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看到最後,我想到一件事情。小時候,還有我的孩子小的時候,會聽到老師或當爸媽的人誇獎某人,或是主張小孩是需要誇獎的。有的在班上公開誇獎某人,或選他為「模範生」,說他好,要大家跟他看齊、學習,或是在孩子群中誇獎某個小孩。大人以為這麼做,其他的孩子就會跟他學習,就會「變好」了。
還有,當爸媽的人誇獎自己的某個孩子,說他比較好,要手足跟他學習,或是誇獎某個親戚、鄰居、朋友的孩子,肯定他的好,要自己的孩子跟他學習等等。天啊!這不就是在造成孩子間彼此的妒忌、敵意嗎?會不會羨慕?我不知道,孩子本人會不會跟他學習?更不知道,但增強自己的不好一定有的,大人的「認為」怎麼離事實那麼遠呢?理所當然,自以為是……。大人還有一個想法是:如果某個孩子很想要這麼被誇獎或獎勵的話,就會自己更努力,才能得到—這也是大人他自己的幻想,或是他自己的經驗而已。
我孩子小的時候,有一次我讀到一篇文章,在說,你公開誇獎A孩子,用意是很好,要鼓勵他、肯定他,希望大家跟他學習(這樣大人比較省力,哈!—我說的),但同時,那個言下之意是:「其他的孩子不夠好」有這個意思喔!是喔!好可怕,之後我謹記,誇奬也是有很大的學問的,公開誇獎更是,所以我儘量私下誇獎就好;
還有說到(忘了是不是同一篇文章講的),當自己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克服了困難,學到了某項技能時,本身的成就和喜悅就很大了,根本不需要外在的讚美,作者舉出了他自己小時候的例子來。所以說,許多的教養方法、教育方式都是大人自己想出來的,有的大人以為小孩一定要鼓勵、讚美,才會出現好的行為,所以讚美、鼓勵的話不斷,太小看小孩本身了吧!
有一陣子在某個當時常上的網站上,有一則貼文引起我的注意,我私訊給她,聊了一陣子,談得頗愉快。其中她提到,前女友和她分手,她的自信心大受打擊,「我在為復合做準備」。
聊多了之後,疑點越來越多,有一天早上醒來時,腦袋突然浮起:「她就是XX」(前女友),馬上私訊給她,她不承認,我就沒再跟她通訊了。
許久之後,我們見過一次面聊天,她知道我的二女兒和前男友分手十年後,復合,結婚了,她以這個例子為例,一直認為我們會復合,我說:「那要看分手的原因是什麼?」她完全沒在聽,也沒問我是什麼原因?我二女兒的,我的。
我不知道她改變了什麼?她認為她有改變,其實「改變」是很不容易的,尤其常常會回到原來的樣子來,實際上根本沒有改變。需要有(專業的)人陪伴啊!
「一段日子以後,B男便前來告訴我,覺得自己已經「成長了!面對過內心的黑暗了!」因此,他看準了女方回復單身,認為對方應該會重新接受新的自己,便重新去求愛,只可惜女生沒有接受。此時,他的自尊又再一次跌到谷底。因為那些「康復/成長」只是一個虛妄的手段,一但目的達不成,就同時崩坍了。」
是啊!不是真正的「康復/成長」,只是他認為的。
當時是我提議要開放式關係,我的意思是,我們沒有不好,不用分手,可以各自再去交別的伴侶,分別滿足自己在單一伴侶身上不能滿足的部份……,她不能理解,我跟她解釋、說明了幾個月,發現她完全沒在聽,累死我了,就不再說。
休兵一陣子之後,她發現我沒有放棄這個想法,她的情緒蜂湧而出,只對著我發,再三跟她提議去找別人講,都沒有用,弄得我更累,感情就這麼一點一點失去。後來感覺不一樣了,我提分手,其中吵架的過程共經歷了3年。
分手後,我提議她還是繼續來台北,將我們計劃要做的事情做完。半年多後,我生病,跟她說不要再聯絡了,她繼續給我訊息,後來我封鎖她。
過了許久,她透過共同朋友說要跟我見面,跟她見了,她說她接受開放式關係,我說:「我們分手了。」沒有再做解釋,我的意思是,我對她的感情沒有了,哪來的開放式關係呢?她的腦袋在想什麼呢?而且在聊天的過程中,提到開放式關係,她是一直罵的,哪來的「接受」呢?
