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管課程(八) 模組二「創業家思維與決策模式 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早餐會後,直接就開始分析個案,關於這個個案的想法,我已經先寫過一篇文章「個案分析的用處」;因此,今天的任務主要就是觀察我這組的同學們怎麼做個案分析。


先說我觀察到的結論,其中有一位同學的思維比較接近「因果邏輯」,他想透過總經或產業分析的方式來預測創業的成功率;其它三位則比較傾向運用手邊既有的資源 「效果邏輯」,盡量控制創業風險。


  • 授課老師 William 針對個案給出了幾點有價值的洞察:

1. 面對周邊都是機會的情況下,每個機會都不想放過,因此忘了機會還是要自己創造,才是屬於自己的機會;如果只看表面上的機會而做決定,往往會因為「短期利益」而失去「長期價值」的可能性。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心裡想的是,哇靠怎麼跟我自己的結論這麼像! 我在文章中是說:「有時過度追求眼前的成功,反而會失去未來真正的希望。」其實概念差不多,當時我也認為應該是要自己找出可能的創業機會,並非一昧地「聽從」別人說的機會。


2. 創業家辨識機會之外,還要能「創造機會」;機會創造的關鍵因素是:資訊不對稱所帶來的超級利潤機會。


3. 創業家思維:我們只能創我們「認知」所能理解的業。

這邊有提到一個重點,因為這幾年拉升台灣 GDP 的主要為科技製造業,也就是說台灣當前的經濟成長動能主要靠「科技創新」或說「技術創新」來拉動整體產業。


因為是「科技創新」,所以主要以「理工男」為創業主體;身為一個工程師去創業,大多是以「效果邏輯」為主 → 就是自己會什麼、看到什麼機會、手邊有什麼資源,那八九不離十就是創這個業了。


當然在台灣的新創企業並非只有「科技創新」可行,還有一個可能性 → 那就是「商業模式創新」;至於想要在台灣做「品牌」就真的有點難度,以台灣的人口數來說,不太具備做大一個品牌的基礎。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工程師創業確實偏「效果邏輯」,我們很少用一個宏觀的角度去分析這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因此也不會仔細思考這個階段適不適合創這個業。

William 啟發我一個新的思路,那就是從總經的角度去分析哪些產業值得現在投入。

這部份我再研究一下該怎麼做,我老婆是經濟系出身的,很愛噹我沒有總經的大局觀,但我也反嗆她整天在天上飛,都沒想過怎麼落地 (幸好現在已經準備降落中);因此,上午的這一課我收穫非常大。


我這幾年持續自修經濟學相關的內容,但始終抓不到一個切入點,跟我自身的實務背景相結合,這種感覺很難受 (雖然似乎不懂也不會怎樣)。


「因果邏輯」可能還是要有商學背景的比較有機會,像這次的個案討論中,就是財金系的同學用總經的角度去分析創業的選擇。


但讓我比較意外的是,有位國企系的同學竟然也是用「效果邏輯」思考,不清楚她是沒有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從眾心理,還是說真沒想到可以這樣進行分析。


