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羞辱創傷▸(三) 自厭懲罰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認識羞辱創傷 (一)裡提到當我們將生活經驗裡習得的羞恥感內化後,較不恰當的學習方式是深入內化到我們人格裏,成為人格的一部分後,在往後的社交互動上,沒有把持好界限的分際,下意識屏蔽了真實的自我。

身體的自我傷害:自虐的快感

在我的國中時期,就曾目睹同學的自殘傷痕。這樣的傷痕背後包裹了當事人的不安、焦慮、憤怒、恐懼、自我厭惡、羞恥感等情緒。根據《羞辱創傷》,在遭受羞辱創傷的孩子上傾向有自毀或自我傷害的行為,也因為無法和父母學到健全的自我與情緒連結,透過這樣自虐行為尋求快感,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稱為自我懲罰式的自我安撫。

重要帶來愉悅感的大腦激素「腦內啡」在我們感受痛覺時也會釋放,嚴重也甚至會上癮。舉個較為好理解的例子,好比我喜歡吃辣,辣也是種痛覺,而吃辣後我的大腦也會釋放「腦內啡」,進而獲得愉悅感。在我壓力大的時候可能就會想吃辣,若沒有控制好量的話,我可能就會對辣上癮,繼而不斷透過吃辣來安撫我自己,達成壓力的釋放。

心理的自我傷害:自厭懲罰

書裡提到,羞辱創傷造成的「慣性羞恥」,最直接的表現是否定自己。

因為過去展現真實自己的當下的不好回憶,在引起情緒重現後,認為展現真實的我是一件危險的事。「做不好?那就是我的問題。」當事人想的是「我」不好,而非我「做」的不好,這完全是將焦點放在不同地方。

raw-image

我在去年迎來壓力累積爆發的一次危機

約莫是去年4月左右,我在騎車回家的路上,盯著必經路上的紅燈,突然眼眶紅了,無法抑制眼淚一直瘋狂恣流在我臉上。令我恐懼的是,我沒有難過或悲傷,也不是憤怒,我只是需要哭一場。

我邊哭邊慢慢移動到待轉區,我就放任哭著,車流量龐大的路口交雜著引擎聲,誰也不會聽到我在哭。我緩緩冷靜過後,才意會到我剛怎麼了,我可能需要深入檢視自己的心理狀態了。當時我的確因為面對課業與新業務的不適應,我知道我不開心,還買了一些心裡書籍嘗試化解我的困惑還有焦慮不安,顯然那是不夠的。

由於正好去年5月台灣爆發了較大規模的疫情,公司放我們居家工作的時候,我的心情挺複雜的。因為疫情只好關在家,但又慶幸我可以離開辦公環境喘氣的感覺很好。我花了一些時間陷入虛無的狀態,也就是我確實開始出現一些憂鬱的狀況,焦慮的時候心臟跳個不停,停下手邊工作好像可能有什麼事會發生,而且我開始摸不著接下來怎麼走,我完全幻化為一個無感知能力的機器人,所以我也搞不懂為什麼我要存在在這裡,能不能提早登出這個像遊戲的人生?

以身為一個工作狂為傲,逃避可恥就算有用也撐不久

我與工作的關係有點微妙,細分工作狂的類型,有些是為了達成自己心中的完美,有些是害怕停下來就輸了。

而我是不喜歡工作的工作狂。

我的工作狂症候群並不是偏執,而是討好。可笑的是,我一直以來都沒發現這件擺在眼前的事實。誰喜歡工作呢?如果能夠想出很快的方式就能解決工作的話,那我會很用力想的,就算一時想不出來,做著做著總會找到貓膩。而我成為一個工作狂是因為,我的表現創造出來的實像能夠獲得公司認同,那我也會肯定我的表現,進而讓我感受我的存在意義。

相反的,我面對擁有大量變數的業務,又缺乏能一起討論的工作夥伴,完全把壓力放在自己身上,似乎沒解決這些問題、沒能想出解法,就會有人對我失望了。不過這是真的嗎?確實老闆會對我失望啊,但我怎麼跟著也對自己失望了?後知後覺的我,面對一個老闆對我的評價和意見,遠大過於我對自己的定位跟價值,或許在工作上,他對我來說是很有影響力的角色,但工作也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並不需要影響到自我價值。

我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採討好策略在過人生,但你對面一個感受到威脅的人,你忽略自己的真實感受,那是只剩下生存的反射動作,「我該怎麼做,他才會放過我?」總而言之,我的表現已經不是在滿足自我的追求,而是這些成效是否能獲得認同而已。內心再也騙不了自己,於是真實的我在那一刻爆發,而我竟還摸不著頭緒我發生什麼事。中間過程並不是沒有疑惑,我只是欺騙了自己,選擇逃避我對於這份工作的感受,自己的感受是真實的,對自己不需要那麼殘忍或是隱藏,我完全不相信自己了,於是我迷失、我沮喪、我低潮。

raw-image

寫在工作狂之後

現在還在練習戒掉工作狂這個癮頭中,我對於自己感到不舒服時,不像往常逃避,畢竟當你覺得知道而你行為卻是反向操作的時候,其實你根本不知道。那難道工作一點妥協都不行了嗎?我該怎麼繼續在職場上奮鬥?

