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無法被激勵,老闆才是癥結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這90%的新創公司都會在開設第一年倒閉的時代,
能將公司安穩的營運下去,除了一個真正可獲利的商業模式以外,
公司裡團隊合作的成效更是決定了公司績效命脈的最重要關鍵,
而激勵員工能主動積極,更是所有老闆們最希望擁有的。

raw-image

所以,老闆們持續想盡辦法激勵員工,
不外乎是設立獎懲方式、開會時激勵員工、引進外部培訓講師協助培訓員工…

只是,偶而會發現這些激勵只是一時的,在任何現有的激勵方式使用之後沒過多久,整個團隊又會回到原本的狀態。

當老闆們不斷的在這些循環來來去去之後,總是會忍不住在心裡吶喊了一句「你們都不知道我有多辛苦」,
希望員工能體認自己的辛勞,能與自己一樣重視公司績效。

這時,只能冷靜的拍拍老闆們的肩膀,要他們體認現實。
員工們並非公司的財產,也不為老闆的奴隸,
每個人願意來到自家公司面試的原因不太多,
可能是所學或是興趣與公司發展領域相關,
可能是薪水給得夠、離家又近,
又可能是人情關係,熟識的人在公司內擔任要職,
不管是甚麼原因,
都絕不可能是因為他如你一般重視公司績效,
更多的時候,
他其實思考的是下班之後晚餐要吃甚麼 .......

既然如此,老闆們又能做些甚麼呢?

1.你的員工不是你的員工

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級,最上面一階是「自我實現」,最下面一階是「生理需求」。
這些都是在告訴領導者們,
公司要能滿足員工基本的生理需求,
才能讓員工安穩且持久的運作,
也要能重視到員工的自我實現,
才能讓員工在安穩且持久運作之後,還能願意與公司並肩發展。

穩定收入的需求是比較好理解的,
而「自我實現」指得是員工本身對自己未來的使命或願景。
但是員工的自我實現,在過往時常處於不被重視的狀態。
現階段各企業陸續推廣的OKR裡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
是鼓勵各階管理者們,每一個月都與下屬會面一個小時,
在這一個小時內,
可聽到員工工作上的回饋, 也可商談員工的需求,
對於部分特別核心的員工,更有機會聆聽他們在工作之外的夢想,
公司如果能力可及,
不論是形式上或是實質上的協助對方實現夢想,
都是能讓員工更忠心並熱情於公司事務的。

2.公司與員工對於願景與使命的認知是否一致

每一家公司都有屬於自己的願景與使命,
願景與使命,是一家公司的燈塔,
能讓所有人在任何時候,一致前進的方向與採取同樣的行動。

但是,你的員工對願景與使命的認知,和你一樣嗎?
一旦內部組成人員對於未來的方向不一致時,
將會在內部產生反作用力,
這絕不是所有領導人希望看見的。
所以,去確認員工與公司的認知是否一致,
這是非常重要的,
「一致的目標」會讓所有人能成為一體,往同樣的方向前進,
就能依靠群體產生動能。

3.適得其所

「你的公司是否能夠創造每一位員工都能在此開創自己的事業?」
這是一件時常被忽略的要點。

既使不是每一個人都選擇重頭開創自己的事業,
但是每一個人都依然需要成就感。
當公司內能讓員工在他的位置上成就他的個人事業、而非只是一份拿薪水的工作時,
想像一下,他會對這份事業多有擁有感?
身為老闆,
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讓每個人的長才發揮,
公司與員工相輔相成,
績效自然好。

