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孩子不會感恩爸爸、讚歎媽媽?其實,不是他不孝,也不一定是你不好,我們來試試這一招……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每次問孩子:「爸爸、媽媽對你們多好,你們知道嗎?」他們總是絞盡腦汁之後才勉強說出:「爸媽賺錢養我們,很辛苦。」然後就不知道該說什麼了。為什麼孩子會如此不知感恩呢?恐怕是你站在成人的角度,想當然認為他們必定會感念親恩,因而產生的誤解。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呢?不如換個角度……
  • 適合對象:中年級、高年級
  • 付費訂閱可看:學生範文
距離開學只剩兩個多禮拜,許多玩過頭的孩子近來開始趕工寫暑假作業。從上個禮拜到昨天,就有兩、三位家長不約而同問我,怎樣帶小朋友寫〈給爸爸的一封信〉、〈想跟爸爸說的話〉或〈我的爸爸〉這類文章?
據他們的描述,孩子只寫得出爸爸的外觀、行為,陳述也相當粗淺、表面,寫不出什麼感性的文字。如果進一步問他:「爸爸哪裡對你好?」「有什麼事需要感謝爸爸。」他們頂多回答:「爸爸賺錢養我們,很辛苦。」然後就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了,再逼他們回想,他們便露出痛苦不堪的表情--我看這樣下去,不但小朋友會更痛恨寫作,還會從此害怕父親節、母親節的到來……

孩子不是不知感恩,而是「現在」還不知感恩

說真的,對於我們已經出社會賺錢並且成家育有子女的成人來說,早就意識到討生活、養兒育女不像以前所想的那麼簡單,自然會回過頭來感念父母當初對我們的照顧與犧牲。從這個角度來看孩子,一定為之氣結,「我為兒女付出這麼多,他們竟然寫不出一句感謝的話!真是白養他們了。」
不過呢,引導孩子寫作最忌諱的就是站在成人角度對他們指指點點,你必須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理解他們的障礙,才能帶他們走出瓶頸。
你想想,他們打從出生便在你的呵護下成長,你的付出就像陽光空氣水的存在般,他們要怎麼知道得感謝你什麼?再說,沒有變數的話,小朋友在童年階段,只會被你們一對父母養育,不會被其他父母養,更無從比較好壞,看見你們的好囉。因此,子女沒辦法發自內心說出「世上只有媽媽/爸爸好」,你也千萬別灰心,這是正常現象,尤其高年級以上的孩子,要求他們寫出對爸媽的愛,那簡直是要他們的命!
但話又說回來,作文馬上要交了,總不能等孩子長大,終於體會親恩之後再寫下來補交給老師吧?要注意,可別將自己的好強制灌輸給他們,逼他們寫;或是找一些讚頌父母的文章,逼他們讀--這樣子等於是鼓勵小朋友捏造情感,告訴他們「作文就是作假」,他們又怎麼會愛上寫作呢?
即使孩子現在還不了解父母的好,不代表他們現在完全不能體會親情的可貴。我曾經教各位運用逆向思考,刺激孩子回想起父母好的一面,有興趣可參考:
現在,再教你另一招,不僅可以鍛鍊小朋友的人物摹寫功力,還有可能喚醒他內心深處對爸媽的依戀之情唷。

讓孩子站在其他孩子的角度觀察,而不是逼他站在大人的角度思考

既然親情對孩子來說還是相當抽象的,再怎麼勉強他們體會也沒用,我們就把抽象化為具體,帶他們親眼看看,其他久別的父母及子女,重逢時是多麼的雀躍。
網路上,有人將許多在國外服役的美國軍人無預警回國,並出現在子女面前時的影片剪輯起來。我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
可想而知,父母親在國外服役,幾年沒回家,也有可能戰死沙場。當子女在出乎意料的情況之下,見到父母「亂入」,思慕與憂心之情一定瞬間爆表,立刻投入他們的懷抱中。
有些學生在觀賞影片之後,覺得這些小朋友的表現太過浮誇,那是因為他們不曾跟爸媽分別這麼久,也不理解面對爸媽生死未卜的心情。不過,透過背景解說,學生還是能夠站在影片中小朋友的角度,感受到他們乍見爸媽的感動。
另外,影片中小朋友的情緒直線飆升的一剎那,表情及肢體動作都出現顯著的變化,在螢幕前觀看這一幕的學生,可以體驗到他們心情的波動,這正好是訓練人物摹寫的最佳時機。我特別提醒學生留意這些孩子見到爸媽的當下,他們的動作、表情、反應……等的細微變化,也可以揣想他們此時內心的想法,或是雙方的對話。這個階段的訓練,是在為他們建立同理心,引起共鳴,或許會激發學生的記憶,想起曾經遇到的類似情境。
當我們的孩子站在這些孩子的角度,近距離感受到這種對親情的渴望,才有可能感同身受,意識到父母的好;相反的,一味要求他站在大人角度思考,我保證你說破嘴、他想破腦袋,絕對還是搞不懂你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由他人到自己,回顧曾經遇過的類似情景

看完這些催淚的重逢影片後,我請學生回想看看,是否遇過類似的情景,包括:
  1. 爸媽突然現身,給你驚喜。
  2. 和離開很久的爸媽重逢。
  3. 期待加班的爸媽下班回家。
課程進行到這裡,絕大多數學生都有想到親身的體驗,那種對父母的依戀情感隨即湧上心頭。趁他們沉浸在這種情感的同時,引導他們寫〈給爸爸的一封信〉、〈想跟爸爸說的話〉,還能不寫出發自肺腑的動人文章來嗎?
班上有一個孩子,受到影片的啟發,也想學影片中的爸媽給子女驚喜。於是,他打算在爸爸某一個晚歸的凌晨,熬夜等待他回家,讓他不用再親吻熟睡中的兒子,而是面對面跟兒子聊天。他把這個點子寫成一篇文章投稿,刊登在《人間福報》上。
以下這一篇文章,是另一位中年級的學生在敘述某一段的影片內容之後,所想到的個人經驗。如果你已經和孩子看完影片,不妨再帶他讀這一篇文章,學習如何掌握人物的情緒反應,並且發揮聯想力: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53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鴻雁寫作教材與教法典藏室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鴻雁從事寫作教學多年下來,研發出許多教材,幫助學生組織與思考。 這些教材不是最好的,還有許多改善空間,所以我將逐一放進典藏室中,供同好瀏覽與指教。 希望此舉可以拋磚引玉,大家一同為讀寫教育激盪出更多創意的火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