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疾病成為改變的契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身體向我們送出的吶喊,常常以「病痛」的方式來顯現,對於疾病的產生,身體所遭受的苦,有時實在無法用言語形容,但若我們願意在疾病中,去了解「疾病」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或許就會以不同的視角來看待疾病。
曾經在一本書中,看過一句話,出自何人所言已經不記得了,這句話是:
「如果天賜我等未來的知識,乃因它應該改變。」
如果生命不斷與我們溝通,藉由身體來向我們表達有什麼地方出了問題,這也是因為我們能因此改變的關係。
藉由身體的訊息與靈魂的呼喊,我們才能知曉「真正」的問題,這些存在於我們的內在,並非外在,也沒有標準答案。
疾病並非來『懲罰』我們,它是讓我們學習愛、包容、接納與謙遜。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按讚/愛心,或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如有任何想法,也請留言讓我知道,謝謝你/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200內容數
一段療癒重生的旅程, 關於我, 與愛同行, 歡迎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總是嚷著想「回家」,那些我心心念念的「歸屬感」,透過憤怒帶我回到了『家』,一次一次又一次,各式各樣的情境、事件,產生大大小小的情緒,我似乎有些明白『我所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這句話的含意。
歐普拉曾說:「不管你生活發生什麼事,如果你專注你擁有的,你一定再用有更多……如果你專注於你沒有的,你永遠都不可能滿足。」
如果覺得『不該』對人事物有『不舒服』的感覺,就會堆積層層的否認與壓抑,但是我們無法藉由推開不喜歡的部分,而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實相。
在我們的社會,與自己的身體保持親密的關係,並不是那麼自然,大多數的時候,把身體當成機器來使用,若是身體出現了狀況,尋求醫療的協助,但似乎也不是將身體當作一位值得愛的對象,如同車壞了進車廠修理保養。
你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呢? 當你覺得生氣或憂傷時,會不會對著自己說:「算了,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吧!」你會覺得訓練自己控制情緒是必要的嗎?
太陽和月亮帶給你光與休息,植物帶給你氧氣,水滋養與淨化著你,大地給你穩定,父母帶給你生命,你所擁有的來自其他人的耕耘與努力。
總是嚷著想「回家」,那些我心心念念的「歸屬感」,透過憤怒帶我回到了『家』,一次一次又一次,各式各樣的情境、事件,產生大大小小的情緒,我似乎有些明白『我所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這句話的含意。
歐普拉曾說:「不管你生活發生什麼事,如果你專注你擁有的,你一定再用有更多……如果你專注於你沒有的,你永遠都不可能滿足。」
如果覺得『不該』對人事物有『不舒服』的感覺,就會堆積層層的否認與壓抑,但是我們無法藉由推開不喜歡的部分,而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實相。
在我們的社會,與自己的身體保持親密的關係,並不是那麼自然,大多數的時候,把身體當成機器來使用,若是身體出現了狀況,尋求醫療的協助,但似乎也不是將身體當作一位值得愛的對象,如同車壞了進車廠修理保養。
你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呢? 當你覺得生氣或憂傷時,會不會對著自己說:「算了,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吧!」你會覺得訓練自己控制情緒是必要的嗎?
