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主要段落分成:
1. 為什麼選這篇文章分享?
2. 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3. 內容重點
4. 心得
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 提到數據分析的盲點:如何找到對的數據去分析
- 探討SOP所面臨的侷限性
- 不同心態的工作者,面對相同的問題,看待與解決的方式也有所差異
作者想表達甚麼?
- 從不同的網頁瀏覽器看心態差異對工作表現上的影響
- 標準化的方案,必須將不同種類的彈性考慮進去
重點內容
該如何預測一個人會做這份工作多久,以及工作表現會如何?
預期與實際之間的落差
- 受僱之前花了 45 分鐘的時間填寫了一份線上職業評量
擁有 5 萬人的數據
- 曾經在不同僱主之間轉換的員工,平均來說會比較快離職
→並非如此
→無法預測他們將會在這份工作崗位待多久
→並非如此
使用不同瀏覽器,對於工作表現上有顯著差異
使用不同瀏覽器所造成的差異
- 使用 Firefox 或 Chrome 來填表的人
- 留在這份工作的時間長度比起那些用 Safari 或是 IE 的人高出了 15% 。
- 在缺勤次數上,他們也發現了同樣的落差。
比起使用 IE 或 Safari 的人,缺勤次數少了 19%。
- 在生產力、業績、顧客滿意度上的表現都較好
- 在單通電話花費的時間也比較短
瀏覽器背後代表的心態差異
- 軟體本身並不造成工作表現上的差異,而是這項選擇所揭露出來的心理差異
- IE 和 Safari(Mac) 都是預設的瀏覽器
- Chrome 和 Firefox
你必須要夠好奇,會去查看有沒有更好的選擇,然後你還得要下載並且安裝它。
- 有些人傾向於去接受世界原本的樣貌,他們會保持原狀。
- 有些人則認為世界是可以改變的,他們會去思考,一件事情是否可以用更好的方法去做,如果是的話,就付諸行動。
- 要用哪種瀏覽器,這個看似不怎麼重要的決定,顯示了他們在心理光譜上不同的位置。套用到工作情境中,便代表了許多事情。
- 瀏覽器的選擇顯示出了一個很重要的特徵:有能力去質疑現狀。
- 面對顧客的詢問時
按照既定話術行事很容易(預設值),但是有時候就會遇到一些無法用這套話術來解決的問題。
- 你會一如往常地使用原本的話術嗎?
- 你會找到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或是販售一個新的想法給顧客,讓顧客心滿意足?
- 現狀還不夠好:想出一些原創性的方法來改善現狀。
- 遇到問題的時候,較有可能去採取行動解決、並且對自己的工作做出一些改變
- 他們可以去解決問題,而不只是忍受問題
比較不會在工作時去解決問題,他們只是忍耐著預設的情況,直到他們因為挫折感辭職為止。
一套最好的話術,通常會漏失彈性的好處
- 當員工合理地脫離既定的話術,他們通常會表現得比較好
- 話術會因為每個員工的獨立性而有所不同
- 讓他們有機會按照自己的長處來行事,並把自己的個性帶入到對話之中
需要去比較不同種類的彈性
- 允許其中的個體按照自己的強項行動
- 同時也讓他們把自己的獨特性帶到職場上面來
- 彈性當然有風險,當我們有改變的可能性時,同時也有犯錯的可能性
個人心得
- 數據分析的盲點:有時候看似無關緊要、非相關的數據,反而有奇效
從吃東西看專注者與分心者的差異
SOP應該是80%的基礎(對事)+20%的彈性調整(對人):談判、買賣、與人溝通等...
- 過多的繁文縟節,讓人做事綁手綁腳,長久下來思維也被侷限
- 客戶有任何不滿,以「公司規定」、「組織政策」來逃避服務與責任
- 將不聽令於SOP的員工當作組織內部的不穩定因素:出事時的戰犯;沒事時的眼中釘
基本SOP+「客戶至上」的唯一信條+服務原則+過往的服務故事
→ 「以客為尊」的「服務」概念與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