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74.5萬人過勞死,常加班的人,該如何自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就業競爭壓力大,員工對於企業要求加班,早已習以為常,為了保住工作或加薪、晉升,員工對於加班也不得不妥協,被迫接受所謂的‘自願加班’的情況比比皆是,這種現狀是令人十分無奈的。
近年來,長時間工作引發猝死的案例屢見不鮮,發病情況呈年輕化趨勢。長時間加班可能引發的嚴重疾病問題,職場人應該如何預防?
長時間工作會增加猝死風險,心臟病和中風死亡風險增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在2021年出版的《環境國際》報告,長時間工作導致74.5萬人在2016年死於中風和缺血性心臟病,比2000年增加了29%。平均每分鐘,就有近1.5個人,因為加班而死亡。而這份報告中的“長時間”指的是每週工作55小時。
報告證明,與每週工作35~40小時的人相比,長時間工作(≥55小時/周)的人,中風的風險增加 35%,死於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增加17%。且僅1/3的年輕人在猝死前有相關病史 (肥厚型心肌病、冠脈病變、癲癇等),而2/3猝死的年輕人,沒有相關的疾病病史,即2/3的猝死發生在看似健康的人。例如:長期壓力過大、熬夜、久坐不動等,都可能引發猝死。
年輕人預防猝死需注意這幾點
如何預防?其實,最簡單的是重視體檢,改變生活方式。很多公司都有員工健檢福利,很多人做了檢查,但不注意健檢紅字,這樣做檢查,只是交差了事,等到生重病了,才想起來早已有異常,實在令人值得惋惜。
  • 容易猝死的時間和地點
A. 廁所: 在排便時若用力屏氣,腹壁肌、橫膈肌會強烈收縮,腹壓升高,血壓飆升,可能誘發腦溢血。而心肌耗氧量加大可引起心絞痛、心梗和嚴重心律失常,這兩者都會引發猝死。
B. 清晨2點~4點:這一時間段如同“鬼門關”,三成的心梗患者都在淩晨4點左右發病。因為這個時間段血液黏稠度高,容易出現各種梗死,如腦部梗塞或心肌梗塞。
發生猝死,院前急救成功率非常低,最主要的原因是發現得太遲。猝死急救的黃金時間是6分鐘,這一時間內及時進行CPR (心肺復甦術),救活成功率為50%,超過6分鐘幾乎為零。因此,一旦發現身邊人心跳停止、呼吸停止,要馬上實施急救,至少開始按壓胸口,為醫護人員抵達贏得時間。
猝死通常具有突發、迅速和死亡率高等特點,猝死發生時,患者會突然失去意識,無法自救也不能求救,在身旁的您,是他“起死回生”的關鍵。
  • CPR 的操作步驟-「叫叫 CABD」六字訣:
叫(確認意識)
輕拍肩膀,確認有無意識、呼吸,若確認沒有呼吸就開始急救。
叫(呼叫救護車)
呼叫救護車。若身旁有其他人,先請他打 119,自己同步進行 CPR。若只有自己一人,則先撥打求救電話,再進行 CPR。此外,如果附近有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以下簡稱 AED),請盡快取來。
C(按壓胸口)
保持身體穩定,呈跪姿於患者身側,微向前傾,雙手交疊(一隻手的手掌蓋於另一隻手背,兩手手指扣住),手臂打直,掌根置於兩乳頭連線中點,開始按壓。
*按壓頻率:每分鐘 100~120 下。大約每秒要壓一下半至兩下,維持穩定快速的按壓。
*按壓深度:五到六公分。按壓深度不夠深,施救效果可能不明顯,因心臟若無確實按壓收縮,血流無法送出。
*請確保每次按壓後,胸口有確實回彈,再進行按壓。
**請勿隨意中斷按壓過程,若非得中斷,以 10 秒為限。
A(暢通呼吸道)
如果願意做人工呼吸,按壓胸口30下後,用壓額頭往後,抬高下巴方式,讓呼吸道暢通。
B(人工呼吸)
呼吸道暢通後,捏緊他的鼻子,用你的嘴巴覆蓋住患者的嘴巴,不要留空隙。接著先吹一口氣(每次一秒),同時看患者胸部有無起伏。
  • 如果有:繼續吹第二口氣,完成後回到 C 步驟繼續按壓胸口。
  • 如果沒有:再次進行壓額抬下巴的動作,確認患者呼吸道是否暢通後,再次吹氣。
原則:胸部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例是 30:2,也就是當你吹完兩口氣之後,請馬上回到 C 步驟,繼續按壓患者胸口 30 下,再進行人工呼吸。以此為循環,直到患者恢復正常呼吸、有動作反應或醫護人員到達。
注意:請勿給予患者過多人工呼吸,而忽略按壓,這樣反而本末倒置。
D(去顫,Defibrillation)
若有 AED 可使用的話,請依照說明操作、安裝電擊貼片。AED 利用電擊刺激心律不正常的心臟,使其能夠「重新開機」,即便回復正常心律,如果心臟仍然相當虛弱,仍需要靠 CPR 輔助心臟泵血。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會員
15內容數
15年的護理年資,擔任職護3年多,每位工作者都是家庭的經濟來源,希望幫助大家健康工作,遠離職業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thena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家有注意自己的健檢紅字嗎?今天來分享,常見的三種異常值。
常見職業健康危害因子有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人因工程、社會心理危害,以下簡單跟大家說有什麼差異。
我們常常碰到說:雇主說勞保局會給補助,你先去申請勞保局職災/職業病,等結果下來再說。 曾經碰過幾個勞工朋友,他們在工作中受傷,造成手部或腿部骨折,不僅需開刀治療,後續復健甚至要2~3個月,而勞保審查要一段時間,不是立刻申請,就立刻有。所以他在勞保給付下來的前三個月,都每個月吃老本。他
原領工資是薪水嗎 ? 要如何計算呢? 是原來的薪水嗎 ?
