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情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言

情緒漸起時,如能用第三者的眼光來觀察和接納這個情緒,情緒可能很快就淡了,慢慢的就沒了。這是網上一則留言,但底下的另則留言則不以為然,認為那是一般的情緒,如果是特殊的情緒,例如家人被無故殺害(路上隨機殺人),或者被失控汽車撞至重傷或死亡,怎麼可能用第三者的眼光…那根本就是痴人說夢,沒受過傷的人的信口開河…

意外出現怎麼辦

人生其實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狀況,需要我們去處理,即使我們沒處理過,也要試著去處理(例如隨機殺人的受害者家屬),從處理中練習著、學習著,希望下次碰到類似狀況,可以處理得更好;或者在別人碰到類似狀況時,我們較清楚如何因應?如何協助和支持?

過去已經過去

不管遭遇什麼樣的狀況,除非你自我了斷—狀況因之與你不再有關連之外—否則你還是得面對,還是得因應,或者說:人生還是得繼續。過去已經過去,我們除了追思懷想之外,沒有其他辦法,因為那已經過去了,不會再回來了。可是我們對現在的想法和做法,卻一定會影響到未來。未來如何?是由現在來決定的。

現在怎麼辦

那現在可以做什麼呢?

  • 情緒來時,試著用第三者的眼光來觀察和接納。
  • 踏出自我框架,試著幫助他人—說好話,存好心,做好事。
  • 學著感激,因為那人那事,才有了珍貴的相處和難忘的回憶。
  • 原諒對方=放過自己。有個故事是這樣的:黑幫殺死愛兒,父親報仇心切,在擊殺黑幫老大時,黑幫老大笑著說:「看看你自己,你和我有什麼不同?我竟然能把你改造成跟我一樣……」
  • 過好每一天,晨起聽首歌,吃個美食……晚上聽首歌,感謝今天又平安渡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73會員
951內容數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2025/03/26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Thumbnail
2025/03/26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Thumbnail
2025/03/24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2025/03/24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2025/03/22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
Thumbnail
2025/03/22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很早就感受到情緒對一個人的影響了。 那時常常會因為一件小事,在意很長一段時間,不是生氣、就是難過,而且是一種不由自主的習慣,就是你明明知道這是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但是你就是會傷心、難過好久一段時間,特別是在友誼方面。 從小我就缺乏家庭溫暖,所以我的朋友在某些方面就像我的家人,朋友要離開!離開就
Thumbnail
我很早就感受到情緒對一個人的影響了。 那時常常會因為一件小事,在意很長一段時間,不是生氣、就是難過,而且是一種不由自主的習慣,就是你明明知道這是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但是你就是會傷心、難過好久一段時間,特別是在友誼方面。 從小我就缺乏家庭溫暖,所以我的朋友在某些方面就像我的家人,朋友要離開!離開就
Thumbnail
你有過受傷的經驗嗎? 跌倒了,身體疼痛,還在身上留下擦痕、瘀青,在還沒褪去之前,每回碰到都會記得那份痛。刺傷了,傷口流血,得緊緊按壓止血,在血小板發揮作用前,感受自己心裡也湧起恐懼,原來皮肉如此脆弱。也有開刀手術的傷,在麻醉退場後愈見燒灼,傷口愈大、撕裂感也愈深,肌肉組織被切開後失去力量...
