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學習如何學習】如何善待你腦中的章魚?

2023/05/1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記事情想要又快又牢該怎麼做到?我有在閱讀啊,但是讀過就忘?透過這一本書生動又有趣的講解,讓我對這些疑問有了解答!書中用了很多有趣圖像的比喻,是本不知不覺就讀完、學完的書。

不想學習都會這麼說

1.我沒有時間
當原有的事務已經忙到難以抽身的時候,確實真的很難找出完整的時間學習。但是,這時候我會試著回去檢視我分配的時間有沒有出錯?我對事情先後順序的安排是否有思考過?還是想到就做,有小空閒就先滑一下手機?真正的狀況是,如果不願意花時間,就無法長出新的神經連結。

2. 我缺乏想像力
或許不用去想要讓自己多靈感大噴發,反而可以透過這一本書提醒自己,可以多使用比喻的方法跟奇怪的圖像去幫助自己記憶。

3. 我學的東西沒有用

「學習」的本身,真正的好處在於讓我們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智狀態,就如同運動一樣。但是「學習的內容」就可以有彈性選擇了。可以選擇內容,但不能選擇不學習。

4. 老師上課無聊得要命

身為第一線老師的自己,也沒有要高舉旗子吶喊:「別怪我無聊!你自己要專心!」想要每位學生上課都能專注在自己的課堂,實在太浪漫了。我只能盡力的告訴學生,要當自己的主人,你有選擇權:對於自己的樣子,你的決定影響最大。
學習之前,應該先認識,我們腦中學習、思考以及注意力等重要角色。

思考就像彈珠台

作者使用了彈珠檯的概念,讓我們更加瞭解不同的思考模式。當我們很專心的時候,這時候腦中思考模式就像是緩衝器很密集的彈珠台,我們的思緒會在小範圍內快速的反彈,不會脫離太遠,直到累了,才會掉落。
而當我們處在發散模式的時候,就像緩衝器離得很遠的彈珠檯,範圍更大了,軌道更難預測了,有時候甚至脫離軌道彈跳。
我們教學現場中的注意力不足小孩,則可以想像成,腦中的彈珠檯有一些孔洞,一個不小心,就會出去。因此需要更密集的讓檔板可以移動,掉了就接住。讓檔板移動的方法則是:想辦法用不同的形式參與課程(提問、寫筆記等等)。

注意力就是一隻滑溜的章魚

作者使用許多圖片帶我們認識了大腦許多重要功能。例如,作者提到,我們的注意力其實就是一隻四隻手的章魚,章魚只有在我們專心的時候才會醒過來。一起最多抓四件事情,但是只要你不專心,他就抓不到東西,而且章魚大概十至十五分鐘後就會感到疲累。

而且,如果你分心了,你的章魚其實就無法好好工作。例如你邊看電視邊寫作業,其實就可以想像,章魚的手臂變少了,就像我們只用一隻手剝橘子吃的感覺。因此,我們的章魚喜歡一次做一件事情,不愛多工。結論:章魚(注意力)其實不太可靠。

長期記憶就是一座大櫃子

長期記憶的部分,我們就可以想成是一個櫃子,櫃子裏面放著牙膏管跟許多物品。當我們的章魚想要把牠抓到的東西放進這個櫃子裡的時候,他會分辨這是事實還是圖像。

如果這個訊息只是單純的事實,章魚就會想盡辦法把這件事情擠入牙膏管裡面,超難!但如果這個訊息變成一張圖,最好是搞怪的圖,只要輕鬆的往牆上一貼就解決了。也就是說,當我們試圖想要記住訊息的時候,盡量把這些訊息聯想成圖像,可以記得更牢、更快。

強效閱讀三步驟

這是我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建立了我閱讀的新習慣。書中提到,在開始讀一本書或新的章節時,不要急著逐字看,應該先做個全章的圖畫散步,看看圖片、看看提問及標題。這個動作,可以想成先在衣櫃裏面放好衣架,到時候才能把衣服好好地掛上去。

接著,中間這個步驟,就是要細心的閱讀。看著看著總會分心,發現分心的時候,趕快再回來。或者是讀完這一行,發現讀不懂,就得再讀一次!最好是可以邊在紙上簡短寫些想法。這會幫助我們將訊息完整的收錄腦中。

最後一步驟很關鍵,就是要將書本移開,直接口說或寫出來的回想內容!多了這個動作,真的可以大大幫助自己的閱讀成效。

因此想要增進閱讀力可以這麼做:
1. 閱讀前:先來一趟圖畫散步
2. 閱讀中:仔細閱讀不馬虎
3. 閱讀後:積極回想才記得住

拖延是真的會痛

會想要優先做自己覺得順手、喜歡的事情,人之常情。但是先做喜歡的事情,不能是「不想做事情」的擋箭牌。

透過研究人員發現,當我們想到不想完成的事情時,身體是真的會發出疼痛的感覺(這個部位就是島葉皮質)。但是,當我們開始做這件討人厭的事情後,大約20分鐘,疼痛感就消失了!

當你認真執行原本討厭的任務時,就不那麼討厭了,所以,做就對了!這樣可以少痛一點。

後記

在大家都在擔憂閱讀素養的時候,其實資源班老師還在苦惱如何讓小孩記得基本的資訊。越高年級,課本中的文字越來越多(例如:社會科),小孩要搞懂內容需要花費的心思越來越多。如果建立好正確的閱讀習慣,每一小章節都善用作者的方法(圖畫散步→真正的專心讀(可以利用番茄鐘輔助)→確實回想),一定很有幫助!
43會員
82內容數
我是一位特教老師,透過專題紀錄課程、學生們的烏龍事件、家長以及導師們關心的議題。這個專題也提醒自己,對於周遭發生的事物要更有感、減少麻木不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