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的座號」 圖文/黃雅鈴、張巧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孩子們在上週知道了各個物品的放置位置,

已經培養好物歸原位以及分類的好習慣。

在這週,老師帶著孩子認識自己的座號 。

其實在小班的時候,老師就有幫孩子排好各自的座號,

但孩子對於這些數字還懵懵懂懂。   

升上中班後,老師也再次的為孩子排好座號,讓孩子可以練 習記得。

像是在排隊的時候,我們會依照號碼。

經由幾次的練習 ,孩子們都能知道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

在教室的廁所,有孩子專屬放牙刷杯子的地方,

老師一一帶著孩子去認識自己座號的數字,

讓孩子可以去對應說出來的數字以及實體數字的連結。

教導過後,孩子們都有認真的記起來,

並看著數字將自己的牙刷杯子放在正確的地方哦!

幼兒是運用感官的學習者,需要不斷的實際體驗和口頭練習。

研究也發現,提升思維能力,

關鍵不在於 智商高低,而是動機和學習氣氛。(by 陳念怡-親子天下)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每一天,都有許多的故事在教室、在廣場、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上演著,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中學習著的,都是未來大能力的累積。每一個故事,都讓孩子的成長有了一個可安置的回憶資料庫可供尋找、回憶、與珍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到底孩子要到幾歲,才不會耍賴呢? 我和弟弟同進校園時,我會順路陪他走到一年級教室,因為班上有其他家長,跟書僮一般,提著書包陪孩子進教室,甚至替孩子整理座位,把東西掛好,所以,我一直以為自己與他同行一段,不至於太過突兀。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過去我們總認為書上寫的內容一定就是真理,但近年來資訊爆炸,而且人人都能發表意見,於是學會如何思考與判斷便成為了更重要的一件事。 上週在報上看到一篇文章寫道某位老師為了「幫助」不願午睡的小孩而頻頻更換座位,後來把小孩安置在教室內的「小陽台」而被家長一狀告上法院,而投書的人正是這位老師的先生,
Thumbnail
我想小朋友大概也看出我的手忙腳亂了,我總是在想自己到底什麼時候能看起來像個從容的大人呢 ? 但同時我也會告訴自己,第一次難免生疏,不需要要求自己在第一次就做到100分。
孩子重新編班上三年級,卻在班上面臨各種困擾,包括值日生任務、點數制度以及運動會上的不公平對待。孩子和其他同學們都面臨班導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及運動會時的不公平對待。家長面臨孩子的疑問和班導的作為,感到困擾和焦慮。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家中和外出時,如何透過與人、地點和物品的距離來引導孩子練習使用「這」和「那」的語句,並介紹了幼兒語言課程設計,以及透過交通地圖描述路徑和功能的課程,以培養孩子的地理空間意識和對城市各種地點功能的認識,最後介紹了DIY彈珠迷宮活動,以增進孩子對空間距離的理解和認知。
Thumbnail
當了導師後才知道, 原來校內輔導有分級, 如果要專業的「心理師」介入, 算是啟動「三級」輔導。 要準備的資料很多, 導師也要填寫一些量表, 以確認孩子在校的狀況。 拿到要為小J填寫的量表, 表中有非常多的項次要確認程度, 填著填著, 我一直想到小K…… 填著填著, 也慢慢
Thumbnail
分享完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生活習慣篇>之後,大家有開始進行了嗎? 接著,今天就來分享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篇 > 囉! 這個 <學習習慣篇 > 嚴格說起來應該分三部曲,就是低年級、中年級跟高年級,簡單來說,學習的要求也是要有層次的,一次到位是我們家長的期待,但就連家長自己的學習....
Thumbnail
班上一個活潑的孩子,時常處於心定不下來的狀態,上學期我排位置時,安排在我旁邊,行為漸漸有較穩定。後來每兩星期的輪排後,又恢復之前的樣子,我老早想把他調回來。 星期五換座位前,那孩子又在課堂上直接脫口而出,忘記規範,又被我提醒了。
Thumbnail
一眼望過去,桌上最多東西、抽屜最亂、以座位當圓心畫一個圓,到處都有散落物品的那個位置,一定就是我學生的座位了。導師提到,她不是希望小孩的座位擺得像百貨公司那樣整潔明亮,他只是不要小孩因為凌亂,導致上課亂了分寸。急著找東西卻找不到,那種緊張的心情甚至可以影響小孩半天以上。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到底孩子要到幾歲,才不會耍賴呢? 我和弟弟同進校園時,我會順路陪他走到一年級教室,因為班上有其他家長,跟書僮一般,提著書包陪孩子進教室,甚至替孩子整理座位,把東西掛好,所以,我一直以為自己與他同行一段,不至於太過突兀。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過去我們總認為書上寫的內容一定就是真理,但近年來資訊爆炸,而且人人都能發表意見,於是學會如何思考與判斷便成為了更重要的一件事。 上週在報上看到一篇文章寫道某位老師為了「幫助」不願午睡的小孩而頻頻更換座位,後來把小孩安置在教室內的「小陽台」而被家長一狀告上法院,而投書的人正是這位老師的先生,
Thumbnail
我想小朋友大概也看出我的手忙腳亂了,我總是在想自己到底什麼時候能看起來像個從容的大人呢 ? 但同時我也會告訴自己,第一次難免生疏,不需要要求自己在第一次就做到100分。
孩子重新編班上三年級,卻在班上面臨各種困擾,包括值日生任務、點數制度以及運動會上的不公平對待。孩子和其他同學們都面臨班導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及運動會時的不公平對待。家長面臨孩子的疑問和班導的作為,感到困擾和焦慮。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家中和外出時,如何透過與人、地點和物品的距離來引導孩子練習使用「這」和「那」的語句,並介紹了幼兒語言課程設計,以及透過交通地圖描述路徑和功能的課程,以培養孩子的地理空間意識和對城市各種地點功能的認識,最後介紹了DIY彈珠迷宮活動,以增進孩子對空間距離的理解和認知。
Thumbnail
當了導師後才知道, 原來校內輔導有分級, 如果要專業的「心理師」介入, 算是啟動「三級」輔導。 要準備的資料很多, 導師也要填寫一些量表, 以確認孩子在校的狀況。 拿到要為小J填寫的量表, 表中有非常多的項次要確認程度, 填著填著, 我一直想到小K…… 填著填著, 也慢慢
Thumbnail
分享完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生活習慣篇>之後,大家有開始進行了嗎? 接著,今天就來分享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篇 > 囉! 這個 <學習習慣篇 > 嚴格說起來應該分三部曲,就是低年級、中年級跟高年級,簡單來說,學習的要求也是要有層次的,一次到位是我們家長的期待,但就連家長自己的學習....
Thumbnail
班上一個活潑的孩子,時常處於心定不下來的狀態,上學期我排位置時,安排在我旁邊,行為漸漸有較穩定。後來每兩星期的輪排後,又恢復之前的樣子,我老早想把他調回來。 星期五換座位前,那孩子又在課堂上直接脫口而出,忘記規範,又被我提醒了。
Thumbnail
一眼望過去,桌上最多東西、抽屜最亂、以座位當圓心畫一個圓,到處都有散落物品的那個位置,一定就是我學生的座位了。導師提到,她不是希望小孩的座位擺得像百貨公司那樣整潔明亮,他只是不要小孩因為凌亂,導致上課亂了分寸。急著找東西卻找不到,那種緊張的心情甚至可以影響小孩半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