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講到,我不喜歡用受害者的視角書寫自己的故事。
有好多點可以再來聊聊。
以目前實際身體狀況來說,的確感受到身體長時間處於些微緊繃狀態,像是身上仍然有某種結還沒打開。但我覺得不要用「過去某件事情造成現況」這種方式論述比較好,這樣會讓自己吃進更多不適當的信念,讓結變得更加複雜。
說到「結」,我想到曾看過一篇文章在談寫作時要「慎選比喻」。消化完那篇文章以後,我的解讀是:人的想像力很厲害,當你把自己比喻成某樣東西,心智就會變成那樣的形狀。當我選擇使用「結」來類比自己的狀態,同時也暗喻著「尚未解開」、「有方法能夠解開」等等的特性。
電影《異星入境》(Arrival)裡,各國為了和外星人溝通,開始讓外星人學習地球人的語言。但是女主角發現,中國在讓外星人學習語言時,使用「麻將」來當作工具,於是外星人在學習過程中,會把事情想像成一場場的博弈,導致溝通更容易產生衝突。
我說的「慎選比喻」,指的大概是這種感覺。而我覺得「結」對我來說應該是個不錯的比喻。
我所謂尚未解開的結,更精確來說,是某種尚未打通的自我論述。
在成長過程中,經歷過很多事情,適應過不同的環境,窺探過很多人的內心世界,感受過許多作品想傳達的訊息。而當我想把這些東西,全部整合起來,成為自己身上的一部份,甚至想要靈活運用它們的時候,就是有些東西說不通。
而那些通不了的部分,藏在身體裡很深的地方,一時之間說不清楚,就一直卡著。
我記得曾經聽過一位創作者談過「內洽」這個詞彙,這個概念和我前面所論述的很像,就是說需要梳整自己內心的論述,才能讓靈性還是什麼的比較通順。印象中是從宗教的角度切入的,大概也和哲學、心理學有沾上邊,但我不是很懂。
忘記是在哪一部影片看到,應該不是我分享的這部。但我滿確定是從這位創作者口中聽到的。
印象中,這位創作者有出家的經驗,然後好像是藏傳佛教,但這一塊我真的滿不懂的。這位創作者是之前低潮時看的海量的內容的其中一角,慢慢發現心理學、哲學、宗教似乎都有些相通還滿酷的,然後他在談的「內洽」,剛好讓我通了些什麼。
但他的影片滿多的,臨時找不到在哪裡講到的。
如果對於宗教領域比較熟悉、能理解我在說什麼的格友,也歡迎留言分享。
「過去是能夠被改變的」忘記從哪裡看過這句話,我很認同這個想法。
已經發生的事情當然沒辦法改變,但是對事情的詮釋是能夠改變的。
我自己把心理學分成兩大類別,一邊是在談童年、原生家庭、創傷等等的,是關於「過往」的研究。而另一邊則是談勇氣、目的論、改變認知,甚至否定「創傷」的存在,屬於「當下」的研究。
「過往」的研究,是沿著記憶的脈絡,梳理事件的來龍去脈,試圖連接內心各處的感受;而「當下」的研究,則是重新塑造故事的敘事觀點。兩邊都各有其重要性。
我覺得「當下」派別在談「否定創傷」時,意思並不是要一個人停止梳理過往事件的脈絡,而是指不要在發現當下的心理狀態是過去事件的結果以後,因此認定當下狀態「永遠無法改變」。當一個人把掌控當下的權力,推卸到過去一個無法改變的事件上,那就真的什麼都無法改變了。
這個系列寫起來比想像中的還要多、還要有趣,也對於解開內心的結很有幫助。寫作真的是一個拿來梳理感受的重要工具。
應該能感受到我接觸過的東西有多麼的廣泛,還有我多麼的「過度思考」,還有為什麼需要寫這些日記。
對創作者來說,碰到困境其實也是件好事。
人生畢竟常常動不動就會遇到一堆姬芭爛事情。可能會想放棄,或是太執著於堅持下去於是認知失調。
而美麗的作品,不就常常是在那些死命尋找新的認知,開拓出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的過程中,自然誕生的嗎。
不斷毀滅,再重生,再毀滅,再重生。
不就是人生嘛。
不也滿有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