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究竟一份工作該作多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問:究竟一份工作該作多久?
我最短的工作紀錄是一天。
杉曾應徵了某處上班,在面試那時和主管聊的還不錯,看一看環境和工作內容也都覺得應該不錯。
殊不知,上工第一天,杉才發現事情和自己想得不太一樣。
從環境、主管到客戶,實際接觸的第一天,所有一切都讓我覺得難以想像自己能在這邊待多久。如果久待,那份不舒適感可能會成為讓自己無法承擔的壓力。
於是當天下班後,幾經思量,我認為可以再找別的工作,當晚就和主管提了離職。
結果公司主管語氣不可置信地說:「現在的年輕人都是這個樣子嗎?我從來沒看過只做一天就離職的人!」
當下,杉也是有些震驚,覺得對方少見多怪。
雖然可以理解對方的想法,畢竟要再度找其他應徵者來工作,又是一番作業時間和流程。但是站在杉個人角度而言,已經知道自己不適任這份工作,又何須浪費彼此時間,讓公司去尋找更能勝任的員工也許更長久。
杉也曾經在某公司工作一個月就離職,被同事當面笑說:「你是不是只想找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
說實在的,如果工作就只是領錢辦事而沒有任何追求的工作,那麼誰又不想要錢多事少離家近的那一個?
當思量一份工作該做多久的時候,首先,一定要排除「其他人的看法」這個因素。
這個其他人,可能是公司老闆、主管、同事,甚至是你的親朋好友,他們若是希望你在原地多留久一點,也許會說「你應該做一年才算穩定」或是「做到OOO結案才算負責任吧?」又或者是「至少做到年底領年終」等等說法,要你別離開。
但一份工作該做多久、該做到什麼時候,如果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一昧遷就其他人的看法,是很危險的。
當然,做人禮尚往來,離職自然總不能只顧自己的方便,也要顧及公司的方便,能找到雙贏的離職時間是最好的。
說白了,勞動市場上是公司和員工各取所需,公司希望你留任的時間是基於公司的考量,也許也有一天,他不需要你了,在符合勞基法的前提下,他也能輕易叫你離開。
每個人在一份工作崗位上要留任多久、離職與否,應該要有自己的地圖。
還是老話一句:以終為始,先知道自己的目標,才能知道自己該往何處、該如何前進。
有了心中的地圖,就能知道每一份工作的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該做多久。
也許眼下這份工作是為了錢、穩定維持生活的來源、培養專業、社會地位、漂亮的經歷、興趣喜愛、經驗……之類的。一旦這份工作已經達成了它的目的(例如:有了某個專案經驗)或是已經不足以滿足你(例如:薪水太少了),那就可以走了。
另外,除了其他人的看法別太在意之外,考量工作的因素如果是為了「好看的履歷」,擔心做沒多久就離職,會不會被貼上不穩定的標籤呢?
實務上來說,以工作性質而言,有些例行性、事務性的工作即使做五年以上看起來「很穩定」,實際上履歷也不會加分,畢竟要突顯個人的積極性和能力較為困難。
反之如果做的是公司的核心專案,複雜重大,也許就需要多幾年年資才能讓人相信個人的貢獻和專業。
穩定待在同一個工作是否對履歷加分,並沒有絕對。
以前在工作之間輾轉的時候,有一篇文章很激勵杉:Blog Sonia【那些工作教我的事】18到28歲的二十份工作,作者換了二十份工作,從超商店員到科技業,甚至拾荒XD她都做過,照理來說,她這平均一年換兩份工作,換了十年的情形,應該會被公司企業、人資等視為「不穩定、有問題、不適合」的象徵。
但最後,她找到了她想要的完美工作了。
在經歷每一份工作的過程中,她都獲得了一些東西,培養了膽識,也逐漸地走向理想。
換工作要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換,自己在這裡學到了什麼,預計去新工作又想獲得什麼?這樣寫在履歷上、到新公司面試的時候,侃侃而談自己在前公司獲得的能力,並能將之應用在新公司業務上,總比說自己在前公司待了XXX年聽起來還有用。
總之一份工作該作多久,最後還是要回歸你想在這份工作中得到什麼。
如果清楚自己的道路與目標,該換就換吧,別想著一定要待滿多少年才行。
尤其,有一種狀況是,因為「人」的因素或令人喘不過氣的壓力,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就更別想著要撐下去、撐多久才行 。
早點找到自己適合的那條路才是真的,沒有目的死撐在原地是沒有意義的。
avatar-img
16會員
18內容數
本業人事、教育訓練領域。 SCPC國際職業策略規劃師。 期許自己成為專業的助人者,期許自己時刻優雅溫柔,卻也原諒無法完美與陷入迷惘中的自己。 #INFJ #投資信奉簡單即正義 #相信上天的安排總是有其用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雲杉 的其他內容
過去九個月雖然沒有更新文章,卻也不是白白虛度光陰,總是一步步更靠近理想中的自己。 杉回顧去年探索自我的方法(一)那篇文章,說到前年的我不斷嘗試擴展認知,想要發現更寬廣的世界、更不一樣的選擇。而如今,再看去年的我,似乎從寬廣的世界中,發現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杉自認是成長在較為傳統權威的家庭,服從性和配合度都挺高的。 如果要再進一步探討我為什麼對那些議題觀點會有喜好或厭惡?我能答出來的答案,也只是主流價值觀,彷彿出生就該是那樣的答案,卻從未自己去思考過『為什麼』。
端午連假去親戚家造訪,讀名校的高材生弟弟說他不想再讀自己沒興趣的科系,想趁還沒深入鑽研之前,轉換到自己有興趣的地方去。 客觀而言,他現在讀的校系未來鐵定能找到工作,而且是那種相對高薪且『體面』的工作。 但轉換跑道後就不一定了。 對於弟弟的訴求,我實在心有戚戚焉,因為我自己也是挺想轉換工作跑道的XD
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在減法之前,似乎還是要先釐清何謂「真正重要的事」。 比如:追劇是否為不必然、必須減少的事情?