太陽和月亮帶給你光與休息,植物帶給你氧氣,水滋養與淨化著你,大地給你穩定,父母帶給你生命,你所擁有的來自其他人的耕耘與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每當你受苦時,下次不要抱怨,不要從中製造痛苦。相反,看著它,感受它,仔細瞧它,從盡可能多的角度來看它。把它變成一個靜心,看看會發生什麼:正在進入疾病的能量,正在製造痛苦的能量,被蛻變了,那個品質改變了。同一股能量變成了你的覺知,因為在你內在的不是兩股能量,能量是一體的。你可以把它變成性,你也可以蛻變
Thumbnail
病由心生,是指疾病會依心情的感受,變好或變壞。內心狀態支配著身體這件事,許多人都有真切地感受過。 當精神壓力導致的緊張狀態持續時,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 許多人在下班回家後,腦海裡還是不斷盤旋著白天發生的事。比如:跟同事或客戶之間發生的不愉快,跟家人之間的摩擦,擔心業績壓力、擔心
Thumbnail
帶動病人和家屬說出內心話的解釋模式,有助於醫師正視病人的觀點,以此組織臨床醫療的對策。而醫師將自己的解釋模式清楚地傳達給病人了解,相對也有助於病人、家屬對於什麼時候要開始治療,要找哪些醫師治療,進行怎樣的治療,成本效益大概如何,作出比較實用的判斷。
這是一篇關於寂寞可以如何透過心志的選擇而被治癒。對於治癒可能與一般大眾的理解不同,甚至衝突,但他試圖解答了這種反人性的方式是如何達成奇蹟。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Thumbnail
生老病死,每個人必定會面臨。 隨著年紀增長,回想人生的歷程與相遇的人事物, 不禁想到,是何緣分才讓這些人互相靠攏? 身體一天一天老去,身體的退化逐漸超越自己原本認知的狀態, 疾病也就慢慢地浮現,身體出狀況、前往醫院檢查看診,孤獨與淒涼的感受縈繞心頭,生病、衰老,使人們反思這一生所為何來?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會過於著迷自己的病症,以至於將它視為自己的一部分,不論如何也不願放手。 你說這怎麼可能?疾病為我帶來痛苦,我恨不得擺脫它。但事實是,疾病也可能成為我們的舒適圈,我們可以在其中扮演受害者自憐自艾,也可以藉由它享受他人的同情與關照。
Thumbnail
你生過病嗎? 面對不舒服的身體,你會怎麼做呢?是會好好重視、積極面對,調整生活作息,改善不舒服的狀態;還是會忽略身體的不適,用意志力支撐自己熬過去,或者吃藥緩解疼痛,度過眼前的危機就將之拋諸腦後。
Thumbnail
身體不適的療愈,除了尋求醫生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靠自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每當你受苦時,下次不要抱怨,不要從中製造痛苦。相反,看著它,感受它,仔細瞧它,從盡可能多的角度來看它。把它變成一個靜心,看看會發生什麼:正在進入疾病的能量,正在製造痛苦的能量,被蛻變了,那個品質改變了。同一股能量變成了你的覺知,因為在你內在的不是兩股能量,能量是一體的。你可以把它變成性,你也可以蛻變
Thumbnail
病由心生,是指疾病會依心情的感受,變好或變壞。內心狀態支配著身體這件事,許多人都有真切地感受過。 當精神壓力導致的緊張狀態持續時,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 許多人在下班回家後,腦海裡還是不斷盤旋著白天發生的事。比如:跟同事或客戶之間發生的不愉快,跟家人之間的摩擦,擔心業績壓力、擔心
Thumbnail
帶動病人和家屬說出內心話的解釋模式,有助於醫師正視病人的觀點,以此組織臨床醫療的對策。而醫師將自己的解釋模式清楚地傳達給病人了解,相對也有助於病人、家屬對於什麼時候要開始治療,要找哪些醫師治療,進行怎樣的治療,成本效益大概如何,作出比較實用的判斷。
這是一篇關於寂寞可以如何透過心志的選擇而被治癒。對於治癒可能與一般大眾的理解不同,甚至衝突,但他試圖解答了這種反人性的方式是如何達成奇蹟。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Thumbnail
生老病死,每個人必定會面臨。 隨著年紀增長,回想人生的歷程與相遇的人事物, 不禁想到,是何緣分才讓這些人互相靠攏? 身體一天一天老去,身體的退化逐漸超越自己原本認知的狀態, 疾病也就慢慢地浮現,身體出狀況、前往醫院檢查看診,孤獨與淒涼的感受縈繞心頭,生病、衰老,使人們反思這一生所為何來?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會過於著迷自己的病症,以至於將它視為自己的一部分,不論如何也不願放手。 你說這怎麼可能?疾病為我帶來痛苦,我恨不得擺脫它。但事實是,疾病也可能成為我們的舒適圈,我們可以在其中扮演受害者自憐自艾,也可以藉由它享受他人的同情與關照。
Thumbnail
你生過病嗎? 面對不舒服的身體,你會怎麼做呢?是會好好重視、積極面對,調整生活作息,改善不舒服的狀態;還是會忽略身體的不適,用意志力支撐自己熬過去,或者吃藥緩解疼痛,度過眼前的危機就將之拋諸腦後。
Thumbnail
身體不適的療愈,除了尋求醫生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