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交流致詞】產學合作/落差與數位轉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主任、農科的夥伴、兩位副校長、各位師長大家好;
我在高等教育界服務了三十年,曾經在每天上班都要經過農科、也從農科初建時期就參與廠商輔導,最常聽到的兩個詞就是"產學落差"和"產學合作"。這兩個詞是反義詞,就像男女交友、夫妻相處----你喜歡我,我也喜歡你,那就叫產學合作;你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你,那就是產學落差。產學落差代表大學教育端和產業端,兩端接不上。所以在產業端我們就看到,到處都在貼紅紙聘人;而大學端看見,學生畢業就失業。(主任補充:就是缺工率和失業率同步上升)的詭異現象。
原因分析起來很複雜,其中之一比較有共識的是:年輕人"不願做",也"不願學",台語說法是:"無法牽教"。這大家都很無力。但是,今天各位來到這裡,我可以保證的是,我們屏東大學的學生、南部屏東的小孩,相對比較質樸,這種無法牽教的情況低很多。(大大補充:耐操好用)所以請給他們一點機會去實習做做看,您應該會滿意。剛剛也有好幾位主任師長展現了學術研究的成果,不敢說是cutting-edge最尖端,但保證都貼近應用,馬上都能用。快來產學合作。
其次,我是學科技管理的(如果有大大有需要,歡迎找我。)關於數位轉型,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公司小、沒經驗"根本不是缺點,而是優勢!怎麼說呢?大家去年開始都一直聽到AI吧?這種革命性的創新,就是跳躍式、隔代升級的好機會!以前先做的那些數位轉型digital twin啥的,我跟你說,是第一波會被AI全盤洗掉的東西,"數位化不完全"的先死。(比如在繪圖界,AI會先洗掉電繪的人、而不是拿水彩畫筆的人。比如寫程式,越tedious的中介模組會先死.....諸如此類。)
在AI面前,大家都是"撫一撫重來",站在相同的起跑點。這時你做你學,馬上就趕上了。如果大家有興趣現在迎頭趕上,(氣死那些做一半的人,)屏東大學AI轉型中心的黃主任坐在那裡。謝謝大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會員
189內容數
謬作京華名利客,斯聲不聽數十年。讀書寫作、釣魚打Game;課徒養家、犬儒度日,樂此不疲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J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AI 每天都在進步,如果你每樣都要跟,鐵定是跟不上的;如果放棄不跟,那又勢必被淘汰。也有的人自以為聰明,想說要讓AI進化到"完成體"再跟,那更是謬之大矣。要知道任何的知識技能都有學習曲線,你一定得要有先備的基礎知識(Pre-trained?),才能學
(被我料到,好幾位老師都是用GPT致詞,所以恁老師就沒用了) 各位師長、各位畢業的同學大家好; 今天晚會的主題是"千禧前行前夕",在座的各位中,應該只有我們四個LKK的老師真的經歷過吧?我跟你們說,千禧前夕,全人類共同演出了一場荒謬至極的鬧劇,叫做"千禧蟲",大致是因為"傳說"那時候的電腦設計,時間
台灣的"文學界"其實有兩個"界"。純文藝界自認武林正宗,掌握了90%的文學獎項/補助,99%的話語權,高高在上,俯視著另一個相隔一厘米的平行宇宙,也就是類型小說界,包括恐怖、推理、武俠、情色、言情......,兩界幾乎老死不往來。如果硬要說相似之處,就是大部分人都窮,相對於台積電簡直是赤貧。但兩者窮
聽Podcast聊【古典文學】,讓古文大咖成為你的高分家教: 【提供「學測跨領域混合題組」+「非連續文本題型」,由教授親自解析】 #BJ只會讀書 經典古文篇 全面上線銷售。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5777?sloc=main 五南官
【屏大文創研討會專題演講引言】 校長、各位師長、學界先進、貴賓同學大家好; 今天非常榮幸、承主辦單位屏大文創之囑,由我來介紹五百公尺外遠道而來、為我們專題演講的中央大學網學所的施如齡教授。除了因為她就是我老妹以外,更重要的是,她的學研經歷正好與我背道而馳(誤),相向而行。 這三十年來,我是從理工電機
