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我在這裡分享我對卡片盒筆記的想法和經驗,從過去的資料收集方式,到如何更有效地使用 Notion 實現卡片盒筆記法。我也會介紹 Evernote 的一些經驗,以及如何利用 Notion 更好地連結和組織資料。希望能對你們有點幫助,讓我們一起探索「由下而上」的寫作世界吧!
我之前可能錯了
我之前的作法,一直停留在收集卡片、強化單張卡片,而忽略了卡片間的連結。
我以前在 Evernote 收集到的資料,大部只停留在「用自己的話轉述」這個層級上,在與其它卡片連結的部份做得不好,我的連結大概都是找「是否有相同的概念?」「有沒有類似的說法?」這樣,其實少了一步,就是卡片集合後的目的。有相同概念說法的卡片集合在一起,又有什麼用呢?
自從我開始寫作之後,我才知道少了什麼 — 輸出。
但這一點,也是我看過薑餅資的影片之後,看到她把資料和筆記怎麼用資料庫做聯結,才真正知道該怎麼做。雖然看書和聽別人推薦,都知道什麼是「由下而上」的寫作方式,但在跳進去、又跳出來,才找到正確的入水姿勢,了解倒底該怎麼做!
每筆新資料都有歸屬
常常在花時間研究某個主題時,會路過一些有趣的資料,而隨手翻過之後丟棄實在太可惜了,有些人會抓住,塞到同一個布袋裡;有的人會放在不同的抽屜裡、也有的人會在貼上不同的便條紙在上面。
塞在同一布袋,找也累、翻也累,所以布袋常常是丟在那裡不動;抽屜總是有限的,塞滿的格子會卡住,再也打不開了。便條紙太多、字也太小,常常找得眼花撩亂,最後是傷眼又傷心。
用「桌子」吧!
每個有趣的文件,都放在各張桌子上,每個桌子都是處理相同的主題。我們的精力時間都是有限的,房子裡可能只夠我們擺放 3、4 張桌子,平常工作都在這個房間打轉。
那有新的、有趣的東西進來了怎麼辦?不是丟在地上,那就去放有別的房間吧!
家裡房間不夠怎麼辦?去其它樓層吧,往上或是往下樓,還有更多的房間和桌子可以放。
整棟大樓都用完了怎麼辦?隔避再蓋一棟大樓吧,然後造個社區、小鎮和城市國家出來!
蓋樓太難了,所以我們最好還是珍惜自己的房子,專注幾張桌子就好。
我之前的做法就是不斷的把資料分派在各桌上,沒有好好坐下來,在一張桌子旁好好的寫些東西;而是忙於在各大樓奔走,然後麻痺了,然後樂在其中,真是悲哀啊!
實際上要怎麼做呢?
比方說,看到一篇「咖啡因如何傷身」的文章,大致看過以後,以前我都用 Evernote Web Clipper 抓下來放進布袋,想著說,未來有一天我應該用得到!( 當然結果大家也都知道 。) 現在我會把這篇文章放在「咖啡」和「養身」兩張桌上。
數位時代就是有這個好處,一份文件、兩處連結;一次修改,兩邊自動更新。
下次看到「咖啡因的十大功用」、「可樂中的咖啡因」這兩篇文章,也可以放在「咖啡」這張桌上。現在我的「咖啡」工作桌,有三篇文章了。當桌上堆文件時,是不是就容易挑出幾張相近的,用某種邏輯做針線,縫補拼湊,再依著主旨大綱剪裁,瞧!一篇文章就這樣產生了!這是不是就是他們說的「由下而上」的作文呢?
這樣的累積,更自然合乎人性。
當然這樣做,也不用 Notion 才能辦到,這個概念也是從某位 Obsidian 的教學中偷來的,當初我也是慢慢在 Evernote 使用實踐這個方法,但在打造的過程中,我的 evernote 開始不斷的同步失敗,一個帳號、三個設備的資料是不同的……壞了一天的心情,絕望了又一天,然後開始轉身擁抱 Notion了。
這個偷來的概念,在 obsidian 的方式好像叫 mind map,重點在 map ,管它叫 my map、mine map 都一樣,是要給一個地圖指引,讓這個概念指向分散的檔案,就像上面的「咖啡」主題,下面有許許多多曾經收集來的文章一樣。
在 Evernote 的話,開啟一個檔案,把相關主題的連結抓進來就可以了。
我嘗試學習的作法
我在 Notion開始嘗試著這樣做:
用 Notion Saver
官方的 Notion Web Clipper 不太好用,好險有這個更好用的 chrome 外掛,可以簡單填寫後丟入指定的資料庫,在收集資料的同時,做簡單的分類和下一步的指引。現在我不再追求「整碗端走」這樣的暴力截取方式了,因為沒用;在剪下來的同時,簡單寫用一段話,寫下這篇文章對我最有用的地方、我的感想或是下次閱讀要注意的地方。
在捕夢網分類
「捕夢網 」是我的點子、雜想和收集來的各式文件的資料庫,方便以後整理和對「概念/主題」資料庫連接。其實這一步 Evernote 做的也不錯,用 tag 就可以了。有空再回頭整理資料庫,填補當初空白的欄位,打開文章寫下想法等等。
因為才剛開始建立,所以還沒有辦法體會「由下而上」寫作的經驗,好想快點試看看啊!
