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始整理舊的筆記,看看當時在想什麼,現在有什麼新的想法可以加入,還蠻有趣的。有時候都覺得,之前寫的是什麼東西啊!這篇是關於時間管理的感想,經過了五個月,看法已經不太一樣了。
▌有感而發的舊文
十字形時間管理:縱軸為時間線,橫軸為彈性目標。 依此把每個時間點的可用選擇,依照某種方式組合,會更有效嗎? 在每個時間點,都有最佳選擇。
上面是年初所寫,靈感來自於王瀟的《五種時間:重建人生秩序》,當時的想法和書上沒什麼關係,純粹是有感而發。
▌聽過就忘了?
然後我驚訝的發現,之前應該有聽過的這集 podcast 竟然一點印象都沒有了!是因為太不認真做筆記?還是聽書就是這樣的效果嗎?但我再稍微重新聽幾個片段,發現我還是有印象的,尤其是一些內容,已經內化到我自己的知識庫中。比方說,她提到時間管理的演變,這一點我一直記得,雖然內容不太記得,但大致的流程和核心,我還是很有印象。
原來聽書得到的東西,有留下來的,自然就成了自己的一部份。
這點和《耳讀學習法》作者所說類似:
聽過的知識就算一時記不住,但總有一天會用到。
但我覺得還可以做得更好,在聽完 podcast 之後,不但要做筆記、寫心得,還要不斷的重複的聽,把值得的、覺得有用的 podcast 重複聽不只兩次、三次,這是我從《耳讀學習法》學習到的方法。好書或是好的 podcast,第二次聽,還是會有新的收獲!
▌疊加的時間
目前粗讀這五種時間,覺得很有收獲,她的核心理念是「時間疊加」。把一個人的活動時間,依照某種標準劃分幾個種類,比如吃飯時間、工作時間、享樂時間等等,然後最大效能的,把幾種時間同時進行。
一個畫家在專心繪畫的時候,他同時處於享樂時間、工作時間、賺錢時間和心流時間。
作者似乎特別重視「心流時間」?或許人在心流狀態時,不但能提高工作效能,還能收獲滿足感和幸福感吧!
如果以「閱讀」這件事來看呢?能不能同時滿足不同的要求?在讀的時候是享樂,讀完寫筆記是另一種心流體驗,發表上網也許還能變現。這樣看來,似乎讀書也能折疊許多時間要素在上面,或許說,讀書不只是享受,還有許多的可能性,等待去發掘!
▌收獲
- 把之前的 podcast 再次重聽
- 分類時間、疊加,為同樣的時間賦予更多意義
▌有用的連結
喜馬拉雅--王瀟《五種時間:重建人生秩序》
什麼是「五種時間」管理法?認識趁早CEO王瀟
耳讀學習法
20230123 初稿
20230616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