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精神內耗的處理步驟

2023/12/1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朋友說她最近體虛容易心悸,去中醫診所拿個藥調養身體,醫師聽了她的症狀以後問她是不是冬天容易手腳冰冷,早上起床比平時困難,中午吃飽就容易想睡?以上醫師所說的狀況她都有,覺得醫師真是神準。等一下,這個不是大部分成年人都會出現的情況嗎?

現在的中生代成年人,常常是上有老下有小,又要顧及自己的工作狀況,生活多面夾擊影響的情況下,不僅身體常會感到疲憊,而且常常精神容易陷入內耗,有時會猶豫不決裹足不前,例如煩惱早上要穿什麼?中餐要吃什麼?日積月累每天的事情選項多了,很容易在無明中自我損耗。

我們腦海中,也三不五時總有各種聲音出現,這樣做真的好嗎?接下去該怎麼做?有沒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天氣冷了,爸媽衣服穿得夠暖嗎?太多干擾的雜訊在影響著我們的思緒,然後我們又輕易接受各種電子產品信息擺佈,分散我們當下的精力和時間,當我們無法有效處理當前的工作事項,內心的壓力和情緒就開始影響我們的生活。可能表現為焦慮、抑鬱、疲憊、無法集中注意力等問題。長期處於精神空轉和消耗狀態下,我們可能出現焦慮、緊張、易怒、身體不適等症狀。這些問題可能影響我們的睡眠品質,甚至傷害我們的免疫系統,使我們更容易生病。

精神內耗是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因為人是社會群居的動物,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有太多的訊息和關係需要我們去關注和維護,當我們的心力被過度掏空運轉,就很容易產生精神內耗的現象,基本上可以說是現代文明人的通病。那我們要如何擺脫陷入精神內耗的現象呢?其實從能量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能量消耗掉,人一天24小時無時無刻都在消耗能量,從每天睜開眼睛,不論是看書閒聊、運動工作或是休息睡覺,不管是靜態的動作,還是動態的動作,甚至你連呼吸都會消耗能量。我們拿水跟水杯來比喻,假設人一天的消耗能量用水量替代,每個工作目標都代表一個水杯,當你起心動念的每個想法,或是呼吸眨眼的每個動作,每一項活動都會消耗掉你的能量,例如你花了一個小時在購物,然後你花了十分鐘在跑步,就如同你把一部分的水,倒在「購物」這個目標水杯之中,接著你把水倒入「跑步」這個水杯之中,於是你每天的活動會產生各式各樣的水杯,例如早餐要吃什麼,穿什麼衣服出門,搭乘什麼交通工具,想跟誰談話或是進行休閒活動,這些無時無刻的想法,都會消耗你每天可支配能量,能量其實無時無刻都在消耗掉,你的精力分散在眾多的水杯當中,因為同時關注的事物太多,於是你開始顧此失彼的現象,開始出現遲緩發呆或是恍神出錯的狀況,能量無以為繼精神上持續在空轉和乾耗,產生或恐慌、倦怠或是焦慮感,對小事情變得過於敏感,容易控制不住脾氣,嚴重者產生常見身體不適症狀,例如頭痛、失眠、肌肉緊張、或是食慾和作息改變等等,每個人隨著時間經過成長,也都或多或少遇到以上這些現象,但是你沒有及時去處理它,就會傷害到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能量管理非常重要,就像溺水的人要如何自救,因為人的重量分布是上半身比下半身還重的,一般水性不熟的人溺水時,會不斷的向上掙扎讓口鼻呼吸水面上的空氣,導致身體失去浮力和重力的平衡協調,因為對窒息的恐懼,用力要呼吸水面上的空氣,很容易變成身體垂直或直立水面的重力陷阱姿勢,因為人的上半身比下半身重,所以不斷的向上掙扎的同時,自身的重力也把自己往水下壓,如果沒有及時調整這個人的身體平衡,很容易發生遺憾和危機。所以這時候就要盡快調整身體姿勢,第一個動作就是馬上把口鼻閉氣,如果有水充斥在喉嚨腔道間吐不出去,那就先閉氣把水喝到胃裡面,不然後面的空氣進來就很容易嗆到阻塞氣管通道,第二個動作就是把上半身前傾壓到水裡,不是向下沉入水中,是用前傾的方式,透過頭重腳輕的平衡方式,讓腳自然而然回到水平面上下拍動,身體姿勢由直立變成橫向伸展拉開,因為身體表面積增大的緣故,這時候就可以找回身體的浮力平衡,擺脫重力陷阱的束縛,就可以重新換氣找回呼吸的節奏。

能量管理也是這樣,要改變自己的能量輸出方式,回復到精神內耗之前的狀態,首先就是要聚焦當下,要把四散的精神能量先收攏一部份回來,所以快速閉眼深呼吸幾下,短暫喝口水都好,改變會陷入內耗的輸出慣性,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短暫的進行伸展運動,或是進入冥想休息的動作,轉移自身內耗的狀態。接下來要做排除障礙的動作,到底是被哪些目標和問題卡住,讓目前心力陷入乾枯耗竭的狀態,就像吃牛排一樣,一大塊牛排不可能直接用手抓起來吃,正常的方式都是用刀叉進行切割處理,然後一口一口慢慢吃,所以要整理一團混亂的的思緒,要先把眼前卡關的念頭障礙分門別類,從時間軸來處理,過去現在和未來三種時間段,先把現在的問題挑出來優先處理,再來劃分是公領域的問題,還是下班後個人私領域的問題,工作時間處理公事,下班時間處理個人私事,接著繼續劃分是自身的問題還是別人的問題,有些事是我們能選擇處理的,像晚餐要吃披薩,假日要去山上玩耍,有些事是我們不能處理的,例如明天有沒有颱風假,或是我想要中樂透頭獎之類的,如果不能控制的事件結果太多,那就優先進行能控制的工作事項,就像切牛排一樣,一刀一刀把各種事物情緒劃分,把輸出能量的主導權建立起來,大問題分解成各種中目標,每個目標再劃分幾個重點處理事項,然後一次專心解決一個小事件狀況,就可以調息散亂的精神輸出方式,把思緒慢慢恢復整理過來。

課題分離是由心理學家阿德勒所提出。所有事情都可以區分為,自己的課題和他人的課題,當一件事情發生時,無論好壞,都要先區分出這是誰的課題,然後每個人只專注於解決自己的課題就好,並不要介入他人的課題。從小到大,我們似乎總是習慣於比較。小時候,比成績比才藝,長大後,比見識比收入,如果總拿自己的劣勢去和別人的優勢相比,我們很容易把自己放在一個落後地位,陷入自己的比較劣勢陷阱,產生自我設限的無助與迷茫。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適時跳出當前的狀況,從旁觀者角度來分析自己情形,懂得能量管理和課題分離的做法,或者進一步做些冥想靜坐的訓練,每天調整自己狀態一些些,減少比較得失的心態,就是修身養性的真功夫。

功夫是穩紮穩打慢慢訓練出來的,當你愈來愈熟練的時候,你的目標管理和執行能力,就會慢慢愈來愈強大,人生主動權就會一點一滴回到自己掌握,佛家說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和愛離別,善用斷捨離的方式處理,會慢慢讓人愈來愈豁達,人不需要過得完美無缺,也不需要刻意與人攀比,只要自己看到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來自心中的踏實與滿足,才會讓人往更好的道路上一步步前進。

Kevin Lin
Kevin Lin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