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者的頭條任務:知人善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貼你一堆責任標籤,看你下次還敢不敢

貼你一堆責任標籤,看你下次還敢不敢

義務與責任

責任這兩個字,擁有許多層次的含義,是一種由人類發明出來的「規範定義」——前人看見事情運作的原貌,認為後人要有讓事物延續的義務,故規範出「責任」:在個人,責任是一種天性,父母有教養之責,師長有教化之責;在自然,責任是一種平衡,天地有化育萬物的責任、太陽月亮各司其職。廣義的來說,只要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幾乎都會產生責任義務——蜜蜂散播花粉讓地球生態平衡、母鳥捕蟲餵哺雛鳥、琵琶鼠魚(俗稱垃圾魚)清除水河中的碎屑殘渣。更精確地來說,責任一詞是前人對於生命繁衍過程的一種觀察。

「To Respond」到「Responsibility」的過程

我喜歡把責任看成是一種宇宙運作的原理、一股萬物的天性。對我來說,負責任這件事是一個從 「To Respond」到「Responsibility」的過程。在人類圖知識體系中,我們為薦骨能量擬出的決策策略叫做「To Respond」。從天性而來,責任在回應之後產生。我們人類對於自己的心之所向,自然會有熱情,這股熱情會讓我們願意灌注心力;就像我們對於各類情感也會有所回應,這個回應會讓我們願意付出。久而久之,這個回應與付出的循環會形成一種模式,我們遂將之定義為Responsibility。

Saying Yes

我對於個人責任的建議是:若對於迎面而來的事情無熱情、沒回應,那在投入該事前就該先仔細考慮一下責任這件事。若對於事物無熱情回應,就無法生發生命活力。一件沒有自己的生命活力支援的事物,完成的過程必定格外艱辛。承接任何事物之後,一定會有相應的責任產生—從婚姻、家庭、到社稷國家皆是。對於事情Saying Yes之後,我們就會有將之完成的義務。這是我們身而為人的本質。畢竟始亂終棄不是一個值得歌頌的美德。

責任的動態分配

隨著時代的演進,文明讓人類有了各式各樣的組織,這些組織為了維持其運作,訂下了各層級所需要擔當的責任。為了維持國家社會的正常運作,政府機關訂下社會責任、法律責任。從國家社會來看,責任是一個人對於其違法行為能否承擔的能力。除非將自己置身荒野,否則在文明社會下要安身立命,守法負責反而是讓自己能自由生活的憑證。

在組織裡,責任演變成一項能讓組織順利運作的規章。這是一個我們可以在組織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一個企業組織最佳的狀態就是要能「各司其責」的經問題解決,而不是推卸責任。現在的企業組織中常常會出現「責任病毒」——要不員工覺得有人愛管,自己就不管;要不老闆不願意下放授權。被責任病毒侵害的組織,會喪失團體協作能力,並且公司的決策能力將會萎縮。在組織裡如果責任這件事沒有分配好,那這個組織只有走向崩解的一途。真正的企業健康是:全體都有共識地追求責任動態平衡—該你管就你管、該我管就我管,隨時協調找出中間點。

有什麼咖噌就吃什麼飯

有什麼咖噌就吃什麼飯

四大類型各負其責

BG5商學院定義出四大工作類型。這四種工作類型給出員工的天性潛質,並勾勒出責任分工的藍圖。這張藍圖或許能指點正在迷途中的組織或創業者,助他們穿越責任病毒的迷霧:

若員工是「建造者」:(傳統人類圖叫做生產者)盡量讓建造者們做他們所愛、並且愛他們所做。他們是一群遇到喜愛事物就會活力滿滿的族群。多分配一點完成後能產生滿足感的工作給他們。若沒有能燃起他們熱情的事物,那就要考慮調整營運目標,讓他們樂意含笑付出。一間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是建築在一群滿足的建造者身上。他們是組織動力的最大來源,沒了他們,公司哪裡也去不了。請讓他們負責熱愛的業務。若你的組織裡面有著一群熱愛他們的工作,每天無須打卡就提早來公司的建造者,那包準你的公司業績絕對蒸蒸日上。

若員工是「改革者」:(傳統人類圖叫做顯示者)請將他們放在產品研發,或是創意改革的部門。這些員工其實是最難以控制的一群人。他們的理想是擁有充分的自由,並且能到處發揮影響力。在開研發或是頭腦風暴會議時,是他們最適任的時候。他們本身就有創業者的血液。組織應該把他們當作創業主或是老闆來栽培。讓他們負責研發創新的事務。

若員工是「顧問」:(傳統人類圖叫做投射者)他們是一群眼尖而且聰明的人——在他們心裡,24小時努力工作應該不是他們的人生首要目標。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是「引導」。他們最期盼的,就是組織因為有他們的引導,而邁向成功。從他們的眼光看出去,處處都有可以管理與改善之處。請尊重他們的想法與觀點,把他們當主管對待。沒有什麼比尊重他們的專業能讓他們更開心了。盡可能讓他們負責管理與引導流程。

