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親職考古題】13:自制力怎麼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在一場關於「電動與教學設計」的工作坊裡,我被問到一個問題:「小孩打電動看影片都不會自己停下來,要怎麼訓練小孩的自制力?」

這是一群已經「在家自學」,或者至少準備讓孩子在家自學的家長們,所提出的問題。在更早之前,大約五六年前吧,那時我合作的家庭,小孩都在學校裡,他們比較關心的是「小孩都不會自己去寫作業,寫一寫就跑去玩,都沒有自制力,要怎麼訓練他們的自制力?」

自制力到底有什麼難的?該做什麼就去做什麼,不是很簡單嗎?

raw-image

是自制還是服從?

小明的爸爸幫他報名了足球課,不過小明其實是想打棒球啊!但小明的爸爸就是幫他報名了足球課。

在足球課裡,教練幫小明規劃了符合他的練習清單。考慮到爸爸的老面子,並且為了維護親子關係,小明勉為其難地按照清單練習了。當然,在教練看不到的地方,偷懶是免不了的。

直到有一天小明偷懶被抓包,教練生氣地質問:「你為什麼要偷懶?」小明說:「啊我本來就不喜歡足球啊。」教練破口大罵:「你為什麼就是沒有自制力?不能自動去做該做的事呢?」

假如有一個大人對另一個大人說「你應該要去學足球」,然後強迫他去上足球課,我們一定會覺得莫名其妙。但一個小孩被他的父母或老師強迫去上足球課,似乎不是那麼「不自然」。

在我們的社會裡,強迫小孩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事,於是在這個故事裡的教練,一不小心就把自己主觀「期望」跟客觀的「應該」搞混了。

「我期望你可以練習足球」跟「你應該練習足球」,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但在我們的社會裡,大人在對待小孩的時候,總是時不時會搞混。

raw-image

這種把「期望」誤解成「應該」的例子還有很多,比方說「你應該要練琴」、「你應該要考一百分」、「你應該要讀那些書」。總結來說,就是「你應該要聽話。」在這些例子裡,假如小孩真的去做了那些自己並不想做的事,小孩並不是有(我們想要的那種)自制力,而更可能是服從或討好。

所謂的自制力,是當我們面臨複數彼此衝突的選項時(有時是目的上的衝突,有時是資源上的衝突),我們會努力去選擇自己覺得更重要的那個去實行,而不被短暫的享樂或利益所誘惑。可是,是由誰來決定什麼比較重要呢?又有誰可以說我是「耽溺享樂而沒有自制力」,還是「有自制力地快樂地投入」?

當我們在討論一個人有沒有自制力時,我們特別要關注的是,那些選擇是不是出於他自己的判斷。所以當我老婆在半夜兩點說「數到三,給我關電視」的時候,我慌張地找遙控器,那通常不是因為我想起健康的重要,只不過是服從老婆的指令而已。

你有自制力嗎?哪裡來的自信?

像這種幫小孩報名足球課的例子雖然仍時有耳聞,但有許多注重親子關係跟兒童權利的大人,已經不會強迫小孩去從事某些特定的活動或課程了。只是「打電動看影片要休息」、「把作業寫完」,難道不是「應該做」的事嗎?

應該做而不去做,難道不是沒有自制力嗎?當然是啊。但是,

你怎麼會有「你比小孩更有自制力」的錯覺?
raw-image

經過雞排攤的時候,你也很有自制力嗎?我有時候沒有。明知道明天要早起,但還是在凌晨兩點點開下一集影集的時候,你有自制力嗎?週年慶的時候你有自制力嗎?便利商店買一送一的時候,你有自制力嗎?每一次在有情緒的時候講出後悔的話,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懊惱自己沒有自制力?

一百萬元放在你面前,要你去做一件小小的違法的但沒有什麼人在乎的事,你有自制力嗎?

