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教養子女──《歸去來兮:為什麼離教?》大要 2019B6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離教的人大都在宗教家庭中長大,生兒育女後,怎樣教養呢?有三種情形:
1. 體驗型:希望子女體驗他們童年是怎麼過的,包括他們從小學的詩歌、禱告、故事等。子女長大後不想信,也很好。
2. 戒絕型:不希望子女認識宗教,設法避免。希望子女在完全屬世的家庭長大,等子女大了,想認識宗教,就由得子女。
3. 中間型:體驗型和戒絕型的中間。
天主教離教者Victor和妻子Wendy想讓孩子體驗一下,結果上基督教教會,斷斷續續上了幾年,就決定不上了。孩子也問過宗教的問題,怎麼回答呢?
我太太大概跟他們說:「人就是人,他們相信不同的東西。」……我疑惑:要是從小受宗教教育,大了卻不信──那麼要是從小不受宗教教育,大了會渴望嗎?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Beatrice被天主教的父親要求,不得不讓孩子受洗,女兒五歲時,還買了本兒童《聖經》給她。女兒問裡面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她答說:
有些人相信是真的,有些人不相信。
我不相信是真的,但不一定不能從故事裡學到東西。
Chuck和妻子下定決心,為女兒保留心靈上的自由,不受宗教「汙染」,甚至向教會辦的幼稚園表明身分,請校方不要傳教。結果女兒放學回來,不會問神問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55內容數
讀書記精選國外探討宗教的優秀著作,尤其雅俗共賞而還沒有中譯的,加以評介。作者大都學有專精,包括哲學家、生物學家、社會學家、精神科醫生等等,各從自己的專業來看宗教信仰。讀者不論信不信,都能得到啟發。讀書記先分篇撮述大要,然後是讀後記,包括局外人的評論、補充、相關著作、電影、網站的介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局外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離教的人認為:離教得到的遠超過失去的。他們越發珍惜生命,面對生死,往往處之泰然。道德從一張清單,變成怎樣待人。道德觀更敏銳,更成熟。至於人生意義,各自重新反省,各有體會。
許多研究指出,如果信教的人比不信的人覺得幸福,是因為教會的共同生活。離教的最大代價在於成為異類,破壞了原來的社群關係、群體認同;而少了與神同在的感覺,一時失去人生方向等等,就沒那麼重要了。
離教很少出於單一因素。根據受訪者的自白,有九大理由:1. 家長。2. 教育。3. 不幸。4. 不同的文化、宗教。5. 朋友、同事、情人。6. 政治。7. 性事。8. 撒旦、地獄。9. 宗教人士的惡行。
西方社會裡,信徒的生育率比非信徒高,但是不信宗教的人口比例卻逐年漸增,關鍵在於離教的人多了。朱克曼以深入的個案研究來重新探討離教問題。離教的關鍵變化是「覺今是而昨非」,朱克曼稱之為「習得的不信症候群」。
介紹社會學家朱克曼的《歸去來兮:為什麼離教?》。朱克曼以離教或不信宗教的尋常人的尋常生活,介紹有正面意義的真正的世俗人生觀。鼓勵形形色色不信宗教的人,也給他們一些指引。糾正一般人錯誤的刻板觀念。事實證明,不信宗教的人生一樣可以有意義,有道德;不信的社會可以一樣和諧,甚至更和諧。
離教的人認為:離教得到的遠超過失去的。他們越發珍惜生命,面對生死,往往處之泰然。道德從一張清單,變成怎樣待人。道德觀更敏銳,更成熟。至於人生意義,各自重新反省,各有體會。
許多研究指出,如果信教的人比不信的人覺得幸福,是因為教會的共同生活。離教的最大代價在於成為異類,破壞了原來的社群關係、群體認同;而少了與神同在的感覺,一時失去人生方向等等,就沒那麼重要了。
離教很少出於單一因素。根據受訪者的自白,有九大理由:1. 家長。2. 教育。3. 不幸。4. 不同的文化、宗教。5. 朋友、同事、情人。6. 政治。7. 性事。8. 撒旦、地獄。9. 宗教人士的惡行。
西方社會裡,信徒的生育率比非信徒高,但是不信宗教的人口比例卻逐年漸增,關鍵在於離教的人多了。朱克曼以深入的個案研究來重新探討離教問題。離教的關鍵變化是「覺今是而昨非」,朱克曼稱之為「習得的不信症候群」。
介紹社會學家朱克曼的《歸去來兮:為什麼離教?》。朱克曼以離教或不信宗教的尋常人的尋常生活,介紹有正面意義的真正的世俗人生觀。鼓勵形形色色不信宗教的人,也給他們一些指引。糾正一般人錯誤的刻板觀念。事實證明,不信宗教的人生一樣可以有意義,有道德;不信的社會可以一樣和諧,甚至更和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寶寶還在母親肚子裡時,母親大腦分泌的褪黑激素,會透過胎盤進入他的身體,但一出生後,臍帶剪斷,他跟母親的關係就切斷了。寶寶必須自己呼吸,自己分泌褪黑激素,自己獨立生活,但不幸的是,他自己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 新手媽媽是一份很容易焦慮的職業,尤其是與寶寶有關的「睡眠議題」。然
Thumbnail
這幾日群組裡來了個新組員,一位看起來文靜、純樸的女孩。逐漸聊開了後,知道她的家人因為工作緣故,在很小的時候,就帶著她一起飛去馬達加斯加旁的小島生活、學習。這五個月......