若員工是「評估者」:(傳統人類圖叫做反映者)他們內心的對話是「還有什麼好玩的啊?」。這類型員工的特異功能是評估大環境——他們甚至能從奇妙的管道中接受到訊息。組織的體質健不健全、財務狀況及不及格,都要經過他們的評估。他們對於因為自己客觀評估而得到的認可與尊重,會感到滿心驚喜。把他們放在稽核部,或是品管單位最合適不過。評估整體大環境趨勢這件事,可以交給他們來負責。

各司其職,才能挖礦賺錢

各司其職,才能挖礦賺錢

先知人善任,再來談盈利

運用不同類型來劃分責任,就能重新定義團體組織的運作。我們可以透過不同類型的對話來劃分責任、根據各類型的能力來區分責任;也可以經由員工不同的天賦分派責任,然後用公開的方式檢視各類型員工的表現,再逐步調整改善。一個健康的團隊,是樂意把團隊觀點與個人意識分開的——因為觀點不代表任何誰是誰非,這會形成會議桌上「沒有個人輸贏」的健康體質。組織中若能達到知人善任,把責任歸屬依照天賦適性確實分配好,那就會順利邁向營利的坦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墨客人類圖沙龍
21.5K會員
174內容數
「墨應系」(墨客創製的人類圖知識應用體系)已經開設多個人類圖應用課程,如讀圖心法、職涯應用零階、人生使命探索工作坊等。「墨應系」沙龍則提供了有關人類圖知識與生活應用的文章,分為「大宗煩惱文章」、「專業知識文章」和「情感關係指南文章」三大類。訂閱者每月可以收到兩篇付費和兩篇免費文章,還可以參加線上QA交流會。
墨客人類圖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是時候放下圖 : 人類圖初學者們總是迫不及待想取得對方的圖。彷彿在人際互動這場牌局中,得到對方的圖就像是偷喵了對手的牌一樣。就算沒要到圖也沒要到Line,散會後在回家的路上還是會忍不住推敲:「她連正眼都不瞄我一下,應該是6/2人吧」、「這傢伙把自己當成實驗品,是個1/3吧」、「她一定是情緒人,看..
Thumbnail
2025/03/29
是時候放下圖 : 人類圖初學者們總是迫不及待想取得對方的圖。彷彿在人際互動這場牌局中,得到對方的圖就像是偷喵了對手的牌一樣。就算沒要到圖也沒要到Line,散會後在回家的路上還是會忍不住推敲:「她連正眼都不瞄我一下,應該是6/2人吧」、「這傢伙把自己當成實驗品,是個1/3吧」、「她一定是情緒人,看..
Thumbnail
2025/03/11
在人類圖中,四號閘門找答案時像偵探一樣理性。他們不會隨便點頭稱善,而是默默地問:「這是真的嗎?合邏輯嗎?」。碰到一個棘手問題,他們會先把資料收集好收集滿,再冷靜分析比對,最後才給出論點。他們特別擅長理解「模式」。這種凡事多疑的態度,就像給自己裝了防毒軟體,不會輕易被假消息拐走...
Thumbnail
2025/03/11
在人類圖中,四號閘門找答案時像偵探一樣理性。他們不會隨便點頭稱善,而是默默地問:「這是真的嗎?合邏輯嗎?」。碰到一個棘手問題,他們會先把資料收集好收集滿,再冷靜分析比對,最後才給出論點。他們特別擅長理解「模式」。這種凡事多疑的態度,就像給自己裝了防毒軟體,不會輕易被假消息拐走...
Thumbnail
2025/01/13
職涯中的創新力量 在職涯上,3號閘門的特質展現得尤為明顯。他們天生擅長處理突變與創新,擁有打破現狀的勇氣與能力。這種特質讓他們極少依賴過時的方式,反而能夠在經過深入思考後,果斷地砍掉重練,推動變革。因此,他們非常適合擔任組織改造、產品再造的角色。無論是重塑品牌形...
Thumbnail
2025/01/13
職涯中的創新力量 在職涯上,3號閘門的特質展現得尤為明顯。他們天生擅長處理突變與創新,擁有打破現狀的勇氣與能力。這種特質讓他們極少依賴過時的方式,反而能夠在經過深入思考後,果斷地砍掉重練,推動變革。因此,他們非常適合擔任組織改造、產品再造的角色。無論是重塑品牌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組織中,不少人做了壞事,卻會認為結果與他們無關,他們認為自己只是按照上層意思而行,責任不應該由他們承擔。其實這樣想法看起來有點不負責任,但這樣人性的確是存在的。在組織中,下層成員往往認為自己只是上層的工具,他們在執行時不用動腦筋,也不用思考上層決定是否正確,反正他們唯一責任就是將上司囑咐的任務做好
Thumbnail
在組織中,不少人做了壞事,卻會認為結果與他們無關,他們認為自己只是按照上層意思而行,責任不應該由他們承擔。其實這樣想法看起來有點不負責任,但這樣人性的確是存在的。在組織中,下層成員往往認為自己只是上層的工具,他們在執行時不用動腦筋,也不用思考上層決定是否正確,反正他們唯一責任就是將上司囑咐的任務做好
Thumbnail
