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失智長者日夜顛倒 先看這三招

2023/05/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鐘錶故障了可以修理,但是人體的生理時鐘出了問題該怎麼辦呢?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人多多少少會遇到淺眠、睡不著等睡眠問題,其中,失智長者遭遇睡眠障礙的比例,比一般人更高。因為大腦整體功能退化,患有失智症的長者逐漸失去分辨時間的能力,生理時鐘的混亂進而導致長者出現白天昏昏欲睡、晚上卻精神充沛的情況,不僅對失智長者的身體產生負面影響,也使得同住的家人或照顧者無法好好休息。
失智症根據成因可分為許多種,但不論是哪一種原因所引起的,失智長者多會縮短睡眠時間,加上由大腦所控制的生理時鐘受損,長者的睡眠周期因此被破壞、變得不規律。除此之外,有些失智症藥品有嗜睡的副作用,導致長者白天服了藥後昏昏欲睡,晚上反而無法入眠;或者因無法適應外界的環境,經常足不出戶、曬不到太陽,進而影響睡眠的規律。
想要改善長者日夜顛倒的情況,讓他們於晚間服用助眠藥物並非好的方法,就像讓一般人在白天精神正好時吃安眠藥物一樣,不僅效果不好,還可能讓長者在昏昏沉沉的狀態下於家中遊蕩,一不小心就會跌倒。因此,比起服藥控制睡眠時間,利用非藥物治療方式調整作息是較好的方法,以下提供幾點作為參考。
1. 引導規律作息的養成,建立睡前的習慣動作
盡量在固定的時間引導長者起床、就寢、用餐,養成規律的生活模式,並留意不要在白天進行過久的睡眠。若長者日夜顛倒情形嚴重,建議可採漸進式方法,每一天將動作提早10至20分鐘,逐漸調整直到長者回到正常的作息。照顧者也可幫助長者建立「睡前儀式」,讓長輩執行該動作時,便知道睡覺時間到了。這樣的睡前習慣不用是複雜的動作,刷牙、聽一首歌、如廁等都是簡單易上手的好選擇。
2. 白天多活動、增加日照
長者如果白天睡眠時間過長,晚上就容易睡不著,因此可藉由增加白天的活動量、消耗體力,讓長者晚上較好入睡。行動能力尚可的長者,照顧者可嘗試將長者帶至日間照護中心或者社區活動中心,參與中心安排的各種活動,引導失智長者動腦並活動身體。若長者參與團體活動的意願不高,則可觀察長輩的喜好,安排其有興趣的活動,舉例來說,如果長者從前喜愛下廚,便引導他在廚房小試身手,不僅提高活動意願、找回自信,也增加活動量。此外,適量的日照有助於生理時鐘的正常運作,即使沒有帶長者外出曬太陽,也應注意家中採光,讓長者能夠規律地接收光照。
3. 營造長者熟悉的環境,晚上留盞燈,降低長輩不安感
許多失智長者受「黃昏症候群」的影響,日落時刻開始便躁動不安,至晚上仍難以平復,此時可以配合患者的喜好,將家中布置成他們習慣、感到舒服的環境,也可播放音樂、保持室內光亮,減少患者的不安。晚上睡覺時留盞小夜燈,則能避免長者半夜醒來時感到害怕,或者因視線不良而摔倒。
若幾經嘗試仍無法透過非藥物方式改善失智長者日夜顛倒的情形,則建議照顧者可以詳細記錄長輩的生活作息,找專業精神科醫師、護理人員分析患者的睡眠模式,並一起討論出更適合患者的作息調整辦法。
7會員
79內容數
「優照護」是全台第一家,針對短期居家照護、居家看護需求成立的第三方預約照護平台,核心價值是: 一、讓有需求的家庭能夠方便尋找到安全又合適的照顧服務員、護理人員、治療師等。 二、讓照護人員能自主管理個案,安全地提供服務,並且增加收入來源。 最終目的是讓台灣照護市場的資訊更加流通,創造優質照護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