那個居中聯絡的共同朋友也是,很高興跟我說:「她接受開放式關係了。」後來有多件的白目事件,我氣得封鎖她。
在她吵來吵去的過程中,她常常提到分手,因為最後也有分手的可能,我提議我們要談一談,她認為分手就分手,為什麼要談?要在一起的話,才需要談,她以前的分手說分就分。我心裏想,這次不一樣,但沒說,說了她也聽不懂。
尤其在分手後,還繼續來往的那段時間,我希望將一些事情談一談,也希望能協助她好好過她自己的生活,她好像沒意識到我們分手了,因為沒有親密行為之外,其他的改變不多。
然後真正不聯絡到現在幾年了,每隔一陣子就要找我碰面,沒意識到「我們分手了」,而且我說過的「連朋友都當不成」這句話,顯然她沒理解。
因為孫女的出生,我和先生對大女兒家提供的幫助,讓我們的關係比較沒那麼隔絕了,加上我回台北陪孫女時,晚上住新店的家,可能他「以為」情形不一樣了,除了去年邀我一起去日本搭火車之外,前些天直接用手碰我,對我試探。看起來,他完全不知道我為什麼決定要分居,不再回來,就是回來住了,也不表示要跟他復合。所以之後完全不要再請孩子們關心他了,或跟他一起出現在孩子聚會的場合(本來就是各自和孩子們聚餐、聚會,只有這2年有少數幾次同時出現),或跟他有什麼互動,他只有全無和全有,沒有中間的彼此互相關心和協助。
「 「繞道而走」這個技術上的必須考量,我有寫在我的碩士班論文的結論之中,然而,在我第一次無意間「發現」它的時候,卻是在論文研究之前!發生在跟B男後期的一次談話中。我原本只是想要陳述一種臨床常見的狀況,便跟他說:「很多時候跟家人關係的問題沒有處理,那個東西會一直重複,也許不是這個女友,我先不管你會不會跟她重燃舊愛,但也會在下一個女友身上重現。」但這句話深深地觸動到他,我很少看過男生會哭得這麼厲害,而這很值得。
他在激動的淚水中慢慢陳述起他跟母親的故事,那裡有太多太多的傷口,是這些傷口讓他在工作中壓力過大,因為要求不能犯錯而不斷自我挫敗,又遇上不解因由的女友,自己又無力同時處理工作和關係,才讓一切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孤獨況味。──我以繞道的方式,作了對的治療。
也許B男不會看到這個故事,但我是很慶幸他已經從那段傷痛中走出來。如果要藉由他的故事來跟讀者說點甚麼,我會說:愛自己,原諒自己,其中一個重點是在自身的優點中找到寬慰,不是理想的自己,而是在現在又實在的自己身上。這個優點是用來作為某種自我認同的基要點。」
多年前,當我將日子過得慘不忍睹,遍體鱗傷,生了各種病,發現自己還活著,沒有病倒時,還不知道為什麼會那樣?然後知道要「愛自己」、「肯定自己」。
經過了很多年,做了一點點。退休後,可以做多一點,但我覺得還在原地打轉。6年前開刀後,體力一直沒恢復,逼不得已將自己停下來,到礁溪休養,才做得比較多,一直在感覺自己的感覺,活在當下,體驗自己的感覺,不批判,不給對錯……,我知道是「在自身的優點中找到寬慰,不是理想的自己,而是在現在又實在的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