若員工是「建造者」:盡量讓建造者們做他們所愛、並且愛他們所做。他們是一群遇到喜愛事物就會活力滿滿的族群。多分配一點完成後能產生滿足感的工作給他們。若沒有能燃起他們熱情的事物,那就要考慮調整營運目標,讓他們樂意含笑付出。一間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是建築在一群滿足的建造者身上。他們是組織動力的最大來源,沒了
Thumbnail
若員工是「建造者」:盡量讓建造者們做他們所愛、並且愛他們所做。他們是一群遇到喜愛事物就會活力滿滿的族群。多分配一點完成後能產生滿足感的工作給他們。若沒有能燃起他們熱情的事物,那就要考慮調整營運目標,讓他們樂意含笑付出。一間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是建築在一群滿足的建造者身上。他們是組織動力的最大來源,沒了
Thumbnail
承擔責任與獨裁專制只在一線之隔,而這條線應該就在於將勇氣用在哪裡
Thumbnail
承擔責任與獨裁專制只在一線之隔,而這條線應該就在於將勇氣用在哪裡
Thumbnail
你不一定有能力決定組織架構,也沒有能力決定文化氛圍,但你至少可以在你的部門/團隊,建立起一個文化泡泡,展示給其他部門看,創建一個開放且樂於分享的環境,得到行動或情感上的支持以及善意的反饋,有發言或動手的機會,並從中獲得參與感、存在感、歸屬感。
Thumbnail
你不一定有能力決定組織架構,也沒有能力決定文化氛圍,但你至少可以在你的部門/團隊,建立起一個文化泡泡,展示給其他部門看,創建一個開放且樂於分享的環境,得到行動或情感上的支持以及善意的反饋,有發言或動手的機會,並從中獲得參與感、存在感、歸屬感。
Thumbnail
“當責”是每家公司都期待主管、人員所需具備的一種態度,但何謂“當責”呢?
Thumbnail
“當責”是每家公司都期待主管、人員所需具備的一種態度,但何謂“當責”呢?
Thumbnail
寫下結束長駐報告後,我放不下心的是我的團隊。畢竟經過兩年多來的團隊建立,已經是具有團體動力能量的團隊,業務績效獲得主管的肯定,成員也穩定的成長。他們如何在我離開之後,還能把股能量與團隊凝聚持續下去呢?
Thumbnail
寫下結束長駐報告後,我放不下心的是我的團隊。畢竟經過兩年多來的團隊建立,已經是具有團體動力能量的團隊,業務績效獲得主管的肯定,成員也穩定的成長。他們如何在我離開之後,還能把股能量與團隊凝聚持續下去呢?
Thumbnail
如果不是你的責任,你不要扛;如果是你的責任,你一定要扛。
Thumbnail
如果不是你的責任,你不要扛;如果是你的責任,你一定要扛。
Thumbnail
前不久,一個公司主管在與我談到關於管理者的責任時, 非常肯定的對我說, 「身為管理者必須要走入現場,親力親為才行」 我好奇了,問了他「你會這麼覺得的原因是甚麼?」 他說「執行長就是這樣教我們的,而且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每個管理者都需要會所有的運作,才能管人啊」
Thumbnail
前不久,一個公司主管在與我談到關於管理者的責任時, 非常肯定的對我說, 「身為管理者必須要走入現場,親力親為才行」 我好奇了,問了他「你會這麼覺得的原因是甚麼?」 他說「執行長就是這樣教我們的,而且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每個管理者都需要會所有的運作,才能管人啊」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了【企業管理01】管理制度&動機,關於一些書籍與話題,提到著當責思維的培養,而對於組織來說,若同仁都能夠對於自己手頭上的工作,能夠做好做滿,更甚至超乎預期,豈不妙哉?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了【企業管理01】管理制度&動機,關於一些書籍與話題,提到著當責思維的培養,而對於組織來說,若同仁都能夠對於自己手頭上的工作,能夠做好做滿,更甚至超乎預期,豈不妙哉?
Thumbnail
在這90%的新創公司都會在開設第一年倒閉的時代, 能將公司安穩的營運下去,除了一個真正可獲利的商業模式以外, 公司裡團隊合作的成效更是決定了公司績效命脈的最重要關鍵, 而激勵員工能主動積極,更是所有老闆們最希望擁有的。
Thumbnail
在這90%的新創公司都會在開設第一年倒閉的時代, 能將公司安穩的營運下去,除了一個真正可獲利的商業模式以外, 公司裡團隊合作的成效更是決定了公司績效命脈的最重要關鍵, 而激勵員工能主動積極,更是所有老闆們最希望擁有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