校長、各位師長、同學、家長,大家好; 我的女兒和各位在場的同學一樣,今年大學畢業。由於疫情三年的影響,你們這一代大概是世界大學教育史上,所受到的大學教育最破碎的一代。學校關關停停,每門學問正要開始進入狀況,學校又關了。然而,今天還是看到各位呈現出了畢業專題作品,主題命名為3.14(圓周率),這是一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AI 每天都在進步,如果你每樣都要跟,鐵定是跟不上的;如果放棄不跟,那又勢必被淘汰。也有的人自以為聰明,想說要讓AI進化到"完成體"再跟,那更是謬之大矣。要知道任何的知識技能都有學習曲線,你一定得要有先備的基礎知識(Pre-trained?),才能學
(被我料到,好幾位老師都是用GPT致詞,所以恁老師就沒用了) 各位師長、各位畢業的同學大家好; 今天晚會的主題是"千禧前行前夕",在座的各位中,應該只有我們四個LKK的老師真的經歷過吧?我跟你們說,千禧前夕,全人類共同演出了一場荒謬至極的鬧劇,叫做"千禧蟲",大致是因為"傳說"那時候的電腦設計,時間
台灣的"文學界"其實有兩個"界"。純文藝界自認武林正宗,掌握了90%的文學獎項/補助,99%的話語權,高高在上,俯視著另一個相隔一厘米的平行宇宙,也就是類型小說界,包括恐怖、推理、武俠、情色、言情......,兩界幾乎老死不往來。如果硬要說相似之處,就是大部分人都窮,相對於台積電簡直是赤貧。但兩者窮
聽Podcast聊【古典文學】,讓古文大咖成為你的高分家教: 【提供「學測跨領域混合題組」+「非連續文本題型」,由教授親自解析】 #BJ只會讀書 經典古文篇 全面上線銷售。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5777?sloc=main 五南官
【屏大文創研討會專題演講引言】 校長、各位師長、學界先進、貴賓同學大家好; 今天非常榮幸、承主辦單位屏大文創之囑,由我來介紹五百公尺外遠道而來、為我們專題演講的中央大學網學所的施如齡教授。除了因為她就是我老妹以外,更重要的是,她的學研經歷正好與我背道而馳(誤),相向而行。 這三十年來,我是從理工電機
校長、各位師長、同學、家長,大家好; 我的女兒和各位在場的同學一樣,今年大學畢業。由於疫情三年的影響,你們這一代大概是世界大學教育史上,所受到的大學教育最破碎的一代。學校關關停停,每門學問正要開始進入狀況,學校又關了。然而,今天還是看到各位呈現出了畢業專題作品,主題命名為3.14(圓周率),這是一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Thumbnail
雖然我工作領域大多接觸的個案範疇為兒少,但最近可能太多親友的孩子上了大學,每次閒聊我都頗有感觸。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來跟我聊天的大學生,其實大部分是不太了解自己就讀的科系在做什麼。也就是高中時候拼命讀書,考了個還可以的分數,讓大家都滿意就好,但這個大家卻不包含自己。
Thumbnail
父親想要我去做穩定的公司行政,我回:「我們這世代不是在跟其他人競爭,要跟機器人競爭。我得要找出機器人做不到的事才行。」我畢業早超過十年了,但人的焦慮本不會輕易消失。
這陣子常聽到雇主找不到人來工作, 甚至應客戶的請求幫忙找供應商。   目前看到報導是這樣說的: “由於少子化,畢業生越來越少,企業需求不斷增加,特別是科技產業,又以半導體需求最大。每年台成清交工程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全部加起來,尚無法滿足台積電一家人力需求。許多半導體大老擔憂數理人才不足,而傳統
Thumbnail
2023年8月23日朋友傳來一則新聞:「避免高教人才斷層 中研院9月起調升博士生獎助學金」。那時我不假思索地說:「斷層是活該」。
Thumbnail
又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難怪我有好幾年不敢吃蛋 台灣的教育在於大學端,這個問題我在「講不完的教育」這個專題裡有提到,大學本來就是為國家培育人才的地方,但現今的大學,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卻沒有一所死傷逃掉的大學主導人再檢討自己創辦的大學為什麼會傷亡這麼慘重?   一個不懂得檢討失敗原因
Thumbnail
