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員工工作指標可能產生負面效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企業提供擁有追蹤功能的產品或服務,例如測量身體健康指標的穿戴裝置,為使用者提供即時資訊。這股趨勢不僅影響個人,在後疫情時期的遠距工作趨勢和智慧技術的成熟下,許多組織開始採用行為追蹤技術,以更深入了解員工的工作狀態。

根據2019年高德納諮詢公司(Gartner)的研究報告顯示,在239家大型企業中,超過50%的企業正在追蹤非傳統的員工指標,而這個比例在2020年上升至60%。然而,無論企業的目的是監督員工或收集更多資訊以提供更準確的回饋,受到追蹤的員工可能因心理反彈而產生抗拒的現象。

維吉尼亞大學戴登商學院的助理教授羅仙妮・拉文德蘭(Roshini Raveendhran),在《組織行為與人類決策過程》(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人類評判,演算法引導:行為追踪接受的心理學〉(Humans judge, algorithms nudge: The psychology of behavior tracking acceptance),指出拒絕接受追蹤的員工可能會主動避免受監視的區域,或者從事反生產工作,例如隱藏最新創新技術以進行抵制,甚至還可能導致員工離開公司。

員工拒絕追蹤的因素

該研究指出,員工對於拒絕接受追蹤主要根據以下兩個因素:

1.潛在負面判斷的擔憂

當員工感受到追蹤或他人的密切關注時,他們擔心自己暴露在審查與評判的環境中,進而擔憂可能受到負面評估。這種情況可能喚起過去負面評估的陰影,產生心理上的不悅感,包括尷尬、社交焦慮、羞恥等。

2.自主權的侵犯感效應

自主性被定義為個人對於行為選擇的自由。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德·狄西(Edward Deci)與理查德·瑞恩(Richard Ryan)將其描述為「對自己行為的內在認可」,即這些行為屬於個人的自主選擇權。

該研究指出,當員工發現自己可能會受到負面評判時,他們傾向透過控制社交行為以達到正向結果。這符合社交期望的過程,即行為和心理上的約束,進而引發對自主性的侵犯感受。

有五分之三的員工表示,如果使用自動化追蹤工具能夠提高工作效能,他們願意嘗試。同樣,根據高德納諮詢公司2019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如果雇主明確表達追蹤的目的,有一半的人願意接受僱主追蹤個人數據。

因此,儘管追蹤可能讓員工產生負面情緒,但透過適當的使用方式,可以顯著緩解其負面影響。

黃揚博(政大企研碩士、識商創辦人)、羅凱揚(台科大企管博士)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Raveendhran, R., & Fast, N. (2021). Humans judge, algorithms nudge: The psychology of behavior tracking acceptanc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64(3), 11–26.

► 歡迎加入Line交流社群,獲取更多知識:

