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接觸過的一位職場工作者最近跟我分享了他的職涯進展。他在大型證券公司擔任人資專員, 是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我和他有過兩次職涯發展相關的討論, 第一次是關於如何呈現自己的工作績效以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當時他負責分行員工入職和離職相關的行政事務, 常感到自己只是在做例行公事, 看不到具體成果。在<寫好年終績效評估, 幫自己加分>這篇文章中有提到他的案例以及給他的建議。第二次討論發生在半年後, 是關於下一份職務的選擇。當時公司主管提出了兩個職務讓他選擇, 一個是薪酬相關, 另一個是培訓相關, 他覺得兩個工作各有優點, 也都是人資部門的核心職能, 不知該如何選擇。我從三個方面分析, 建議他選擇培訓的職務。在最近這次聯繫中他告訴我, 接下培訓職務的這一年他發現自己的確很適合這份工作, 在今年初也已經獲得了晉升。
我相信很多踏出社會不久的新鮮人都曾經面臨一樣的處境, 畢業後從某家公司的某個職務展開職涯, 還在摸索長期的職涯方向, 但在累積了一些資歷後, 慢慢就有公司內或公司外的新機會浮上檯面。 從不同的機會中可以學到不同的新技能, 究竟應該選擇哪一個才對自己未來的職涯有幫助? 如果對於手邊的選擇沒有明確的情感偏好,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實際面來考量:
1.是否容易被看到
職涯發展很需要「能見度」, 對工作年資還不長的工作者來說, 一份大家很容易在檯面上看到你的工作絕對好過一份只有直屬主管知道你在做什麼的工作。以文章開頭提到的人資專員為例,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行政相關, 比較偏向跟著流程辦事、在背後默默付出的工作類型。如果試想一下薪酬和培訓這兩個機會未來的工作型式再加以比較, 會發現薪酬職務的工作方式跟原本的行政工作比較類似, 而培訓就很不一樣, 有更多的機會可以站在台前, 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的表現。
2.是否容易被量化評估
做過的工作是不是有明確的績效或成功案例可以放在履歷上會影響接下來轉職的競爭力。工作方式偏向行政、支援類型的工作者往往不容易在履歷上凸顯自己的工作績效, 因為工作職掌並不直接跟業務掛鉤, 沒有現成的數據作為成果。因此, 爭取、累積一些容易被量化評估的工作經歷就很重要。跟薪酬的職務相比, 培訓的工作比較偏向專案類型, 一年中完成幾個場次、參與度、滿意度等都是可以量化的成果, 比較容易被評估、理解。
3.性格特質的合適度
能見度、量化的績效固然重要, 個人的性格特質適不適合被推到檯面上也需要考量, 畢竟這樣的工作型式需要承受更多的目光和壓力。除了自我評估之外, 我會建議同時找幾個對於人格特質比較敏感的家人或朋友, 聽聽他們對你的描述, 也許能突破一些自評的盲點。當時我和這位人資專員討論兩種職務的選擇時, 他傾向選擇薪酬相關的職位, 他認為自己不是這麼外向, 也不太擅長說話, 怕在培訓的職位上表現不好。但在我們的對話中, 我觀察到他雖然不是特別活潑外向的類型, 但神態大方且說話有條理, 還有一種讓人看了覺得很容易親近的氣質, 這些都是他自己沒有看到但能幫助他勝任培訓職務的特質。跟他分享了我的觀察後, 他才放心的選擇培訓的職務, 之後也證明他表現得很出色。
在職涯發展初期, 如果能在不違背性格特質的前提下, 爭取更多的職場能見度以及累積容易展現的績效、案例, 絕對能為將來帶來更多選擇機會。長遠來說, 不同的職務能為個人帶來不同的價值, 沒有好壞之分。如果已經確立要在某一個領域長期發展, 那更會需要在該領域有多種職務的輪調經驗。
到Cindy的個人網站: www.cindycareerplus.com 閱讀更多職場文章、了解更多求職服務的案例~
Cindy Lu, 美國紐約大學(NYU)研究所畢業, 20年500強外商品牌行銷工作經驗, 熟悉B2C及B2B商業模式, 管理過台灣、香港、中國市場。目前從事職涯規劃、履歷、面試等求職技巧諮詢以及職場文章創作工作。職場文章散見於104人力銀行、1111人力銀行、商業周刊以及Cheers雜誌等媒體平台。Email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