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欲」強迫症?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五欲」強迫症?(象山慶’23.4.17)

世人多半有「五欲」的類似(我執症)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1],每天被情欲所驅迫,前瞻後顧、左思右想,如何吃喝玩樂,才不虛此生? 為此到處奔波,總是弄得身心焦慮、煩躁、勞累,長期處於人擠人、車塞車的困惑,內心與外境都不得順遂、自由;這就是「五陰熾盛」、「求不得」的苦;世人卻視為當然,以苦為樂,或苦中作樂,總以為苦盡則甘來,明天會更好(強迫症最大的謊言就是:它很有趣),只管繼續往前衝,冒險攀摘「懸崖上的毒花」,因而墮落谷底而屍骨無存的,難以算數。所謂出師未捷(大夢未醒)身先死,常使英雄(諸佛)淚滿襟。其實,世間之樂,乃是「執取」五欲而造作的假象,是誇飾、夢幻的自我催眠,並以此虛張的向人炫耀,至為了證明:我快樂、我值得。

若能深入的觀察並了知,世間一切「欲樂」只是暫時輪到我,雖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終究不是我的,不能盡如我意;因此,有了,就隨緣享用而不佔有,沒了,就安分休息而不渴求;能逐漸習慣於如此的事上無心(貪)、心上無事(求),就可省下許多內熱外煎的思慮,及患得患失的情緒,少一分攀緣,就多一分閒暇;少一些計較,就多一些平靜;從「五欲」中騰出的心思,就轉用於單純、清淡的念佛,或將發現:平淡的生活、簡單的心行,才是「安樂、長壽」的的秘訣,在「嚼菜根淡中有味」的念佛中,自然具足了阿彌陀佛「極樂國、無量壽」不可思議的內涵,因為是阿彌陀佛修行多劫之本願功德力所成就、所賜予的,故而真實而豐饒,享用不盡。世人依自力「苦求而少得」之五欲,若與此對比,則虛假而匱乏,後患無窮。曇鸞師《往生論註》云:「愚哉!後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也。」南無阿彌陀佛

[1]強迫症是「泛焦慮症」之一入侵式想法(intrusive thoughts)、重複某種行為或儀式、影響日常生活的運作……世界上最普遍的心理問題之一。又,黃國勝<佛教心理治療對強迫症的療效觀察>、<佛教“自淨其意”對治現代人心病>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3會員
336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