自制就很難啊。

如果拿一百萬來的人,跟我約在一間密室裡,都沒有其他人看見,也沒有監視器,那就更難。可是,如果那一場密談,不知為何,我的小孩就坐在旁邊,那麼,當一個守法的、對得起良心的有自制力的人,就簡單得多了。

自制力也許是動態的

我想要說的是,「一個人有沒有自制力」也許不是一種「靜態」、完全穩定的人格特質,並不是一個有/沒有自制力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有/沒有自制力。自制力也許是動態的,是要考慮情境的,考慮前因後果的,考慮「歷史因素」的。

一個總是被禁止打電動的孩子,一但逮到打電動的機會,在這件事情上可能就會顯得比較沒有自制力。但他也許對於甜食會很有抵抗力。一個從早上到晚上總共玩耍時間不到一個半小時的小孩,即使知道自己「應該」要寫功課,但就是很難不去注意到身邊的玩具和聲響。

假如我們已經確認過,完成那件事情也是小孩的期待(當然通常也是我們的期待),比方說,小孩確實也想要讓眼睛休息來保護視力,那麼,我們就可以跟孩子一起想辦法,共同擬定計畫跟策略,找出我們可以協助的方法,來完成這件我們都想要達到的事。

就像你每次在半夜兩點想要點開下一集影集時,如果有一個金城武或林志玲(或某個你的天菜)在背後溫柔地環抱你,跟你說「走嘛來睡覺了,啾咪。」我相信你一定也很有關掉電腦的自制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盧駿逸的沙龍
662會員
121內容數
我和朋友共同分享、推動「合作式教育」的概念,試著建立由父母、小孩與教育者共同合作、建構的教育場域。在這個寫作計畫中,我想要寫下我在教育現場的記錄及相關問題的思考,希望能讓讀者和我一樣,在繁雜的教育/教養現場得到些微的救贖,且保有討論和省思的空間。
盧駿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2/18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2020/12/18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2020/11/21
最近騎士團(我所屬的在家自學社群)的低年級裡有排擠的情況。為什麼人會排擠人?為什麼人會被排擠? 有別於好人/壞人、成熟/幼稚的二分法,在這次的事件裡,牽涉其中的成員們有各自複雜的樣子。 事情的面貌,我覺得要從孩子們的組成開始說起。
Thumbnail
2020/11/21
最近騎士團(我所屬的在家自學社群)的低年級裡有排擠的情況。為什麼人會排擠人?為什麼人會被排擠? 有別於好人/壞人、成熟/幼稚的二分法,在這次的事件裡,牽涉其中的成員們有各自複雜的樣子。 事情的面貌,我覺得要從孩子們的組成開始說起。
Thumbnail
2020/11/13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Thumbnail
2020/11/13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全世界都有孩子未來可以發光發熱的舞台;用以往的思維來指導孩子,反而限制她的想像,也許我們已沒有能力預測孩子未來的職業與生活,但做為父母老師,能夠陪伴孩子們認識自己,探索各種可能。擁有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各種困難的信心,和活成自己想要樣子的勇氣,才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Thumbnail
全世界都有孩子未來可以發光發熱的舞台;用以往的思維來指導孩子,反而限制她的想像,也許我們已沒有能力預測孩子未來的職業與生活,但做為父母老師,能夠陪伴孩子們認識自己,探索各種可能。擁有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各種困難的信心,和活成自己想要樣子的勇氣,才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Thumbnail
學習原本無關是否自主,它是一種「本能」;但當大人因為太愛小孩,太希望小孩學到很多,開始竭盡心力的設計課程,卻反而因此將小孩「想學」的本能拿掉。當小孩被放在一個「該學什麼」的框框裡,他的學習本能被拿掉了,進入了「不自主學習」狀態。有了不自主學習的狀態,才會有因此對比而生的「自主學習」。
Thumbnail