2022.05.01 勞工職業災害保護和保險法施行,更完善職災勞工保護機制。
前陣子一位前同事連絡我,說他在送貨途中,發生車禍,左腳骨折開刀住院,後續又復健2個多月,幾個月沒有收入,孩子奶粉都快沒錢買了,該怎麼辦?
大家有注意自己的健檢紅字嗎?今天來分享,常見的三種異常值。
常見職業健康危害因子有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人因工程、社會心理危害,以下簡單跟大家說有什麼差異。
我們常常碰到說:雇主說勞保局會給補助,你先去申請勞保局職災/職業病,等結果下來再說。 曾經碰過幾個勞工朋友,他們在工作中受傷,造成手部或腿部骨折,不僅需開刀治療,後續復健甚至要2~3個月,而勞保審查要一段時間,不是立刻申請,就立刻有。所以他在勞保給付下來的前三個月,都每個月吃老本。他
原領工資是薪水嗎 ? 要如何計算呢? 是原來的薪水嗎 ?
2022.05.01 勞工職業災害保護和保險法施行,更完善職災勞工保護機制。
前陣子一位前同事連絡我,說他在送貨途中,發生車禍,左腳骨折開刀住院,後續又復健2個多月,幾個月沒有收入,孩子奶粉都快沒錢買了,該怎麼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近期台灣冷氣團一波波到訪,根據消防署統計,近期全台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案例頻傳,其中不乏年輕族群,這些案例多發生在日常生活中最不經意的時刻。本文將解析寒流期間猝死的成因,並提供完整的預防對策。 為何寒冷易誘發猝死? 當氣溫驟降時,人體血管會快速收縮以維持體溫,這種生理反應會增加心臟負擔
Thumbnail
人們在對待健康問題上常見的誤區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常常忽視健康,過度勞累、熬夜、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等,不斷地消耗著自己的身體。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說明了熬夜與猝死有關,長期熬夜會增加健康風險。本文介紹了熬夜後如何保護自己,包括避免激烈運動、減少認知負荷、選擇適當的休息方式。提供了三個緊急應對方法:早上完成重要任務、中午小睡、輕斷食。最終強調充足睡眠的重要性。
Thumbnail
[微心世界]解答大家最常遇到的問題: 3、5、6、7、12、14、15、25、26、27、31、41、44、47、54、56、57、61、63。 3. (3) 成人每分鐘正常呼吸次數,下列何者正確? ①30~35次/分 ②36~40次/分 ③12~20次/分④25~29次/分。 解答:在呼吸物理治療
Thumbnail
[微心世界]解答大家最常遇到的問題: 8、14、20、21、22、26、33、35、38、42、48、50、51、55、60、61、73、79。 8. (1) 只有一人施行心肺復甦術,下列何者不...   8.    (1)    只有一人施行心肺復甦術,下列何者不正確?  ①每壓15下吹1口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會在工作中渡過。近幾年由於科技發達,動用勞力的工作也變少了。但用腦的工作卻也對身體帶來傷害,其中久坐就是健康的頭號大敵,你知道長期久坐會有哪些症狀嗎?善選一次告訴你!