Thumbnail
目前,女兒一歲又九個月。 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大部分都會盡量滿足她的需求,因此我並不擔心自己給小孩的愛不夠多,但在隱約之間,總忍不住懷疑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否容易過渡溺愛孩子了? 隨著女兒年紀漸大,有了自我意識,每次不如她意時,她總會用哭鬧的方式,試圖取得些什麼。於是,讓我開始思考,我要用甚麼樣態度,或
Thumbnail
在諮商室裡,我遇到很多害怕失敗的孩子。 他們都會說,如果有任何失敗的機會或風險,我就不願意去做,萬一失敗怎麼辦?為什麼我要承擔這些呢!多丟臉,也浪費時間!倒不如,什麼都不要做。 他們不敢嘗試任何挑戰,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們不會輕易出手,然而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行動方法。他們只要有一點點的不確定
新書發表會後一週,我終於湊足零碎的時間把書看完一遍,除了一些小錯字跟一個法令沿革錯誤之外,是一本好讀的學術研究成果,在我們的社會脈絡中,勾勒出現在的教養類型策略、焦慮來源並分析可能成因。 教養一如作者所言,具有相當的特殊性。除了親職是重要的社會身分與主要的社會認同外,也具有高度個人化經驗的特質。不同
Thumbnail
藍佩嘉教授認為親職不會單純的複製階級結構中的既有模樣,而是父母會「把自己的生命經驗當成對象來看待與反省,從而定位自己的教養態度與實作」,建立自己的「親職認同」並「想像孩子的未來」。而每位教育工作者勢必也會有屬於自己的「教職敘事」。
Thumbnail
最近看到台灣食品營養界的先驅、白小良博士寫的《教養從餐桌上開始》,其中有個章節提到透過團圓吃飯來分享食物對家人長輩的祝福,不禁讓人想起小時候期待年夜飯的場景。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寶寶還在母親肚子裡時,母親大腦分泌的褪黑激素,會透過胎盤進入他的身體,但一出生後,臍帶剪斷,他跟母親的關係就切斷了。寶寶必須自己呼吸,自己分泌褪黑激素,自己獨立生活,但不幸的是,他自己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 新手媽媽是一份很容易焦慮的職業,尤其是與寶寶有關的「睡眠議題」。然
Thumbnail
這幾日群組裡來了個新組員,一位看起來文靜、純樸的女孩。逐漸聊開了後,知道她的家人因為工作緣故,在很小的時候,就帶著她一起飛去馬達加斯加旁的小島生活、學習。這五個月......
Thumbnail
目前,女兒一歲又九個月。 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大部分都會盡量滿足她的需求,因此我並不擔心自己給小孩的愛不夠多,但在隱約之間,總忍不住懷疑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否容易過渡溺愛孩子了? 隨著女兒年紀漸大,有了自我意識,每次不如她意時,她總會用哭鬧的方式,試圖取得些什麼。於是,讓我開始思考,我要用甚麼樣態度,或
Thumbnail
在諮商室裡,我遇到很多害怕失敗的孩子。 他們都會說,如果有任何失敗的機會或風險,我就不願意去做,萬一失敗怎麼辦?為什麼我要承擔這些呢!多丟臉,也浪費時間!倒不如,什麼都不要做。 他們不敢嘗試任何挑戰,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們不會輕易出手,然而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行動方法。他們只要有一點點的不確定
新書發表會後一週,我終於湊足零碎的時間把書看完一遍,除了一些小錯字跟一個法令沿革錯誤之外,是一本好讀的學術研究成果,在我們的社會脈絡中,勾勒出現在的教養類型策略、焦慮來源並分析可能成因。 教養一如作者所言,具有相當的特殊性。除了親職是重要的社會身分與主要的社會認同外,也具有高度個人化經驗的特質。不同
Thumbnail
藍佩嘉教授認為親職不會單純的複製階級結構中的既有模樣,而是父母會「把自己的生命經驗當成對象來看待與反省,從而定位自己的教養態度與實作」,建立自己的「親職認同」並「想像孩子的未來」。而每位教育工作者勢必也會有屬於自己的「教職敘事」。
Thumbnail
最近看到台灣食品營養界的先驅、白小良博士寫的《教養從餐桌上開始》,其中有個章節提到透過團圓吃飯來分享食物對家人長輩的祝福,不禁讓人想起小時候期待年夜飯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