https://line.me/ti/g2/a2QRj--XfM3FRZBOZpB4rdJGravtdpVOeSLBp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識商的沙龍
18會員
72內容數
AI轉型策略、AI商業思維,帶你從宏觀的角度看AI
識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04
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助理教授卡佳·艾諾拉(Katja Einola)等人在2022年10月的《人力資源管理期刊》(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好朋友還是壞工具?探索人類和人工智慧在工作場所生態系
2024/02/04
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助理教授卡佳·艾諾拉(Katja Einola)等人在2022年10月的《人力資源管理期刊》(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好朋友還是壞工具?探索人類和人工智慧在工作場所生態系
2024/01/20
紐約大學商學院的卡倫·安東尼(Callen Anthony)教授等學者於2023年9月在《組織科學》(Organization Science)期刊中發表文章,題為〈與AI協作:採取系統觀點探索未來的工作〉("Collaborating" with AI: Taking a System View
2024/01/20
紐約大學商學院的卡倫·安東尼(Callen Anthony)教授等學者於2023年9月在《組織科學》(Organization Science)期刊中發表文章,題為〈與AI協作:採取系統觀點探索未來的工作〉("Collaborating" with AI: Taking a System View
2024/01/09
本文延續先前刊登於《服務研究期刊》(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的論文《使用人工智慧執行服務》(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ervice),該論文建立了四種AI類型的框架,包括機械型AI、分析型AI、直覺型AI和共鳴型AI。基於這個框架,我們將
Thumbnail
2024/01/09
本文延續先前刊登於《服務研究期刊》(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的論文《使用人工智慧執行服務》(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ervice),該論文建立了四種AI類型的框架,包括機械型AI、分析型AI、直覺型AI和共鳴型AI。基於這個框架,我們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場疫情下來逼得公司與員工得遠距上班,調整為混合型態的上班模式是現在進行式與未來趨勢,本集吉白職場提供3個方法,拉近老闆看不見員工❣️心的距離❣️
Thumbnail
一場疫情下來逼得公司與員工得遠距上班,調整為混合型態的上班模式是現在進行式與未來趨勢,本集吉白職場提供3個方法,拉近老闆看不見員工❣️心的距離❣️
Thumbnail
【•職場中經常發生的"尊嚴剝削"情況,是工作者享受的遊戲,還是沉默的忍讓;言語霸凌,工作量的壓榨應該已是許多人心知肚明的日常,面對工作上的壓力百分80以上都是情緒調適,而不是工作的突破。專注工作者與出張嘴的領薪人在工作表現上本來就有差異,會產生壓力的來源以及程度恐怕難以從表現明確。自責與內疚是慢性自
Thumbnail
【•職場中經常發生的"尊嚴剝削"情況,是工作者享受的遊戲,還是沉默的忍讓;言語霸凌,工作量的壓榨應該已是許多人心知肚明的日常,面對工作上的壓力百分80以上都是情緒調適,而不是工作的突破。專注工作者與出張嘴的領薪人在工作表現上本來就有差異,會產生壓力的來源以及程度恐怕難以從表現明確。自責與內疚是慢性自
Thumbnail
微軟最近對混合工作情況的研究:「Hybrid work is just work. Do We Have It Wrong? 」,發現企業高管的信任存在重大問題。 那麼,是什麽令到信任出現問題?
Thumbnail
微軟最近對混合工作情況的研究:「Hybrid work is just work. Do We Have It Wrong? 」,發現企業高管的信任存在重大問題。 那麼,是什麽令到信任出現問題?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管理者已經體驗與感受到「心理安全感」是遠距工作最大的挑戰之一。如果是混合型態的工作模式,是不是就能降低或消彌員工的孤獨感或協作困難這方面的心理壓力呢?答案未必是肯定的,甚至產生更大的壓力。那麼,管理者如何讓員工坦承他們的心理困境,並加以協助呢?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管理者已經體驗與感受到「心理安全感」是遠距工作最大的挑戰之一。如果是混合型態的工作模式,是不是就能降低或消彌員工的孤獨感或協作困難這方面的心理壓力呢?答案未必是肯定的,甚至產生更大的壓力。那麼,管理者如何讓員工坦承他們的心理困境,並加以協助呢?
Thumbnail
疫情爆發以來,公司一直維持遠端辦公的形式。起初,員工們樂不思蜀,覺得這是新時代潮流,即便疫情和緩,也不願回辦公室上班。現在,許多員工開始覺得精神壓力過大,甚至看起了心理諮商,其中原因,也許和「過度補償」心態有關......
Thumbnail
疫情爆發以來,公司一直維持遠端辦公的形式。起初,員工們樂不思蜀,覺得這是新時代潮流,即便疫情和緩,也不願回辦公室上班。現在,許多員工開始覺得精神壓力過大,甚至看起了心理諮商,其中原因,也許和「過度補償」心態有關......
Thumbnail
一直知道自己的定位,你才可以有所依據地,去變換腦袋,在職場中攻無不克,扶搖直上。
Thumbnail
一直知道自己的定位,你才可以有所依據地,去變換腦袋,在職場中攻無不克,扶搖直上。
Thumbnail
第四章,打造強團隊的「領導心理學」 身為領導者,你有所謂的六大影響力: 1、獎賞權: 透過加薪、高額獎金考核;升遷或表揚、調部門滿足部屬希望等有權提供金錢、職位、激勵等報酬的影響力。
Thumbnail
第四章,打造強團隊的「領導心理學」 身為領導者,你有所謂的六大影響力: 1、獎賞權: 透過加薪、高額獎金考核;升遷或表揚、調部門滿足部屬希望等有權提供金錢、職位、激勵等報酬的影響力。
Thumbnail
過去一年,對企業來說是一段漫長的挑戰,我們共同測試了如何有效管理遠端勞動力。 Covid-19 的限制隨着疫苗等措施,在世界許多地方陸續放寬,管理層現在相繼開始一項全新的實驗:如何將同樣的遠程員工重新帶回辦公室 ?有些員工會問,既然遠端工作已經成為新常態,為何有時還要回到辦公室工作?
Thumbnail
過去一年,對企業來說是一段漫長的挑戰,我們共同測試了如何有效管理遠端勞動力。 Covid-19 的限制隨着疫苗等措施,在世界許多地方陸續放寬,管理層現在相繼開始一項全新的實驗:如何將同樣的遠程員工重新帶回辦公室 ?有些員工會問,既然遠端工作已經成為新常態,為何有時還要回到辦公室工作?
Thumbnail
這一期《經理人》的主題是「找到你的工作驅動力-消滅倦怠、點燃熱情」,通篇以組織心理學的觀點引導讀者如何將內在需求連結工作驅動力,點燃對於工作的熱情,相當建議擔任主管職的朋友一看。驅動力指的是驅使個人做某個行為的力量,即是行動的動機。驅動力不只是組織管理議題,也是相當個人化的議題。
Thumbnail
這一期《經理人》的主題是「找到你的工作驅動力-消滅倦怠、點燃熱情」,通篇以組織心理學的觀點引導讀者如何將內在需求連結工作驅動力,點燃對於工作的熱情,相當建議擔任主管職的朋友一看。驅動力指的是驅使個人做某個行為的力量,即是行動的動機。驅動力不只是組織管理議題,也是相當個人化的議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