志,建立社群,也能撼動既有結構。於是,有字有江湖,出版即戰力。
如同每部電影最後的工作人員名單,每本書的版權頁,或許是其中最重要,卻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在享受內容的同時,讀者經常忽略除了作者以外,其他幕後人員的努力;就如同出版如此自由的年代,很容易遺忘前人是如何披荊斬棘、以青春甚至生命,開闢言論自由的道路。而《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訴說的正是這一段歷史,一段關於書背下方,那些各具特色的符號與名稱如何誕生的故事。
台灣出版是如何開始?經歷了複數個政權統治,不同的政治環境下,台灣文人又是如何屢屢突破重圍,用文字承載自己的思想,並且藉由出版,召喚同路人、形成集體的行動?為了回答這些問題,22位作者合力寫出了16篇專文、6篇特寫,帶領讀者從清領時期,跨越百年來到現代,藉由回顧歷史,或許也企圖為出版產業回應如今面臨的各種嚴峻挑戰。
出版的歷史,不只聽起來就有強烈的厚重感,實際上堆疊出來的知識量,確實也會讓對文學發展史相對陌生的讀者,感覺有些負擔;但比起確認自己的文學深度,《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或許更適合作為索引,藉由作者們所提到的內容,去尋找值得一讀的經典作品。
但在堆積知識的同時,書中也提到不少關於台灣出版歷史的故事,像是台灣活字版印刷的濫觴竟是一篇誕辰祝賀文、威權時代的文人如何用假帳號突破官方查禁、暢銷書與大型連鎖書店怎樣改變書市版圖等。其中,最引人入勝的,或許還是出版界如何在歷史中,不斷合縱連橫尋求生路,以及那些潛藏在版權頁,少有人發現的玄機。
現代人或許很難想像過去「酒櫃變書櫃」的那段歷史,尤其是網路盛行、臉書與智慧型手機出現後,在大眾運輸工具上讀書,似乎也成為會讓人側目的奇觀。加上近期關於電商折扣戰、圖書定價制的討論,更顯示台灣出版市場已來到抉擇的十字路口。《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的出現,在回顧歷史的同時,也能夠讓讀者重新思考出版的意義,進而寫下這本未竟之書的下一個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