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住棒棒的自己》﹕好好的愛自己,接納自己,就是最棒的你

2023/08/21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武俠小說巨擘金庸

 

人生在世,本就是行走江湖,也常聽到江湖險惡,險惡到讓你氣到內傷、鬱卒、悶悶不樂。

這本《抱住棒棒的自己》就是漫畫中的X牛運功散,幫助你解鬱及解惑的行運好書。

在江湖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相處是必然的,在相處的過程難免會發生意見不合,所產生的齟齬與摩擦,無論是在工作職場、家庭、愛情、事業等方面,要時時都春風如意,不遇到關於「人」所帶來的苦惱,實在是難上加難,這也是為什麼人人都希望凡事都能順心如意的原因。


尤其處在現今紛擾複雜的社會,比起以往問題更是層出不窮,遂產生許多身心的現代病,心理諮商更是被受困者所需要。


遇到小困擾者,有些人會向朋友傾訴,或者找相關書籍來一解心中糾結,倘若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大難題,只好尋求醫師或心理諮商師的協助。


而在尋找書籍解惑這方面,或許也是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管道。


市面上關於心理學的書籍琳瑯滿目,但以漫畫真實故事來講述人生困惑,並以心理諮詢師的角度來闡釋與解決人生困擾的書,似乎並不多,這本新書《抱住棒棒的自己》的出現恰恰幫助了心生困惑、難以啟齒卻需要幫助的人們。

 

關於本書﹕

本書作者是諮詢師和心理從業者所組成的團隊,並由資深心理諮詢師,同時也是心理學暢銷書作家武志紅所監製,以虛擬人物徐慢慢心理諮詢師的角色,來描述人們常遇見的問題,用心理學來剖析現今種種的常見現象,透過主角徐慢慢心理師來一一解答這些常見的困惑。

閱讀裡面一則則的故事時,你會忍不住發出驚嘆聲﹕

「這不就是誰誰誰的情況嗎?」

「這個故事……怎麼好像我?」

想起了故事外也是現實生活中的某個朋友﹕「不知道她現在還好嗎?」

 

你會從本書中發現身邊朋友或是你自己的影子,透過漫畫與文字的編排,非常淺顯易懂,好讀親切,感覺漫畫中的心理諮詢師徐慢慢,正溫柔且專業的對你訴說這些故事,你能更容易理解故事內容,且同理發生在故事裡(同時也上演在故事之外)的人物們,並從中得到安慰人心的力量。


 本書以漫畫為載體,分享22個心理諮詢案例,一共有四個章節分別是﹕情緒、自我成長、親密關係、親子關係,這裡分享我在書中印象最深刻的三個觀點﹕

 

一、學會自我接納,先把自己照顧好


一件事情總有一體兩面,在華人的傳統觀念裡,常常將焦點注視在錯的那一面,卻往往忽略了還有好的那一面,常關注錯誤,而忽視美好,那是因為我們想將自己成為毫不出錯的人,時刻要求自律,追求完美,不能出錯,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被重視或另眼相看。 


從小到大,我們總是被要求卓越,書上稱為卓越強迫症,做任何事總是要爭取排名,最好是第一,好像除了第一名這個名聲或地位最崇高,其他的並不重要,注視結果,忽略過程。


即使成績單獲得了九十分,沒有到達理想的滿分就是還不夠好,還有進步的空間,為了那差距的十分捶胸頓足,這種情形尤其發生在班級成績特好的前幾名同學;

 

的確,差十分是還有進步的空間,但難道你獲得的九十分不值得讓你驕傲?你在學努力的過程哩,從中獲取的養分,學習汲取的智慧,難道不珍貴到足以讓你自豪?


那十分的差距或者差一分就錄取的考試門檻,對攸關未來有十足的影響,因為沒有分發到心中的第一志願學校或沒有錄取的考試,的確會叫人扼腕,甚至讓人灰心到產生自我懷疑、喪失信心、不斷地自我批評;


然而,我們能不能在這過程中學習到什麼?


我們是否還要這樣不斷地自我批評下去,過著不快樂的人生,導致身心出了問題才後悔莫及?

對於朋友,我們尚且會給予他們鼓勵、支持、讚美;那麼對於自己,為何不能同理和包容?

 

書中提到許多人物遇到的問題,有些並不是當事者的錯誤,但當事者總愛把錯誤歸咎於自己身上,對自我產生懷疑與否定,徐慢慢告訴我們自我否定是一種內耗,在問題發生時,與其急於解決問題,不如先關懷自己的情緒,給自己多一點肯定,溫柔地和自己說說話。

 

徐慢慢說﹕「自我接納,不是具體做什麼事情,而是一種允許的心態﹕願意承認自己的侷限性,也願意給自己足夠的空間與時間。」

當我們懂得接納自己,不再壓抑與否定自己,把自己先照顧好,就能重啟自己的力量,重新獲得自信與快樂。


二、解決問題不應該是你唯一的目標,其實你可以帶著問題過生活


書上提到﹕「解決問題的思維很難產生持續的動力。」愈是想要解決問題,反而愈解決不了,解決不了時便會引發焦慮,而焦慮並不會更有效率,只會讓自己陷入惡性循環。


這和《人生四千個禮拜》的效率陷阱,不謀而合,放手不執著其實才是放過自己的方法。

問題本身若一直存在著,而自己目前還無法解決時,不如就暫時讓它順其自然吧﹗帶著問題過生活也無妨,重點是好好過生活,而不是一直糾結問題本身。

 

