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被網路霸凌了。
微微的、甚至奈米的那種(吧?)
(應該)不是太嚴重的那種,也可能被你(再次)訕笑,但把這件事寫出來,我認為會舒坦許多。
這篇文章中,我將嘗試將自身抽離,將情緒放下,以第三人視角,復盤這件事。
最近從網上看到一句話,正好戳中我死穴:
「人生煩惱就 12 個字:放不下,想不開,看不透,忘不了。」
因此,透過輸出這邊文章,我勢必會「放下,想開,看透,忘了」,更重要的是,我將學到如何健康地前進。
我原本以為我已經百毒不侵了,在經過前公司那一段之後。但事實是,我還是免不了在意,而,「誰在意,誰痛苦;誰忘了,誰快意」。
我曾經在 Gogoro 擔任社群經理,曾經有一段時間,樂觀、積極、正面如我,很接近憂鬱症。
那是 2015~2017 年,Gogoro 的「至暗時期」之一。雖然,那是最黑暗的時代,也是最美好的時代。
在那段「至暗時期」,Gogoro 被嚴重地網路霸凌,關於車輛、關於月租費、關於車價、關於電池交換站、關於環保、關於用愛發電、關於安全性、關於補助、關於維修與保養費用及流程等多元到不行的「槍」,而超討厭這個品牌的競爭對手、酸民、網黑、工讀生、口碑公司,撿起「槍」來,就是一陣掃射。
像極了東林黨人 -
▍他們的論證方法就是,把同樣的話面不改色反反復復地說。
▍他們會無視事實,繼續造各種各樣的謠。
▍被打臉以後也不會臉紅。
▍他們就是把一句話說一萬遍,無論怎麽樣假,都會被足夠多的人相信。
那段時間,作為 Gogoro 在網路社群空間的「公關」,我很難說服自己說那只是一份工作,時常上心,時常認為那些酸民、打手是衝著自己來。很長一段時間後,當黑夜過去,白晝來臨,我才慢慢擺脫。
經過那段「至暗時期」,我原本以為我已經百毒不侵了。但這一次,我還是上心到失眠。
我本來就很喜歡看 Netflix 運動類型的紀錄片,因此上週〔Netflix 紀錄片 - 逆轉勝:2004 波士頓紅襪傳奇〕一上檔,我就立刻追完了,那帶我走過一次 2004 年紅襪自谷底反彈的究極表現,實在太過浪漫。另一方面,因為看得太入迷,我也會發現,在觀賞過的多部 Netflix 運動類型的紀錄片(如:〔環法自由車賽:逆風飛馳第一季 & 第二季〕、〔馬克·凱文迪許:永不停歇〕、〔《體操A 級醜聞》〕等)之後,我發現,「不只有明星球員能夠侃侃而談,一般球員、職員也能自然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想法或心情。」那對於觀眾而言,不但能更有帶入感,也會獲得更多細緻的資訊跟故事。
而在剛結束的 2024 台灣大賽中,即使身為象迷,當看到球員被「嘟」麥克風時,經常語塞,講不出太有意思的隻字片語,或表達深切感受時,真的很扼腕。
在這樣的脈絡下,我於 2、3 天前,在 Threads 上發了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迄今累積 1k 愛心、165 則回覆、跟 60,601 次瀏覽,也引發不少討論與關注。
其實,這篇文章一開始的回覆其實蠻正面或中性的,網友的回覆都很就事論事、理性討論,例如:
經過歸納,大概有幾個觀點跟反饋,也讓我獲益匪淺:
▍ 其實有不少台灣運動員已經愈來愈會講話,也有部分網友附上影片連結,建議我去看。
▍ 紀錄片跟採訪是兩回事,不應該放在一起比較。
▍ 東西教育的不同,外過人普遍比較會表達。
▍ 國外體系一直都有口語表達訓練,台灣風氣尚待加強。
▍ 記者的專業素養跟提問技巧可能使得受訪者無法精準表達。
▍ 經紀公司真的會幫助他們學習或處理怎麼說話、職業選擇、合作活動與品牌的選擇等等,去打造完整的個人形象。假以時日,一定會更好。
後來,開始出現一些惡意的攻擊跟莫須有的指控,還有直接貼我標籤是「媒體人」的(我不是啊......)。作為素人,我其實還蠻意外,這讓我想起一句網路名言:「你根本不知道,那個躲在螢幕後面罵你的人,只是一隻狗。」
例如:
小結來說,這些微霸凌的語詞,我大概歸納出 6 個見解:
▍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 貼標歪樓,傾巢而出
▍ 不求事實,只求嘴賤
▍ 非黑即白,正義魔人
▍ 東拉西扯,撿槍開槍
▍ 隱瞞身份,你奈我何
在「網路世代」,我非常能夠明白大家有屁就放的習慣,但我一直認為,你平常怎麼溝通的,在網路上可以儘量比照辦理。如果你不會在街上,指著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罵「孤陋寡聞」、「蹭流量的雜草」、「無腦又孤陋寡聞 蹭完就滾」、「優越仔」;為什麼會在網上,指著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罵「孤陋寡聞」、「蹭流量的雜草」、「無腦又孤陋寡聞 蹭完就滾」、「優越仔」?
