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開始變冷,變冷的冬天特別容易浮現回憶。
最近我在新聞報導上面,看見自己從事職管工作時候的「第一位」開案服務的個案,獲得了傑出優秀身障就業者的殊榮,不知道為什麼在看到這個消息的那瞬間,突然有種莫名的感動湧上心頭,看著她在照片中笑得燦爛的模樣,我的眼角居然不自覺的泛著眼淚,很開心能夠看見她現在過得很好。
記得多年前她來找我時,看著她過往的工作經驗以及過往的服務史,對當時還是新手的我來說,真的非常猶豫要不要開案,好怕她最後還是一樣沒辦法就業成功,好怕又再度陷入了服務困境。然而。因為當時她已經被很多雇主拒絕,如果現在連專業人員也選擇拒絕她,那也未免也太挫折了吧,最重要的是,也許是當初還有滿腔熱血的我,有看見她想工作的心而被打動,於是我就決定放手一搏、再和個案一起試試看!
從現在往回頭看,還好那個時候我有選擇陪她走這一段路(雖然也是曲折萬分),總算她有順利就業、而且久任的比我還要長(大笑)。但我知道她可以成功,家人和她自己絕對是在其中扮演比我還要重要的角色,可是自己有機會成為她就業成功背後的推手之一,對我來說,也是感覺超滿足的呀(比我自己得獎還開心)!
回歸到今天要分享的主題,靈感其實來自這個月初參加的職業重建聯繫會議,會議有一項主題是分享精障據點服務經驗及會所服務經驗,當天大家討論得相當熱烈,我也覺得很精彩。
而其中現場討論引發最大的火花,則是1.關於有些夥伴覺得試辦的會所模式所設定的績效指標過於寬鬆,以及2.會所的陪伴功能和現有的職業重建服務團隊有許多重疊。所幸會議時間有限,才沒有讓這個不會有完美答案的題目陷入過多的討論(笑)。
不可諱言,就我目前的理解和看見,每項計畫在執行上總會希望產出漂亮的成果,因此績效數字的呈現絕對很重要,但在偏重數字的背後,反映的就是會不自覺的忽略那群需要較長時間陪伴的個案,然而,如果過度強調慢慢來的陪伴,那還在等待服務的廣大個案群又會因此被擱置,而造成資源的塞車,我認為尋求兩者間的平衡應該是職業重建未來要思考的方向。
這邊我想用自己的 Podcast 經營來舉例,對許多 podcaster 而言,衝流量、把流量變現是主要的初衷目的,因此流量就變成了絕對。但對我來說,這卻不是我的初衷,流量充其量只是短期相對不重要的目標,這個短期目標雖然也需要大家幫我按讚、評論、加分享、讓我的apple podcast的評分數可以多一點,讓還沒聽過我節目的人可以看評論就追蹤起來(笑),但假如這些增加的流量都是非專業人員,其實能對整個專業服務領域的服務品質提升真的很有限。
回到中長期目標,這個才是我自己錄製的真正初衷,希望加快專業服務的新人學習的速度和效率,並能讓自己的服務理念為這個領域做出一些貢獻或是影響力。記得自己剛踏入職重領域時,整個領域的網路資訊真的很少,官方的資料也大多是艱深拗口、難懂的資料,當時多希望有前輩能夠分享實務工作的見聞和建議。甚至工作到現在,也能發現許多高層的政策和想法,真的也是脫離第一線服務太遙遠,但我們至少可以做的是,互相分享更好的、更棒的理念,讓助人專業服務領域可以往越來越好的方向前進。
試想,假如我能讓一位專業服務人員願意響應我的想法,能就間接影響到更多個案所感受到的服務品質,因此專業人員才是我真正想要傳達的對象。
所以回歸這次討論的主題,我想會所模式的存在,就是想接住那些可能會被遺漏,但卻有機會可以就業的身障者吧!也是一個現行制度無法接住這些人而被突顯出來的訊號,不管這個試辦制度的成效如何,至少都會是一個可能的改變,有機會接住更多想就業的身障者,支持他們往前。
我是Cary,好的原創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訂閱、按愛心、留言。 想看更多關於求職、就業、助人工作、個案服務相關的議題,歡迎寫信給我,非常歡迎!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