前陣子,工作多到必須經常加班,曾經向主管反映,主管表示:「你不用事事做到一百分啊,有超過六十分就可以了!」 那時候,我以為主管在給我講屁話==深感不以為然。
過去九個月雖然沒有更新文章,卻也不是白白虛度光陰,總是一步步更靠近理想中的自己。 杉回顧去年探索自我的方法(一)那篇文章,說到前年的我不斷嘗試擴展認知,想要發現更寬廣的世界、更不一樣的選擇。而如今,再看去年的我,似乎從寬廣的世界中,發現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杉自認是成長在較為傳統權威的家庭,服從性和配合度都挺高的。 如果要再進一步探討我為什麼對那些議題觀點會有喜好或厭惡?我能答出來的答案,也只是主流價值觀,彷彿出生就該是那樣的答案,卻從未自己去思考過『為什麼』。
端午連假去親戚家造訪,讀名校的高材生弟弟說他不想再讀自己沒興趣的科系,想趁還沒深入鑽研之前,轉換到自己有興趣的地方去。 客觀而言,他現在讀的校系未來鐵定能找到工作,而且是那種相對高薪且『體面』的工作。 但轉換跑道後就不一定了。 對於弟弟的訴求,我實在心有戚戚焉,因為我自己也是挺想轉換工作跑道的XD
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在減法之前,似乎還是要先釐清何謂「真正重要的事」。 比如:追劇是否為不必然、必須減少的事情?
前陣子,工作多到必須經常加班,曾經向主管反映,主管表示:「你不用事事做到一百分啊,有超過六十分就可以了!」 那時候,我以為主管在給我講屁話==深感不以為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許多人都懷疑是否應該在履歷上列出少於半年的工作經驗。文章提供了見解,強調根據工作方向應徵職缺的關聯性來判斷是否應列出,並提供先前分享過的「可移轉技能」相關文章可搭配閱讀。 在面試時被問到職涯空白期的解釋或是可能的離職原因解釋,也提供了說法參考。
Thumbnail
在正職工作的情況下,並不會在剛入職時就知道這份工作將在哪一天結束。 更多時候,是因為被動因素而離職,好比公司有異狀,造成資遣,或者是工作環境高壓、與主管/同事不和、難有升遷/加薪的機會等等(而這些原因往往在離職信件中都被簡化寫成「另有職涯發展的需求」)。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工作除了是為了養活自己,剩下的理由居然有些空白...,然後日復一日,開始想逃離這樣的自己與環境。...............工作時常讓人迷惘,難免會遇到倦怠和低落,但要想清楚自己要走下去的理由。每段路程都需要一個目標或理由,這樣才能更清楚方向。
Thumbnail
這些認定答案已在某處等我的想法,來自人們從小到大常被問或聽過的話,像是發揮自己的天賦、找到靈魂伴侶等,但這種要早早確立自我、實現目標的思維,也常引發人們反向焦慮,增添不必要也可能純屬先入為主的幻想追尋之路……
Thumbnail
從事人資工作多年的我, 對於找工作這件事應該是能很專業的去判斷公司適不適合自己, 但由於太過緊張自己找不到工作, 還是會有失誤發生. 我一直不是太照本宣科的人, 有創意及想法, 無法在所謂傳統模式, 作著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工作內容. 曾經在一家金屬製造商當老板的秘書, 上班時間為8:30~18:3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許多人都懷疑是否應該在履歷上列出少於半年的工作經驗。文章提供了見解,強調根據工作方向應徵職缺的關聯性來判斷是否應列出,並提供先前分享過的「可移轉技能」相關文章可搭配閱讀。 在面試時被問到職涯空白期的解釋或是可能的離職原因解釋,也提供了說法參考。
Thumbnail
在正職工作的情況下,並不會在剛入職時就知道這份工作將在哪一天結束。 更多時候,是因為被動因素而離職,好比公司有異狀,造成資遣,或者是工作環境高壓、與主管/同事不和、難有升遷/加薪的機會等等(而這些原因往往在離職信件中都被簡化寫成「另有職涯發展的需求」)。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工作除了是為了養活自己,剩下的理由居然有些空白...,然後日復一日,開始想逃離這樣的自己與環境。...............工作時常讓人迷惘,難免會遇到倦怠和低落,但要想清楚自己要走下去的理由。每段路程都需要一個目標或理由,這樣才能更清楚方向。
Thumbnail
這些認定答案已在某處等我的想法,來自人們從小到大常被問或聽過的話,像是發揮自己的天賦、找到靈魂伴侶等,但這種要早早確立自我、實現目標的思維,也常引發人們反向焦慮,增添不必要也可能純屬先入為主的幻想追尋之路……
Thumbnail
從事人資工作多年的我, 對於找工作這件事應該是能很專業的去判斷公司適不適合自己, 但由於太過緊張自己找不到工作, 還是會有失誤發生. 我一直不是太照本宣科的人, 有創意及想法, 無法在所謂傳統模式, 作著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工作內容. 曾經在一家金屬製造商當老板的秘書, 上班時間為8:3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