跟人互動勢必會有妥協,但我深刻學習到,妥協不需要被迫,我選擇妥協跟我被迫選擇妥協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要是我真的不想妥協,那我也繼續溝通到我能接受為止,也就是清楚了解自己的底線在哪。當我又想熬夜加班的時候,我必需有意識地問我自己,請問我現在加班的理由是什麼?如果是自己對產出品質有所堅持跟要求,所以我選擇加班,又或者,我是怕目前的工作進度滿足不了其他人的期待,所以我現在才坐在這裡加班呢?這完完全全是,兩回事。

最近也越來越能感受到心中雙眼的清晰度,這是唯一跟自己能愈發貼近的方式,如此也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的存在價值是什麼。

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湯曜✶人生補湯
68會員
50內容數
虛擬湯屋,烹煮生涯議題湯品,暖暖心和胃。提供人生與職涯策略,助人成為自己的人生玩家。
湯曜✶人生補湯的其他內容
2024/08/17
如果你看《鬼才之道》笑的很開心,也把他當作單純的喜劇恐怖片,大概率是個蠻幸福的孩子吧。你會好奇自己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嗎?自己的存在即為無可取代的價值,而我們都不必努力成為一個特別的孩子,才能證明自己值得存在。
Thumbnail
2024/08/17
如果你看《鬼才之道》笑的很開心,也把他當作單純的喜劇恐怖片,大概率是個蠻幸福的孩子吧。你會好奇自己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嗎?自己的存在即為無可取代的價值,而我們都不必努力成為一個特別的孩子,才能證明自己值得存在。
Thumbnail
2024/05/08
在長大後很難找到真正的「做自己」,隨之而來的是在他人面前的自我保護。羞辱和內心掙扎使我們想要隱藏自己,即使只是很小的不完美。有時我們感到困擾,生活中的壓力讓我們慾望更好的處境,這也許是策略,但是策略可以變動。進一步釐清自己的真正想法,並設置界限,是達到真實做自己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4/05/08
在長大後很難找到真正的「做自己」,隨之而來的是在他人面前的自我保護。羞辱和內心掙扎使我們想要隱藏自己,即使只是很小的不完美。有時我們感到困擾,生活中的壓力讓我們慾望更好的處境,這也許是策略,但是策略可以變動。進一步釐清自己的真正想法,並設置界限,是達到真實做自己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4/04/22
一年多後重啟《羞辱創傷》,續自我和解的旅程。 當羞辱創傷出現時,我們會發展防衛機制,形成難以動搖的信念,並長出自己的生存策略。常見的反應有迎戰、逃避、僵化,而「討好」也是一種防衛機轉,維持關係的應對方式之一。
Thumbnail
2024/04/22
一年多後重啟《羞辱創傷》,續自我和解的旅程。 當羞辱創傷出現時,我們會發展防衛機制,形成難以動搖的信念,並長出自己的生存策略。常見的反應有迎戰、逃避、僵化,而「討好」也是一種防衛機轉,維持關係的應對方式之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經常用憤怒,恐懼,焦慮,孤獨等情緒, 來轉移自己跟別人發現我不好,我很糟,我很丟臉。 我們實在應該逃脫「羞恥感」的牢籠,越早越好。
Thumbnail
我們經常用憤怒,恐懼,焦慮,孤獨等情緒, 來轉移自己跟別人發現我不好,我很糟,我很丟臉。 我們實在應該逃脫「羞恥感」的牢籠,越早越好。
Thumbnail
這是我對自己經驗累計所做的判斷:我不能不工作,再怎麼樣也不能沒有基本的工作。如果,我就把自己此封鎖在房間裡面,我就會化身成啃老族、尼特族、穴居族,每天讓擔心又無奈的父母往你房間門口送三餐,如果他們試圖要跟你溝通,你會毫不猶豫地切下自己的一截小指,放在餐盤上給他們,用最偏激的方式表達『不要再逼我了』。
Thumbnail
這是我對自己經驗累計所做的判斷:我不能不工作,再怎麼樣也不能沒有基本的工作。如果,我就把自己此封鎖在房間裡面,我就會化身成啃老族、尼特族、穴居族,每天讓擔心又無奈的父母往你房間門口送三餐,如果他們試圖要跟你溝通,你會毫不猶豫地切下自己的一截小指,放在餐盤上給他們,用最偏激的方式表達『不要再逼我了』。
Thumbnail