Thumbnail
你有過受傷的經驗嗎? 跌倒了,身體疼痛,還在身上留下擦痕、瘀青,在還沒褪去之前,每回碰到都會記得那份痛。刺傷了,傷口流血,得緊緊按壓止血,在血小板發揮作用前,感受自己心裡也湧起恐懼,原來皮肉如此脆弱。也有開刀手術的傷,在麻醉退場後愈見燒灼,傷口愈大、撕裂感也愈深,肌肉組織被切開後失去力量...
Thumbnail
近來的紛紛擾擾越演越烈,不論是哪個立場的人都有著各種的『不舒服』。 但事件之後的紛擾不適,可能遠不及當事人當時與日後的痛苦。 如果不是傷口還在痛、如果不是頻繁到被視為理所當然⋯⋯ 誰想搭上這班車?誰想把自己的不堪、噩夢攤開來?
Thumbnail
近來的紛紛擾擾越演越烈,不論是哪個立場的人都有著各種的『不舒服』。 但事件之後的紛擾不適,可能遠不及當事人當時與日後的痛苦。 如果不是傷口還在痛、如果不是頻繁到被視為理所當然⋯⋯ 誰想搭上這班車?誰想把自己的不堪、噩夢攤開來?
Thumbnail
  背負著創傷的人們,可能都曾在某些時候被「你會不會想太多?」類似的話語給噤住喉嚨,說這些話的人或許沒有惡意,他們只是希望用理性分析來協助當事人,協助當事人從他們眼中的過度反應回復到一般的常軌中。   但為什麼這樣所謂理性客觀的回應與分析,卻往往將創傷者推向與遠離眾人的邊緣之地呢? 創傷過後,全然失
Thumbnail
  背負著創傷的人們,可能都曾在某些時候被「你會不會想太多?」類似的話語給噤住喉嚨,說這些話的人或許沒有惡意,他們只是希望用理性分析來協助當事人,協助當事人從他們眼中的過度反應回復到一般的常軌中。   但為什麼這樣所謂理性客觀的回應與分析,卻往往將創傷者推向與遠離眾人的邊緣之地呢? 創傷過後,全然失
Thumbnail
負面事件,不需要重播的功能 兒時,經歷過的某些事,即使始末已有點模糊,但當時的悲傷、委屈,生氣、恐懼,只要輕輕觸及,當年的情緒仍會和著淚,不斷在心中翻攪。即便我已長大,依然如此。而成年之後,任勞任怨,辛勤付出,卻一再被視為理所當然,我既惱怒又失落。 我,若獨處於冬風偕雨的午後,潛藏的哀傷、懊悔雲湧直
Thumbnail
負面事件,不需要重播的功能 兒時,經歷過的某些事,即使始末已有點模糊,但當時的悲傷、委屈,生氣、恐懼,只要輕輕觸及,當年的情緒仍會和著淚,不斷在心中翻攪。即便我已長大,依然如此。而成年之後,任勞任怨,辛勤付出,卻一再被視為理所當然,我既惱怒又失落。 我,若獨處於冬風偕雨的午後,潛藏的哀傷、懊悔雲湧直
Thumbnail
「靠!他這樣太可惡了吧!這件事情絕不能這樣放過他!」 我想生活中或多或少,會有像上面這樣的經歷。你自己都能很好的處理負面情緒,但身邊的人遇到事件時,你想幫他出口氣卻頻頻被阻止。 「算了啦...遇到這種事情算我自己衰」 「所以你不追究?你就這樣任由他繼續囂張嗎?」你瞪大眼睛問。
Thumbnail
「靠!他這樣太可惡了吧!這件事情絕不能這樣放過他!」 我想生活中或多或少,會有像上面這樣的經歷。你自己都能很好的處理負面情緒,但身邊的人遇到事件時,你想幫他出口氣卻頻頻被阻止。 「算了啦...遇到這種事情算我自己衰」 「所以你不追究?你就這樣任由他繼續囂張嗎?」你瞪大眼睛問。
Thumbnail
如果一直把不好的事情解釋成命運或是前輩子欠他的,會更難過的。或許我們可以把我們所面對的問題,轉變成我們人生要做的功課、人生的使命,如果這樣想可能會比較會有力量。
Thumbnail
如果一直把不好的事情解釋成命運或是前輩子欠他的,會更難過的。或許我們可以把我們所面對的問題,轉變成我們人生要做的功課、人生的使命,如果這樣想可能會比較會有力量。
Thumbnail
常遇到朋友或個案表示:「我也想改變突破啊,但一想到某某家人朋友的臉色,我就退縮氣餒了」。以下整理出我自己常用也經常分享給朋友個案的幾個解法,提供給有相同困擾的人參考: 1. 心理建設一:課題分離,設立界線-你是你,我是我 請理解到你的人生是你獨自一人的,與他人無關。無論那個別人是誰、和你多親近、幫過
Thumbnail
常遇到朋友或個案表示:「我也想改變突破啊,但一想到某某家人朋友的臉色,我就退縮氣餒了」。以下整理出我自己常用也經常分享給朋友個案的幾個解法,提供給有相同困擾的人參考: 1. 心理建設一:課題分離,設立界線-你是你,我是我 請理解到你的人生是你獨自一人的,與他人無關。無論那個別人是誰、和你多親近、幫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