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是凝聚古人智慧的時空座標;詩詞,是承載古人才華的文字密碼」很感謝有這些文字的流傳,才能讓前人們的體驗跟智慧,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也許現在的時空背景跟從前是非常不同的;但只要四季不變,人們在許多事情上的心情還是會差不多的,可是並非所有人都有能力把腦中的想法跟心中的情緒用文字去表達出來,所以透過節氣跟詩詞的搭配,就來多瞭解跟認識一下一年的變化吧。
每個節氣平均間隔15天、也就是半個月左右,這當然會有一些前後的出入但並不會相差太多,第一個節氣是立春;但特別想要先說的是「清明」為什麼呢?因為二十四節氣裡面,唯有清明是節氣、也是節日,大家不曉得有沒有特別注意過這件事?而根據作者的內容分享,其實清明不單單只是代表慎終追遠而已,當然對於現在人來說,清明甚至就是跟兒童節放在一起,然後構成了連續假日,至於它的背後是什麼好像也不那麼重要了,但其實它的涵義很多,所以成為第一個想要介紹的內容。
簡單說清明作為節氣時,意味著氣溫會大幅升高、也就是適合春耕春種的時刻,但只僅僅它的其中一個意義,另外其實還有代表上巳節、寒食節跟清明節日本身,前面兩個就不多作介紹了,主要是節日本身,其實它代表的不只是掃墓祭祖而已,也另外包括了出遊踏青,因此清明不該只是莊嚴、哀傷的時刻,也可以是歡樂大笑的時候,因此如同下次再遇到清明的時候,若是同時看見嚴肅跟輕鬆的兩種模樣,那是合情合理的,不要想太多。
第二個要介紹的節氣是「秋分」書裡面提到秋分的分是半的意思,所以秋分其實有三個涵義,一個是秋天過一半了,不過現在的夏秋轉換很不明顯,有時候都不覺得秋天已經來了?會不會未來二十四節氣也慢慢不準了嗎?秋天如果過一半的話,應該也要開始穿上些長袖或外套;但常常穿在身上的,是遮陽的衣服;另外兩個意思也沒有太特別,就是說秋分意味著晝夜各半,確實比起夏天早早就太陽升起,會讓人覺得每天起床時天亮的時候變晚了,而下午太陽下山的時間也變早了、而這也說明了第三個涵義是寒暑各半,不過就跟第一個一樣囉,在秋分後很快就是中秋節的到來,在周朝便開始有秋分祭月的習俗,而中秋節也就是古代的祭月節,那麼這個時候最適合做什麼呢?書上說就是出去玩啦。
下一個要分享的,就是緊接在秋分之後的「寒露」,先介紹一下這個節氣的意義,簡單說露水會慢慢變多,而有另一個節氣叫白露,比起來寒露的露水變多以外也意味著氣溫會更低「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到了寒露的時候也就是開始要做好腳底保暖的階段。在每一個節氣的開始,作者都會放上一首自己喜歡的詩詞,然後開始介紹作者的背景,當時的時空有哪些故事?都說詩詞有很大一部分在唐宋朝產出的,所以其實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常常會覺得在補充很多關於這兩個朝代的相關歷史故事,像是在前一個秋分的篇幅裡,就提到了關於王安石變法的一些內容,而王安石正是秋分詩詞作者的下屬,說起來作者在寫這本書時,除了多年累積的歷史功力以外,應該也做了非常多的功課才是,因為要把年份、內容甚至相關人事物都描述出來,哪怕是科技發達的現在,也應該要費上許多功夫去查證跟編排,不然怎麼有辦法把內容寫的既不無聊又非常讓人感到學識豐富。
在二十四節氣裡,要挑選出合適的詩詞老實說也不是那麼的困難;但要讓人想要能夠讀下去的話,那就得多費點心思了,因為不是每首詩或詞的背後都有精彩的故事可以說,而如果只是單就描述一個人在某個節氣下的感受,其實出這本書的能力應該很多人都有。覺得作者就是在這樣的設定下,所以其實挑選了很多至少大家有聽過的名人們,像是韓愈、歐陽修、白居易、杜甫、蘇軾,甚至連乾隆都被他放進書中當素材了,而這些名人裡又屬於白居易算是他的最愛,所以24節氣裡光是白居易就有三首,整體比例是1/8,說起來歷史人物那麼多、一個人可以佔這麼多的篇幅,也不得不說真的是很得作者的喜愛跟認同啊。
在這本書裡也算是多瞭解了白居易先生的這輩子狀態,作為一個大家比較熟知的文人,白居易其實也是一位官員,而且他的職稱跟收入都挺好的,可是大家有在職場待過都知道,真的沒有所謂永遠的朋友跟對手,尤其是兩人之間的關係隨著不同人生階段的演變,很多時候你/妳就是會莫名奇妙的中槍,那麼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呢?要嘛拼、要嘛縮,可是拼也要拼的贏,而且拼贏了還不能是那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那麼縮的話就要看是一人飽全家飽,還是說有家世要顧?在這邊就非常佩服白居易的考量了,第一是他覺得拼的機會不大,當然也可能是厭倦了這樣的生活,所以他的想法比較像是縮;但是縮意味著沒官職,就等於沒工作沒收入,如果家財萬貫又一個人的就算了,偏偏事情沒有那麼簡單,那麼該怎麼辦呢?他就開始了自己的鎖定之路,去找一個職缺是所謂的錢多事少離家近,而在多年之後還真的給他找到了,於是他就在這樣的一個職位裡,算是半退休的形式過上了二十年的日子,直到他人生登出了。
不論是在實務面還是思想面上來說,都是非常值得大家借鏡的,因為這個世上沒有真正的輸贏,而且你/妳戰勝了一個,難道就不會出現下一個嗎?時間一直在走、潮流也會一直更換,終究屬於自己的時代會離去,所以也許有可能在別人眼裡很沒種的做法、像是隱居的日子,往往對於一個人的身心來說,是比較好的安排。
讀這本書很有意思,因為每個節氣跟所選的詩詞都有它的時空背景,而時間總是重複的來,每年都會有夏至、都會有大寒,可是在不同空間背景、不同身分地位的人眼裡,所得到的感觸跟理解就會有所不同。舉個最誇張的例子,乾隆皇帝做詩詞的心態,跟其他一般農民或是防守邊疆的將軍能一樣嗎?光是心裡緊繃的程度的不同,就會影響眼睛裡會注意的的內容有所不同。也許在當下沒有人敢說自己的詩最好、或是敢反駁說對方的沒那麼好;但是作為讀者的在多年之後閱讀這些在同一個節氣下的詩詞時,還是可以有自己的偏好,因為沒人能確定是否剛好哪首詩詞打中自己。
分享就到這裡囉,如果喜歡內容的話,歡迎留言回饋及分享。最重要的是,有興趣的話就去找書來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