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接受彼此不足的樣貌,明白不需要變成一個多好的人才值得被愛。」——《一隅有花 Withering Calendar》
前幾天跟媽媽一起出門,在車上我們閒聊著,其實我心裡偶爾還是會對媽媽有些愧疚,我知道當初離開公職,他是有些捨不得的,主要源自於他對我的擔心,可他又很愛我,並真心希望我快樂,所以尊重了我的選擇。但我心裡也很清楚,辭職這件事情,我並不符合他的期待。
「還好你兒子很優秀、會賺錢,雖然你女兒不怎麼賺錢也不優秀,但我現在真的過得很幸福,也覺得自己在做的事情很重要、很有意義。」我說,一逮到機會,我總希望可以透過多一些表達,讓媽媽知道我其實過得很好。「什麼?我女兒也超優秀的好嗎?」沒想到,媽媽毫無時間差激動地說。聽完當下,我感動到想哭,我想我之所以可以這麼勇敢辭職,跟這份相信絕對脫離不了關係。
在我父母眼裡,我這個「人」遠比我的任何角色、頭銜與成就來的重要,光我的存在就值得被愛這點,給了我很多力量。也正因為帶著這個相信,讓我可以一次次從低谷中,再慢慢爬起來,不管是從憂鬱移動到現在的幸福,還是公職辭職後,轉職到助人領域。每次的我總任性而為,是因我心裡始終知道,已經在低谷的我不可能再糟了,但就算真的更糟也沒有關係,我都依然是被爸媽接納與愛的。
「當你在低谷時,就等於你正要起飛。」七年前第一次憂鬱發作,跟我要好的同事這麼安慰我。是啊!因為這句話,我知道我的每個行動,都只會是加分,而持續不間斷的行動,又將慢慢累積出不同的成果。就這樣,從憂鬱剛開始時,我連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或好好呼吸都很困難,我一次只帶自己練習一點點。雖然每次都看似一小步,等拉長時間後再回頭,才發現自己已經走了好遠好遠,而生命總是在這每一小步當中,漸漸堆疊,同時我的這些行動,又會不斷增加我對自己的相信,但就算是有了這些相信,我還是不敢冒然辭職。
我一直好喜歡一位歌手—蔡佩軒,剛認識她是在洪仲清心理師的直播節目,那次直播介紹她寫的新書「做好自己喜歡的事,就會閃閃發光」。不過與其說她的歌吸引我,倒不如說她的生命故事更讓我覺得觸動。她原本在加拿大唸藥學系,且畢業後立刻取得藥師執照,但後來她毅然決然放棄高薪的藥師工作,回台灣創作音樂。當時聽到她的生命故事,覺得好震撼,可看著youtube上唱歌的她,完全能感受到她對唱歌與創作的熱情,也瞬間理解為什麼她做出這個選擇。她唱歌時臉上散發的幸福光芒,騙不了人,也因為唱歌的她如此滿足,透過歌聲,我彷彿也感染了幸福。
現在回頭整理,我想我是看著她的生命故事,心裡有了盼望,期盼自己有天也能如她一般勇敢,選擇一件自己真心熱愛的事情,讓自己閃閃發光。說真的,雖然我心裡早就清楚,若我要辭職,父母一定會支持我,但心中的恐懼和對未來的焦慮,還是讓我遲遲無法做下決定,直到我碰到明德,聽到第二個類似的故事。
我剛認識明德時,他不久前才剛從主流的工作辭職,只因為他不想在死的時候後悔,他想趁自己還有力氣與能量時,多做讓自己幸福、同時也為這世界創造更多幸福的事。我們從一開始敘事流水席的共學團體、再到他後來自己開創的<幸福魔法團體>,一路走來,我不停聽他說著他的生命故事與理念,他不但做自己喜愛的事情,還活的自在幸福,這給了我很大的鼓舞與勇氣。原來真的有一個人,而且是我認識的人,真實活出這樣的人生版本,那有天我是不是也可以?
生命總是互相影響生命,就這樣,當我聽得故事多了,漸漸累積足夠的勇氣,再帶上對自己的相信,我終於下定決心踏出舒適圈,給自己一次機會,看人生是否有其他可能。神奇的是,等我實際踏上這趟未知的旅程,我的心反而不再焦慮,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寧靜。「你想要一輩子活在恐懼之中?還是愛裡?」這是離職前,我最後問自己的問題,我心裡清楚知道,選擇公職,我會一輩子因為恐懼而工作,但選擇一份我熱愛的事業,我一定會活在愛裡。
「你真的好適合陪伴人,公職不適合你,助人才是你的天賦,你終於走在一條對的道路上了。」某次在團體時,我高中同學這麼對我說。他當初就是因為看了我的分享文字,才對<幸福魔法團體>充滿好奇而來。「你知道嗎?你在分享敘事或陪伴人時,整個人是散發光芒的。」他繼續說。而透過他的回饋我才知道,原來做好自己喜歡的事,真的會閃閃發光,我跟當初自己所想的一樣,活在愛裡了。
也許,此刻被我的生命故事吸引的你,正如當初的我一般,從他人生命故事裡看到了盼望,也期許自己某天累積足夠的勇氣與相信後,可以踏上不同的人生旅途。不用急,多給自己一些時間準備,我相信當那天來臨時,心自然會告訴你。
若喜歡我的文字分享,也歡迎留言與我互動,讓我知道是什麼吸引了你,或是贊助支持我,讓我有機會再把這份幸福滋養分享出去~
也想藉由聆聽他人的生命故事來獲得啟發或看見,並跟一群人一起練習活出幸福嗎?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代表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歡迎來<幸福時光屋>公益體驗,一起練習邁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