與解決問題相對的是「創造性思維」,確定自己想要什麼的需求,而去滿足它。


想要什麼,就努力去創造什麼,去行動,那怕只是行動一點點,也是一種進步,多多給自己讚美,便會發現壓力減少了,生活也會漸漸好轉起來。

 

「創造型思維的動力,來源於愛。」

唯有我們真正熱愛的東西,才會發自內心積極的去創造,去行動,也才能將好事吸引到身邊。

這點有點類似《吸引力法則》和《顯化效應》,你必須要先向宇宙下訂單,讓你的焦點專注在你想要的事物上,將它吸引過來,而方法就是行動,藉由持續地行動將你想創造的事物給顯化出來。


我覺得「創造型思維」給了我們很棒的提醒,讓我們將焦點聚焦在自己想要的美好事物,而不去糾結於問題思維所帶來的無力感,讓自己去創造自己想要的,先讓自己開心起來,做些開心的事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只有我們真正熱愛的、發自內心想要去創造的東西,才會散發出引力,吸引著我們一步一步去靠近」

 

三、照顧孩子敏感的情緒,給孩子留點個人空間,以放鬆觀察的心態欣賞生命的長大

 

不要小看孩子的敏感情緒,也許你的一句話、一個舉動都有可能牽動孩子的情緒,哪怕是你的輕忽或無所謂的態度,都可能潛移默化著孩子,對孩子的人生成長造成莫大的影響,這是我從書中得到的知識,雖然沒有孩子,但從身邊朋友帶小孩的經驗也的確獲得證實。

 

「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是非常不一樣的。」

 

當爸媽的要保護好孩子的敏感,不要認為孩子說的事都是小事,孩子願意分享是好事,父母可以陪伴、傾聽,並給予回應,而非不加理會,


〈沒有回應,家也是絕境〉這則漫畫裡描述著孩子有「存在性焦慮」,其中提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調查發現,在身體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視這四大暴力行為中,「忽視」導致兒童憂鬱、焦慮的可能性愈大,因為忽視等同於正在告訴孩子「沒有人在乎你,你並不重要。」


 天啊﹗原來忽視的傷害之大,連身為大人的我們都不喜歡,更何況是年幼的小孩?


因此,我們不要將大人的思考強行施加在孩子身上,也不再覺得小孩的事都是小事,書中提到﹕「當孩子的敏感被看見、被尊重、被回應,他也就能真實坦然地表達自己,而獨立健全的人格,正是在一次次的表達自我中形成的。」


同時給孩子留點個人空間,不要過度擔憂或強迫他們以大人的觀點行事,強迫只會把他們推得更遠,不如讓他們能自主的學習成長,以放鬆觀察的心態欣賞生命的長大。

 

如何保護好孩子的敏感的兩個方法﹕

1克制﹕克制想要批評孩子的念頭,少用負面的字眼批評孩子,反而可以用確認孩子心裡的感受去替代。

 

2允許﹕當孩子用他的方式表達情緒時(哭、吵架、生悶氣),可以陪著他,在他的世界裡待一會,當我們學會同理並尊重孩子的感受,他們也才能尊重自己的感受,也才能在未來有自信的選擇過怎樣的一生。


這點我個人覺得挺不容易的,要尊重又不能放縱,在之間取得平衡實在是家長較難的課題,

同時這點也很是衝擊以前父母對我的教養,像是孩子不聽話就是藤條伺候,但我父母也確實有做到「克制」和「允許」這兩點,也才讓我算是有身心平衡吧﹗(感恩父母),書中關於親子的章節也讓我再次學習,獲得新的省思方向。


後記﹕

 這本漫畫其實也可以稱為慢話了,藉由徐慢慢心理諮詢師和你說話的漫畫,既可愛又溫暖,可以專業又自帶療癒,色彩豐富,紙質不傷眼,對話方塊的格式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整本平易近人又帶你回到兒時初心,還能讓你猶如在漫畫裡外穿梭其境,因為每個案例故事都彷彿似曾相識,無論是你的朋友或是你自己的困惑,或許能從中獲得解答,我自己也很喜歡這本書,將這本好書推薦給您。


最後,分享書中我也很喜歡的佳句﹕

「你和孩子只是有幸並肩行走一段路,你告訴他一朵花的名字,他告訴你花瓣的背面有一只蝴蝶。」

如果他看見蝴蝶願與你分享,不妨和他一起在小小世界裡待一會兒,欣賞蝴蝶的美好,多聽聽孩子們說什麼,多看看孩子眼中的世界,也許有意想不到的奇趣,同時建立起美好的親子關係,是很棒的生活情感和體驗。

 

「敏感是一種性格特點,不是什麼需要修正的毛病。對於養育者來說,接納、適應、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辦法。」

這句話不僅對孩子很受用,對高敏感人也有著莫大的安慰和鼓舞阿﹗

別忘了我們也是從敏感的孩子長成敏感的大人,每個人都需要獲得愛與尊重

大人如此,小孩亦是如此,在等待別人愛你之前,請先將自己照顧好,先接納自己、愛自己,就從這本《抱住棒棒的自己》開始吧﹗

 

感謝幸福文化分享好書,感謝朱妍靜小姐的推薦,將購書連結分享於留言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