以下這段話其實很沒人性:「優秀的人的背後,都是自虐般的自律。妳一定要狠下心來,努力變成一個優秀的人。沒必要讓其他人知道妳的計畫,財務狀況也不需要讓別人知道。如果妳賺得很多,別人會嫉妒。如果你賺的很少,別人會瞧不起妳。妳要厲害到有一天能做到隨時可以離開那些令妳不舒服的圈子跟人。」
Thumbnail
以下這段話其實很沒人性:「優秀的人的背後,都是自虐般的自律。妳一定要狠下心來,努力變成一個優秀的人。沒必要讓其他人知道妳的計畫,財務狀況也不需要讓別人知道。如果妳賺得很多,別人會嫉妒。如果你賺的很少,別人會瞧不起妳。妳要厲害到有一天能做到隨時可以離開那些令妳不舒服的圈子跟人。」
Thumbnail
是很糟糕的事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去看見、接觸我們的創傷與過往被封印的情緒,不代表我們正在責怪誰;我們會痛,不代表就是要去說「是誰的錯」;更甚者,對方可能需要為當時這樣對你負責任,但這仍然無法末煞你們現在的關係,以及曾經擁有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是很糟糕的事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去看見、接觸我們的創傷與過往被封印的情緒,不代表我們正在責怪誰;我們會痛,不代表就是要去說「是誰的錯」;更甚者,對方可能需要為當時這樣對你負責任,但這仍然無法末煞你們現在的關係,以及曾經擁有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我們習慣將生活經驗裡習得的羞恥感內化後,把不恰當的學習方式深入內化到我們人格裏,成為人格的一部分以後,在往後的社交互動上,沒有把持好界限的分際,下意識也隨著屏蔽了真實的自我。
Thumbnail
我們習慣將生活經驗裡習得的羞恥感內化後,把不恰當的學習方式深入內化到我們人格裏,成為人格的一部分以後,在往後的社交互動上,沒有把持好界限的分際,下意識也隨著屏蔽了真實的自我。
Thumbnail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 羞辱創傷是台灣與華人社會的一種常見現象, 在「不打不成器」的教養文化, 似乎已根深蒂固在華人社會中, 以愛之名的懲罰機制是為你好, 可是往往都是最親近的人帶給我們羞辱創傷, 以至於我們更難覺察傷口的存在, 因為承認自己受傷等於否認他們的愛。
Thumbnail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 羞辱創傷是台灣與華人社會的一種常見現象, 在「不打不成器」的教養文化, 似乎已根深蒂固在華人社會中, 以愛之名的懲罰機制是為你好, 可是往往都是最親近的人帶給我們羞辱創傷, 以至於我們更難覺察傷口的存在, 因為承認自己受傷等於否認他們的愛。
Thumbnail
羞辱創傷指的是「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其中一種樣貌,為一連串創傷事件所造成,時間更為長期、具有持續性。 長期遭受一些貶低、壓抑人格特質或自我價值的手段對待,以至於對自我感受到羞恥、自己很糟糕、影響自尊等的創傷經驗,進而引發各種身心理的影響、生活適應不良或僵化的防衛機轉與生存策略。
Thumbnail
羞辱創傷指的是「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其中一種樣貌,為一連串創傷事件所造成,時間更為長期、具有持續性。 長期遭受一些貶低、壓抑人格特質或自我價值的手段對待,以至於對自我感受到羞恥、自己很糟糕、影響自尊等的創傷經驗,進而引發各種身心理的影響、生活適應不良或僵化的防衛機轉與生存策略。
Thumbnail
創傷,是一代傳一代的。 時代的脈瘤寄生在我們父母身上,由於過往經驗使然,父母的父母使用的教育策略靠著模仿而來。更何況資訊沒有現在發達,心理知識的普及能幫助我們自我覺察,但難的是,看著心理學文章仍不自覺地被困住,而無法嘗試站在第三者立場去分析自己。
Thumbnail
創傷,是一代傳一代的。 時代的脈瘤寄生在我們父母身上,由於過往經驗使然,父母的父母使用的教育策略靠著模仿而來。更何況資訊沒有現在發達,心理知識的普及能幫助我們自我覺察,但難的是,看著心理學文章仍不自覺地被困住,而無法嘗試站在第三者立場去分析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