學歷是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一切,對於在職專班的誤解也需要重新認識。進行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學歷對就業的影響。
職業生涯是一段很長的路,有些人就是註定要用工作來養家活口。而有些人,是用工作來鍛鍊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不足。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我們以實際的案例來襯托,工作的意義。 西方教育培養先天跨界。 我曾經在逢甲大學的3D Solid work製圖班遇到一位這樣的同學。他們家算還可以,就小
Thumbnail
怎麼人力困境講到這?  人力困境的本質是不匹配,早年台灣教育水準很差,可說是師資問題,許多歷史因素,造成現場有大量不合現代教育標準的公教人員。後來師專的成立提供小學教師,師大則是中學,幾十年後的今天,教師的產出已經過剩(反對的人麻煩看一下教甄錄取率)。
Thumbnail
領薪層面來看,積極的爭取消極活著的條件,就是現今的大學生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Thumbnail
雖然我工作領域大多接觸的個案範疇為兒少,但最近可能太多親友的孩子上了大學,每次閒聊我都頗有感觸。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來跟我聊天的大學生,其實大部分是不太了解自己就讀的科系在做什麼。也就是高中時候拼命讀書,考了個還可以的分數,讓大家都滿意就好,但這個大家卻不包含自己。
Thumbnail
父親想要我去做穩定的公司行政,我回:「我們這世代不是在跟其他人競爭,要跟機器人競爭。我得要找出機器人做不到的事才行。」我畢業早超過十年了,但人的焦慮本不會輕易消失。
這陣子常聽到雇主找不到人來工作, 甚至應客戶的請求幫忙找供應商。   目前看到報導是這樣說的: “由於少子化,畢業生越來越少,企業需求不斷增加,特別是科技產業,又以半導體需求最大。每年台成清交工程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全部加起來,尚無法滿足台積電一家人力需求。許多半導體大老擔憂數理人才不足,而傳統
Thumbnail
2023年8月23日朋友傳來一則新聞:「避免高教人才斷層 中研院9月起調升博士生獎助學金」。那時我不假思索地說:「斷層是活該」。
Thumbnail
又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難怪我有好幾年不敢吃蛋 台灣的教育在於大學端,這個問題我在「講不完的教育」這個專題裡有提到,大學本來就是為國家培育人才的地方,但現今的大學,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卻沒有一所死傷逃掉的大學主導人再檢討自己創辦的大學為什麼會傷亡這麼慘重?   一個不懂得檢討失敗原因
Thumbnail
學歷是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一切,對於在職專班的誤解也需要重新認識。進行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學歷對就業的影響。
職業生涯是一段很長的路,有些人就是註定要用工作來養家活口。而有些人,是用工作來鍛鍊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不足。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我們以實際的案例來襯托,工作的意義。 西方教育培養先天跨界。 我曾經在逢甲大學的3D Solid work製圖班遇到一位這樣的同學。他們家算還可以,就小
Thumbnail
怎麼人力困境講到這?  人力困境的本質是不匹配,早年台灣教育水準很差,可說是師資問題,許多歷史因素,造成現場有大量不合現代教育標準的公教人員。後來師專的成立提供小學教師,師大則是中學,幾十年後的今天,教師的產出已經過剩(反對的人麻煩看一下教甄錄取率)。
Thumbnail
領薪層面來看,積極的爭取消極活著的條件,就是現今的大學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