你也在用 Notion 嗎?一起來試看看由下而上的寫作是什麼樣的經驗吧!
有用的資料
薑餅資的新手教學
新手教學總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loWKhPbZmc&list=PLBRHSCVMwVbBzqsBGQv4WWl0kGgeuHEVn
這是講解如何用 Notion 的資料庫關聯,實現卡片盒筆記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mrWN9VA7_A&list=PLBRHSCVMwVbBzqsBGQv4WWl0kGgeuHEVn&index=10
王介立醫師的 Notion 筆記
https://copper0722.notion.site/6479794bb5ca445a99bbd4adfcaae2a6
原來 Notion 筆記也可以做成公開網頁!以前 Evernote 也有相同的功能,但我從沒有在意,但隨著體會到 Notion 編輯的方便、排版的美觀,如果我打完文章就直接能上傳,不用在方格子悲傷的浪費時間再排版,那該有多好啊!
這位王醫師是我的偶像!
用Obsidian实现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
這是本篇文章的靈感就是看到這影片,才回頭慚愧的檢討自己,沒有做好卡片盒的筆記法 https://youtu.be/_hlMNdNIF60
關於多張桌子輪流工作
可以參考:多任務切換處理的大腦休息法
https://vocus.cc/article/6463243dfd89780001f6323c
有趣的莫法特(Moffatt)休息法
https://www.playpcesor.com/2017/03/time-manage-hack-11.html
2023.05.25 初稿
小小後記
- 在 Scrivener 中,可以很容易的按快捷鍵,製造一個時間戳,方便計算自己寫作要花多少時間。 Notion 目前沒有找到這樣的功能,也忘了打開鬧鐘或是 Toggl Track,所以,只能憑印象,這篇文章打到這裡,約花 2 個小時,加上找圖和最後的檢查、排版和上傳,估計約 3 個小時吧。
- 不,中間又修改了一次,已經 3 個小時了還沒有結束,該死的、不受控的靈感!
- 在最後按上傳之前看了一下,總計花了 4.5 小時,包含吃飯時間。在方格子排版花了許多時間,現在知道了,在 Notion 直接先把文字復制,然後在方格子的編輯頁中貼上,再來兩邊同時找圖…貼上方格子如果帶有圖片,就是場悲劇。
- 講到 Toggl Track,這是個好用的工具,也許下一篇就來寫這個?
- Notion 資料庫建好的好處是,我可以直接 copy 上面「講到 Toggl Track」這個 block 的超連結位置,丟到我的「寫作」資料庫裡,這樣我就知道我有一個寫作的點子,而且來龍去脈清清楚楚。簡單的說,就是有靈感的時候,可以在當下的文件中記錄下來,不用另外再打開一份文件,另外打字記錄了!
- 在打字的時候,好奇,是該打 notion 還是 Notion 呢?
以下是 chatGPT 4.0 的回答:當我們在文章中提到某款產品或者服務的名字時,應該遵守該產品或者服務的官方名稱。因此,我們應該使用 "Evernote" 和 "Notion" 這種格式,而不是全部大寫或全部小寫的形式。這些都是專有名詞,它們的標準寫法是由品牌或公司決定的。使用正確的大寫和小寫可以表達對品牌的尊重,並讓讀者更容易辨識和理解你所指的是哪個具體的產品或服務。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應該使用 "Evernote" 和 "Notion",而非 "evernote"、"notion" 或 "EVERNOTE"、"NOTION"。
- 當然也有例外,像 adidas、intel、eBay 都是小寫字母在前。這真是有趣的話題,可以記錄在下次寫作的資料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