Thumbnail
每天投入一小時的時間進行適當的體能活動,可以顯著降低心臟病患者的復發風險。 研究顯示,定期的身體運動能夠減少42%的心臟病復發率。 心臟病是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預防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心臟疾病患者的復健過程中,適量的運動被視為一種有效的輔助治療方式。 專家推薦的活動形式包括快走、游泳
Thumbnail
近年來,猝死事件頻頻發生,讓人不由自主地對身體健康產生擔憂。 專家指出,雖然猝死來得迅速且無預警,但事實上,在發生前,身體往往會透過一些訊號向我們示警。 首先,經常性的胸痛,尤其是壓迫感或刺痛,可能是心臟疾病的徵兆。 其次,異常的疲勞感,即使在輕微的體力活動後也感到極度疲憊,這可能是心臟供血不足
Thumbnail
常常坐在電腦前專注投入工作,不知不覺就到了下班時間,才感覺到肩膀緊繃、腰痠、屁股痛嗎?高達83%的台灣上班族每天久坐超過6小時,下班以後還有70%的人會再坐3小時!專家告誡,久坐與死亡高度相關,但忙到沒時間運動怎麼辦?只需10分鐘就能完成的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或許就是為你量身打造的最佳選擇!
Thumbnail
心血管疾病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互相影響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會增加睡眠呼吸中止症發生率;而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如果發現晚上睡覺時打呼嚴重,合併早上起床後精神不濟,可能就是「睡眠中止症」,這篇提醒你檢視自己的睡眠並知道如何改善! 我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嗎? 6 招帶你判斷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近期台灣冷氣團一波波到訪,根據消防署統計,近期全台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案例頻傳,其中不乏年輕族群,這些案例多發生在日常生活中最不經意的時刻。本文將解析寒流期間猝死的成因,並提供完整的預防對策。 為何寒冷易誘發猝死? 當氣溫驟降時,人體血管會快速收縮以維持體溫,這種生理反應會增加心臟負擔
Thumbnail
人們在對待健康問題上常見的誤區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常常忽視健康,過度勞累、熬夜、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等,不斷地消耗著自己的身體。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說明了熬夜與猝死有關,長期熬夜會增加健康風險。本文介紹了熬夜後如何保護自己,包括避免激烈運動、減少認知負荷、選擇適當的休息方式。提供了三個緊急應對方法:早上完成重要任務、中午小睡、輕斷食。最終強調充足睡眠的重要性。
Thumbnail
[微心世界]解答大家最常遇到的問題: 3、5、6、7、12、14、15、25、26、27、31、41、44、47、54、56、57、61、63。 3. (3) 成人每分鐘正常呼吸次數,下列何者正確? ①30~35次/分 ②36~40次/分 ③12~20次/分④25~29次/分。 解答:在呼吸物理治療
Thumbnail
[微心世界]解答大家最常遇到的問題: 8、14、20、21、22、26、33、35、38、42、48、50、51、55、60、61、73、79。 8. (1) 只有一人施行心肺復甦術,下列何者不...   8.    (1)    只有一人施行心肺復甦術,下列何者不正確?  ①每壓15下吹1口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會在工作中渡過。近幾年由於科技發達,動用勞力的工作也變少了。但用腦的工作卻也對身體帶來傷害,其中久坐就是健康的頭號大敵,你知道長期久坐會有哪些症狀嗎?善選一次告訴你!
Thumbnail
每天投入一小時的時間進行適當的體能活動,可以顯著降低心臟病患者的復發風險。 研究顯示,定期的身體運動能夠減少42%的心臟病復發率。 心臟病是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預防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心臟疾病患者的復健過程中,適量的運動被視為一種有效的輔助治療方式。 專家推薦的活動形式包括快走、游泳
Thumbnail
近年來,猝死事件頻頻發生,讓人不由自主地對身體健康產生擔憂。 專家指出,雖然猝死來得迅速且無預警,但事實上,在發生前,身體往往會透過一些訊號向我們示警。 首先,經常性的胸痛,尤其是壓迫感或刺痛,可能是心臟疾病的徵兆。 其次,異常的疲勞感,即使在輕微的體力活動後也感到極度疲憊,這可能是心臟供血不足
Thumbnail
常常坐在電腦前專注投入工作,不知不覺就到了下班時間,才感覺到肩膀緊繃、腰痠、屁股痛嗎?高達83%的台灣上班族每天久坐超過6小時,下班以後還有70%的人會再坐3小時!專家告誡,久坐與死亡高度相關,但忙到沒時間運動怎麼辦?只需10分鐘就能完成的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或許就是為你量身打造的最佳選擇!
Thumbnail
心血管疾病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互相影響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會增加睡眠呼吸中止症發生率;而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如果發現晚上睡覺時打呼嚴重,合併早上起床後精神不濟,可能就是「睡眠中止症」,這篇提醒你檢視自己的睡眠並知道如何改善! 我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嗎? 6 招帶你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