創業成功者都相信,
誰帶領團隊的能力越強,誰成功的機率越大,
去同理並理解員工的角度與思維,
有助於團隊領導更順暢,
這並不是要老闆們對員工所有的一切需求照單全收,
而是給予彼此 一個機會,
去找尋能共榮前進的可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莉莉安的沙龍
30會員
48內容數
透過十多年來連續創業的歷程,以及指引創業者於創業路程中完成創業目標的使命,透過文字希望能協助更多追尋夢想的人在創業的道路上更順意。
莉莉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22
那些在你眼中已經十分成功的人, 真正支持他們持續在自己行業裡投入自己的行動,持續賺錢, 也是因為背後有一個更深層的人生願景想達成。
Thumbnail
2023/02/22
那些在你眼中已經十分成功的人, 真正支持他們持續在自己行業裡投入自己的行動,持續賺錢, 也是因為背後有一個更深層的人生願景想達成。
Thumbnail
2023/02/19
挑戰一直都在, 變動也一直都在, 我們無法控制世界狀態, 但我們能向自己學習,領導自己, 這是讓所有領導者度過每一個難關的基本能力, 也是讓事業長久發展的必要能力。
Thumbnail
2023/02/19
挑戰一直都在, 變動也一直都在, 我們無法控制世界狀態, 但我們能向自己學習,領導自己, 這是讓所有領導者度過每一個難關的基本能力, 也是讓事業長久發展的必要能力。
Thumbnail
2022/11/19
也許老闆們,CEO們已經覺得自己完全投入了, 但是,如果多方觀察, 通常會發現, 自己投入的是「事業」, 而非投入在「團隊」, 「#事業」是「#我」的延伸, 「#團隊」才是「#我們」, 領導者的眼界與角度,完全決定了你會如何對待你眼前這群人
Thumbnail
2022/11/19
也許老闆們,CEO們已經覺得自己完全投入了, 但是,如果多方觀察, 通常會發現, 自己投入的是「事業」, 而非投入在「團隊」, 「#事業」是「#我」的延伸, 「#團隊」才是「#我們」, 領導者的眼界與角度,完全決定了你會如何對待你眼前這群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工作,不管是為了誰而努力,最終目的都是要讓生活品質與工作環境能獲得改善。雖然談錢是俗氣的,但努力出頭就是為了錢,就是為了讓自己能過得舒服點,能有更多選擇、而不被選擇,沒有這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那麼多的願景跟夢想,那些都只是拿來誘使他人,不計得失來成就自身的利益的商業話術。
Thumbnail
工作,不管是為了誰而努力,最終目的都是要讓生活品質與工作環境能獲得改善。雖然談錢是俗氣的,但努力出頭就是為了錢,就是為了讓自己能過得舒服點,能有更多選擇、而不被選擇,沒有這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那麼多的願景跟夢想,那些都只是拿來誘使他人,不計得失來成就自身的利益的商業話術。
Thumbnail
在私人企業,大老闆的績效指標跟營利是100%掛勾的,所以大指標往下展到個人的小指標都跟營利有關,所以很直覺的達到個人小指標就對大指標有所貢獻,而大指標好,營利就好,隨之而來的加薪與獎金就不會少,且在私人企業,主管可以利用績效將績優人員的薪水及獎金的幅度拉大,以跟其他的人做出很大的區別,這是一般私人企
Thumbnail
在私人企業,大老闆的績效指標跟營利是100%掛勾的,所以大指標往下展到個人的小指標都跟營利有關,所以很直覺的達到個人小指標就對大指標有所貢獻,而大指標好,營利就好,隨之而來的加薪與獎金就不會少,且在私人企業,主管可以利用績效將績優人員的薪水及獎金的幅度拉大,以跟其他的人做出很大的區別,這是一般私人企
Thumbnail
沒有員工,何來提高業績? 老闆再拚死拚活,能力也有限, 不培養一群願意一起奮鬥的夥伴, 而是製造一批批死士、奴隸, 一批批壓榨、送死,真的比較好嗎?
Thumbnail
沒有員工,何來提高業績? 老闆再拚死拚活,能力也有限, 不培養一群願意一起奮鬥的夥伴, 而是製造一批批死士、奴隸, 一批批壓榨、送死,真的比較好嗎?
Thumbnail
前陣子新聞報導護國神山舉辦AMA活動,留言前三高者可以得到總裁的親自回覆。沒想到員工不滿全出,與預期來個大內宣相反,最後還讓人資單位更改活動規則篩掉意見,讓一場美意成為員工關係的負面教材。
Thumbnail
前陣子新聞報導護國神山舉辦AMA活動,留言前三高者可以得到總裁的親自回覆。沒想到員工不滿全出,與預期來個大內宣相反,最後還讓人資單位更改活動規則篩掉意見,讓一場美意成為員工關係的負面教材。
Thumbnail
薪酬制度僅能讓員工發揮20%-30%的潛力,員工幸福度高的企業,員工的保留率將提升13%,生產效率提高5%,顧客滿意度增加52%,公司利潤率高出44%。所以,提高員工保留率和員工敬業度,您公司的收益增長會是多少?領導人需要1.經常有效清晰的溝通2.培養經理人領導能力,並留下他們的團隊3.創建工作
Thumbnail
薪酬制度僅能讓員工發揮20%-30%的潛力,員工幸福度高的企業,員工的保留率將提升13%,生產效率提高5%,顧客滿意度增加52%,公司利潤率高出44%。所以,提高員工保留率和員工敬業度,您公司的收益增長會是多少?領導人需要1.經常有效清晰的溝通2.培養經理人領導能力,並留下他們的團隊3.創建工作
Thumbnail
寫下結束長駐報告後,我放不下心的是我的團隊。畢竟經過兩年多來的團隊建立,已經是具有團體動力能量的團隊,業務績效獲得主管的肯定,成員也穩定的成長。他們如何在我離開之後,還能把股能量與團隊凝聚持續下去呢?
Thumbnail
寫下結束長駐報告後,我放不下心的是我的團隊。畢竟經過兩年多來的團隊建立,已經是具有團體動力能量的團隊,業務績效獲得主管的肯定,成員也穩定的成長。他們如何在我離開之後,還能把股能量與團隊凝聚持續下去呢?
Thumbnail
前不久,一個公司主管在與我談到關於管理者的責任時, 非常肯定的對我說, 「身為管理者必須要走入現場,親力親為才行」 我好奇了,問了他「你會這麼覺得的原因是甚麼?」 他說「執行長就是這樣教我們的,而且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每個管理者都需要會所有的運作,才能管人啊」
Thumbnail
前不久,一個公司主管在與我談到關於管理者的責任時, 非常肯定的對我說, 「身為管理者必須要走入現場,親力親為才行」 我好奇了,問了他「你會這麼覺得的原因是甚麼?」 他說「執行長就是這樣教我們的,而且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每個管理者都需要會所有的運作,才能管人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