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前陣子在求職平台/人力銀行服務,一直在思考整個產品要如何進行迭代優化,以及要如何根據使用者需求來制定產品路線圖、開發優先順序,這篇會介紹求職平台的產品特點、使用者路徑、以及從產品優化的角度如何拆解。
誰適合看這篇文章?
✔ 對產品經理、產品企劃、產品策略、產品規劃有興趣的朋友
備註:
本篇內容會從「求職者」的角度出發,因此不會詳細說明「徵才企業」的產品開發視角;
另外本篇是綜合多個求職平台的產品分析現況,非單一公司的商業資訊。
在看求職平台這個產品時,可以先思考求職者如何走完整個使用者旅程,如下圖:
在整條路徑中,最常收到的使用者痛點有 3 大類:
但根據上面這些痛點,產品經理要如何排定優先順序?這時需要加上公司目標或產品目標,像是「提升求職者每日投遞數」、「提升企業每日錄取數」。
每天公司的設定方式都不同,但通常會有一個「北極星指標」,例如「履歷開啟數」、「每日投遞數」、「活躍會員數」、「錄取數」等,作為產品開發的主要依據。
有了北極星指標,就可以往下拆解各個次指標或策略,例如我先以「提高求職者每日履歷投遞數」作為產品總目標。
往下就可以拆成「每天在線會員數 X 每人職缺瀏覽數 X 平均投遞率」,每一個次指標又能拆成不同產品策略,如下圖:
但有了這麼多產品策略,考量到資源有限,產品經理無法全部都做,這時需要再綜合公司想著重的目標、或跨部門想推廣的目標、或是當前影響到營收的議題,例如:
收完各部門的需求,接著產品經理就會開始與跨部門進行協商,安排每一項的先後順序,根據功能相依性、連動關係、緊急程度、嚴重程度,制定出初步的產品路線圖。
接著再拿著路線圖一次次提案、協商,調整到多數人都滿意的狀況。
整理好產品路線圖就要準備開工了,下面也整理一條大致的開發順序:
上述是很簡略的開發流程,實際上會根據每間公司的習慣而有不同,或者因為瀑布式開發、敏捷開發也會有所差異。
另外,開發過程中也難免遇到隕石需求或是插件,這時也會不斷調整產品路線圖,因此在功能開發的間隔中要抓緩衝、或是適時推遲部分功能,我認為也是需要培養的溝通藝術。
這篇因為是從「求職者」的角度出發,因此比較少介紹「徵才企業」使用的產品功能。
上述經驗來自於過往產品工作,若對這系列有興趣也可以持續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