週末早上的課程有點硬阿,先是個案分析、緊接著就是用總體經濟來判斷產業趨勢,午餐前還請來業師分享 AI 的概論。


說到這,我很疑惑如果對於「總體經濟」或「人工智慧」都沒有接觸過的同學,會不會就跟聽故事一樣,聽著聽著就放飯了。


我寫了這麼多字,結果上午的課也只講完一半,只能再多寫幾篇文章來分享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個工程師的創業之旅的沙龍
73會員
442內容數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2024/10/08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一個現象或是結果、都只是表象,仔細思考後,或許才能理解其背後的本質;了解本質後,才更有機會做出正確的決策。這堂課訓練我們的「思考邏輯」,協助我們有系統的分析後、做對的決策;課程中所提到的方法論也可以應用在「創業」中,也可以嘗試應用在「自我成長」、「生涯規劃」「家庭教育」的範疇才對。
Thumbnail
2024/10/08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一個現象或是結果、都只是表象,仔細思考後,或許才能理解其背後的本質;了解本質後,才更有機會做出正確的決策。這堂課訓練我們的「思考邏輯」,協助我們有系統的分析後、做對的決策;課程中所提到的方法論也可以應用在「創業」中,也可以嘗試應用在「自我成長」、「生涯規劃」「家庭教育」的範疇才對。
Thumbnail
2024/10/08
台灣新創要拿國際投資人的錢,真的不簡單,就算真拿到投資了,也是頭痛的開始。財務型的投資人或投資機構 (VC / PE) 都有出場的時間壓力,而且也有期望的報酬率,因此當創辦人拿到投資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倒數計時了;策略型的投資機構 (CVC) 則希望你跟它們原有的業務範圍發揮綜效,壓力也小不到哪裡去。
Thumbnail
2024/10/08
台灣新創要拿國際投資人的錢,真的不簡單,就算真拿到投資了,也是頭痛的開始。財務型的投資人或投資機構 (VC / PE) 都有出場的時間壓力,而且也有期望的報酬率,因此當創辦人拿到投資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倒數計時了;策略型的投資機構 (CVC) 則希望你跟它們原有的業務範圍發揮綜效,壓力也小不到哪裡去。
Thumbnail
2024/10/08
創業要具備兩個能力:1. 總體經濟;2. 募資能力。先前郭家齊來分享時,也同樣提到「財務控管」跟「募資能力」是他連續創業的關鍵核心能力。資本是有其個性的;創辦人跟投資人都是人,只要是人就有個性及溝通上的問題,因此合不合得來非常重要。
Thumbnail
2024/10/08
創業要具備兩個能力:1. 總體經濟;2. 募資能力。先前郭家齊來分享時,也同樣提到「財務控管」跟「募資能力」是他連續創業的關鍵核心能力。資本是有其個性的;創辦人跟投資人都是人,只要是人就有個性及溝通上的問題,因此合不合得來非常重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營隊進入第四天,認識了交易核心、機會成本、風險、貨幣等生活裡的經濟學,今天要帶著學生走進商家,了解身為老闆的考量,認識供需法則的市場實踐。畢竟學生平常多是消費者,很少從老闆與商家的角度來思考事情🧐。 出發前先說明商家沒有接受採訪的必要(津羽老師可是拜託了好多店家才找到的呢!☺️)務必要注意採
Thumbnail
營隊進入第四天,認識了交易核心、機會成本、風險、貨幣等生活裡的經濟學,今天要帶著學生走進商家,了解身為老闆的考量,認識供需法則的市場實踐。畢竟學生平常多是消費者,很少從老闆與商家的角度來思考事情🧐。 出發前先說明商家沒有接受採訪的必要(津羽老師可是拜託了好多店家才找到的呢!☺️)務必要注意採
Thumbnail
分享從創業到經營的實用智慧,涵蓋了人才招募、營運壓力、正面思考、管理智慧等方面,並探討了市場上最棘手的問題。
Thumbnail
分享從創業到經營的實用智慧,涵蓋了人才招募、營運壓力、正面思考、管理智慧等方面,並探討了市場上最棘手的問題。
Thumbnail
你結合書中的理論與個人經驗,強調多方收集資訊但專注重點,重視機率預估和聯準會看法,並在投資中合理分配資源、持續修正操作以提高績效。
Thumbnail
你結合書中的理論與個人經驗,強調多方收集資訊但專注重點,重視機率預估和聯準會看法,並在投資中合理分配資源、持續修正操作以提高績效。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參與預估專案時的思考脈絡和學習點,透過兩個具體的案例,探討了預估方法中重要的假設和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參與預估專案時的思考脈絡和學習點,透過兩個具體的案例,探討了預估方法中重要的假設和挑戰。
Thumbnail
今天結束了為期兩個月的個案實習,更準確地來說是兩位個案的六次晤談劃下句點。 想藉此來整理一下在這段時間的心得與收穫。 形形色色的個案 由於修課期間,諮詢的練習只有接觸到組內的兩位同學,而實習期間則是兩個個案。於是在覺得需要
Thumbnail
今天結束了為期兩個月的個案實習,更準確地來說是兩位個案的六次晤談劃下句點。 想藉此來整理一下在這段時間的心得與收穫。 形形色色的個案 由於修課期間,諮詢的練習只有接觸到組內的兩位同學,而實習期間則是兩個個案。於是在覺得需要
Thumbnail
有關企業與員工之間財富分配的討論及相關策略,並分析供貨、定價、邊際交付時間等商業行為相關議題。
Thumbnail
有關企業與員工之間財富分配的討論及相關策略,並分析供貨、定價、邊際交付時間等商業行為相關議題。
Thumbnail
談了很多職場話題 今天來聊聊上課心得 上課前我精心準備的一個多月 參加了「一談就贏」的思維班 主要是在教談判學 以往我們參與的課程都是當天才開始準備 而一談就贏的課程跟以往不同 與談判相同在一開始你就要開始做情報搜集 藉由自我介紹來認識各個同學以及你未來的對手   藉由作業來
Thumbnail
談了很多職場話題 今天來聊聊上課心得 上課前我精心準備的一個多月 參加了「一談就贏」的思維班 主要是在教談判學 以往我們參與的課程都是當天才開始準備 而一談就贏的課程跟以往不同 與談判相同在一開始你就要開始做情報搜集 藉由自我介紹來認識各個同學以及你未來的對手   藉由作業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