學習原本無關是否自主,它是一種「本能」;但當大人因為太愛小孩,太希望小孩學到很多,開始竭盡心力的設計課程,卻反而因此將小孩「想學」的本能拿掉。當小孩被放在一個「該學什麼」的框框裡,他的學習本能被拿掉了,進入了「不自主學習」狀態。有了不自主學習的狀態,才會有因此對比而生的「自主學習」。
Thumbnail
在主帶老師宣布開始寫作時,營隊裡有一個大孩子還是趴著。我走過去跟他聊聊,蹲在他的身旁。「你怎麼了啊?」「不會寫。」「你真的不會寫嗎?」「對啊!好難。」 我抬頭看看主帶老師的設計引導,嘗試跟他說明。「嗯,你有沒有玩電動跟父母產生過衝突啊?」趴著的孩子說,「沒有。」  「是喔!那你有沒有聽過別人因為玩電
Thumbnail
在主帶老師宣布開始寫作時,營隊裡有一個大孩子還是趴著。我走過去跟他聊聊,蹲在他的身旁。「你怎麼了啊?」「不會寫。」「你真的不會寫嗎?」「對啊!好難。」 我抬頭看看主帶老師的設計引導,嘗試跟他說明。「嗯,你有沒有玩電動跟父母產生過衝突啊?」趴著的孩子說,「沒有。」  「是喔!那你有沒有聽過別人因為玩電
Thumbnail
幾乎要半年了,這一段時間完全沒有辦法寫文章,無法寫下任何一件關於自學的事。這一段時間的自學日子,就好像是進入了一種幾乎見不到光的暗房,雖然沒有光卻還是看得見東西在移動搖晃,雖然看不清楚卻還是能夠辨識出物體的存在。物體就是自學的樣態,搖晃著、移動著,卻看不清楚方向。
Thumbnail
幾乎要半年了,這一段時間完全沒有辦法寫文章,無法寫下任何一件關於自學的事。這一段時間的自學日子,就好像是進入了一種幾乎見不到光的暗房,雖然沒有光卻還是看得見東西在移動搖晃,雖然看不清楚卻還是能夠辨識出物體的存在。物體就是自學的樣態,搖晃著、移動著,卻看不清楚方向。
Thumbnail
我們家對於小孩教養方針的終極大目標,是小孩國中之後就可以放生他。從自己吃飯、自己去廁所大小便、自己洗澡等等生活自理能力,到能夠自主學習,一路到自主賺大錢,要怎麼樣又讓孩子盡快長大、又不強迫孩子盡快長大,就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Thumbnail
我們家對於小孩教養方針的終極大目標,是小孩國中之後就可以放生他。從自己吃飯、自己去廁所大小便、自己洗澡等等生活自理能力,到能夠自主學習,一路到自主賺大錢,要怎麼樣又讓孩子盡快長大、又不強迫孩子盡快長大,就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Thumbnail
按照我們的觀察,自學生所做的,既不是「有紀律的規劃」,也不是「天賦的大爆發」,而是比較像「邏輯性的學習科學」。
Thumbnail
按照我們的觀察,自學生所做的,既不是「有紀律的規劃」,也不是「天賦的大爆發」,而是比較像「邏輯性的學習科學」。
Thumbnail
最近我被問到一個問題:「小孩打電動看影片都不會自己停下來,要怎麼訓練小孩的自制力?」在更早之前,大約五六年前吧,那時我合作的家庭則比較會問:「小孩都不會自己去寫作業,寫一寫就跑去玩,都沒有自制力,要怎麼訓練他們的自制力?」自制力到底有什麼難的?
Thumbnail
最近我被問到一個問題:「小孩打電動看影片都不會自己停下來,要怎麼訓練小孩的自制力?」在更早之前,大約五六年前吧,那時我合作的家庭則比較會問:「小孩都不會自己去寫作業,寫一寫就跑去玩,都沒有自制力,要怎麼訓練他們的自制力?」自制力到底有什麼難的?
Thumbnail
聽朋友說:「我跟小孩說,如果你做完了這件事情,那我們就去吃大餐,作為獎賞,你覺得如何? 可是你知道嗎?這種方法有的時候有效,可是有的時候他就還是賴在那邊不想動。就只能一直想其他辦法」
Thumbnail
聽朋友說:「我跟小孩說,如果你做完了這件事情,那我們就去吃大餐,作為獎賞,你覺得如何? 可是你知道嗎?這種方法有的時候有效,可是有的時候他就還是賴在那邊不想動。就只能一直想其他辦法」
Thumbnail
孩子說「我大概知道哪裡有問題,也想了很久要怎麼做,也想要去練習但沒有時間,上課的時候老師說叫我坐在旁邊看別人。我想去那個卡住的點試試看我想的方法可不可以的時候,老師就會叫我用他建議的方式,可是他的方式我不敢嘗試,但我不想跟他說,說了他都說你就放手衝一次就一定沒問題。」
Thumbnail
孩子說「我大概知道哪裡有問題,也想了很久要怎麼做,也想要去練習但沒有時間,上課的時候老師說叫我坐在旁邊看別人。我想去那個卡住的點試試看我想的方法可不可以的時候,老師就會叫我用他建議的方式,可是他的方式我不敢嘗試,但我不想跟他說,說了他都說你就放手衝一次就一定沒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