我自己的作法是,不回覆、不解釋、冷漠以對,因為我不認為這些「帳號」要跟你冷靜聊天、明辨是非,哪怕只是回個「謝謝」、「我知道了」,他們都可能再回你:「所以呢?」、「知道自己錯了吧?」正如蔡康永所說:「感受到惡意的時候,能把這件事情理解為『它不重要』。
因此,沉澱心情後,我自己有 6 個心態跟作法:
▍ Don't EMO, Smile.(別感到委屈,微笑一下)
▍ Don't Post, Pause.(別再貼文了,休息一刻)
▍ Don't Shun, Speak.(別躲避逃跑,找人傾訴)
▍ Don't Take Seriously, Take Gold.(別過度上心,尋找益處)
▍ Don't Explain, Inspire.(別急著解釋,當作啟發)
▍ Don't Prove, Improve.(別證明什麼,下回改進)
奧運期間,我在 18 天內發了 57 篇奧運相關文章,共 2,015,370 個瀏覽數、111,590 個愛心、782 個回覆、3,186 個轉發,後來有整理出一篇文章:【7 大 Threads 文體供參】看奧運滑脆滑出 202 萬個瀏覽數、11.2 萬個愛心,好在我開始了。奧運之後,我持續地輸出文章,主要圍繞在職場、溝通、運動相關,流量比較好的文章大致如下;這次的經驗,也提醒自己發文要做更多功課,審慎一些:
▍ [道奇封王前,我看到的最後一個細節] - 60,601 次瀏覽
▍ 沒在用 FB 的資深同事 - 1.6 萬次瀏覽
▍ 康芮颱風快訊 - 38 萬次瀏覽
▍ 世界大賽劃下句點 - 2.4 萬次瀏覽
▍ 謝謝體育台 - 2.9 萬次瀏覽
▍ 談教練團調度及安排 - 5.6 K 次瀏覽
▍ 【你下半輩子要繼續賣糖水,還是要改變世界?】 - 1 萬次瀏覽
▍ LeBron James 的抗老 3 魔法 - 1.4 K 愛心、2.8 萬次瀏覽
▍ 快訊:大谷翔平左肩膀脫臼,恐影響接下來戰局。 - 11 萬次瀏覽
▍ 胴上投手 - 1.2 K 次瀏覽
▍ 球賽細節 - 7.6 K 次瀏覽
▍ 台灣大賽預測 - 276 愛心、4 萬次瀏覽
▍ 台灣大賽買票 - 190 愛心、2.5 萬次瀏覽
▍ 人生煩惱就 12 個字:放不下,想不開,看不透,忘不了。
▍ 如果總是太在意別人的看法,那麼你的生活就會變成一件褲襠,別人放什麼屁,你都得接著。
▍ 信任是把刀,你給了別人,他就有兩個選擇,捅你或是保護你。看清一個人何必去揭穿;討厭一個人又何必去翻臉。
▍ 很多人闖進你的生活,只是為了給你上一課,然後轉身離開。
▍ 你評價別人時,別人也在評價你(《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平野敦士卡爾著,頁 51)。
▍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 「過度關注」會造成「過度反應」。
▍ 醫師 Peter Attia 說過:「如果我們真的在乎某些人或某些事,哪怕為數不多,也會發展出對你來說真正重要的關係。隨著年紀增長,不論是工作上還是私人生活中,無意義的人際關係會變得愈來愈令人受不了。所以,應該把力氣放在和別人百分百的真誠互動上。」
▍ 每個人都在「面對」焦慮,有人「處理」它,有人「迴避」它。
▍ 蔡康永:
「當你覺得這個世界充滿惡意、
不喜歡你的時候,
不是選擇從這個世界離開,
而是改變我們自己。
告訴自己說,
感受到惡意的時候,
能把這件事情理解為『它不重要』。」
▍ 蔡康永:「情商到最後就一件事 - 你怎麼看事情? 而不是那件事情是什麼。」
▍ 蔡康永:「人設, 是一個你會做的, 又能讓別人注意到你的角度, 因此有了存在感, 而這個存在感對我們幫助很大, 讓我們得到很棒的感覺。人設, 應該是工具, 不是負擔。更重要的是, 生活當中很多人, 片面認識即可, 不需要全面、真實去面對。 所以, 人設很假, 又怎樣?」
~英國作家珍妮特.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
(改寫自:瓦基|閱讀前哨站電子報)
出處:
1. 〔「根本沒人對你好,除非你漂亮,或瀕臨死亡。」:不講大道理卻打中人心的 12 句話〕
2. 〔「醜就算了,還喜歡好看的。」:蒐集網友「人生最大的問題」,每句都直戳痛處〕
3. 〔「活到現在,拿得起放得下的只有筷子。」:年末還沒清醒,選一句毒雞湯喝下肚〕
4.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次是恥辱」:理解這 12 條道理的人,心智都是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