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服務框架的適用於廣泛的情境。我們可以依照許多各異的情境,提出我們有興趣解決的問題,並以這些問題,決定我們的教練定位與主題,舉例來說:
- 察覺到外在環境不同決定改變:想要成為自由工作者,卻無從開始。
- 投入不再有預期的產出:工作漸漸沒有熱情,生活越來越不開心。
- 信任感正在消失:越來越沒辦法有效與團隊溝通,或是與身邊的人一起共事。
- 挫折孤單不順困難的挑戰接踵而至:人生低潮期,每天壓力很大卻沒心力處理。
- 改變的急迫性:再也受不了現在的工作(生活),卻不知道要如何改變。
- 清晰的願景、渴望實現:想成為專業插畫家作為人生志業,想要有人協助一起圓夢與前進。
- 尋求其他可能路徑:想要知道自己的熱情是什麼,陷入迷惘與痛苦。
面對這些問題的潛在教練對象,可以說是遍佈我們身邊,但,這些人所面對的這些問題,無一是容易表達的、有情境可以傳達的,大多都是深藏在心,甚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這些問題。
如何「刺激需求產生」、「有效的精準傳達教練服務的價值」、「建立可以揭露訊息的信任」會是在教練服務中的第一個門檻。
好的教練服務:促成真實/可以被衡量的「改變」
教練永遠沒有辦法知道,教練對象的這些問題,到底能不能在教練期間內完全被解決,但教練知道,遇到問題,專注於「改變」基本上絕對不會錯。
也因此,針對促成「改變」的發生也是教練服務一個重要的討論面向。以下為教練方法中,教練對象改變發生的七個「必要因素」:
1. 動機動力 2. 願景與目標 3. 獎勵機制 4. 急迫性 5.心思與意念的釐清 6.陪伴支持者 7. 勇敢跨出去。
當教練對象的狀態滿足了「改變發生」的前提後,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了,改變的機率(教練成功率)自然會非常高,推動改變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而要如何藉由教練引導,推動改變?我們可以依照「創造改變」的三個順序進行,1. 自我察覺:先發現思考上的盲點、創造新的可能性 2. 思維模式:重新針對問題建立新的思考、方法與觀點、3. 行為模式:根據新的觀點,展開新的行動計畫,創造「改變」行動。如此一步接著一步,治本又治標,對於教練對象來說,才有真實又寶貴的價值。
行動與反饋是價值具體化的重點
因為引導而產生的改變在教練過程是無所不在的,但改變了多少觀點、思維模式是難以被衡量出來的,唯有改變「行動」才會有紀錄、回饋、與創造下一個行動機會,這些存在的「事實」才是教練服務的價值「具象化」。我們也可以這麼說,要讓教練服務被看見其價值,就是那些「真實發生的行動」與因為行動而產生的「真實反饋」,大部分的改變都會讓教練對象「超越簡單與重複的生活模式」。在大多數的教練服務中,會在一開始溝通可以明確化衡量的結果:1. 討論改變的關鍵行為,2.行為產生的時候怎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