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 分清輕重緩急:從大方向排除生活中的不重要雜事,專注在一天中最精華的時間處理研究事項,並在研究中挑選高產值的活動優先執行。
- 學會拒絕:當遇到與自己研究無關的請求時,應該果斷拒絕,保護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因為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
- 選擇優先,效率其次:在一天有限的時間裡,選擇比效率更為重要。同時,進入心流狀態能顯著提升效率,可以藉由了解自己的工作環境和避免干擾來達成。
- 避免完美主義:並非每件事情都需要做到完美,遵循二八法則,聚焦在能帶來最大影響的少數事情上,才是更高效的做法。
- 長期規劃:不論是選擇繼續學術生涯還是投身業界,早早規劃未來5到10年的目標,有助於在碩士期間靈活調整並培養對應的能力。
- 排解壓力:碩士期間的壓力不可避免,無論來自實驗、教授還是其他因素,學會運動如重訓來舒壓,能幫助保持良好的心態。
先不論那些關於選擇論文、閱讀論文、如何做正確的批判性思考的方面,這些方面可以參考彭明輝老師所撰寫的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裡面有非常多詳細並且有用的內容。
本篇文章會比較偏向讓自己的碩士生活過的更為輕鬆愉快一點,不會在研究和生活雜事上面兩頭燒,並且未來也是一定用得到的能力。
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這一論點在過去的文章:「使用 Heptabase 管理時間的最佳方法:PARA管理分類以及時間四象限,讓我們更快獲得餘閒」有提到過了,從大方向看,把一些在生活中不重要的雜事排掉,讓一整天最精華的時間處理關於自己研究的事件;從研究的小方向來看,去篩選對於單位時間能提供最高研究產值的事件,優先在精神最好的時候去著手解決這些事情。例如,調整實驗系統的優先性會高於整理和歸檔論文,因為前者對研究進展的幫助更大。
學會拒絕別人,這和上一點息息相關,有時候會遇到不少與自己研究無關的請求或事件,例如幫助別人做實驗或完成不重要的功課。這時候需要評估這些事情是否對自己的研究有幫助。如果沒有,應果斷拒絕;如果必須要做,也請優先保護自己執行高產值活動的時間和精力,記住自己的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
選擇第一;效率第二。每一個人一天的時間只有24小時,扣掉睡眠和其他雜事的時間之後剩下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可能剩不到4小時。前面提到的都是強調「選擇」的重要性,這部分才是在強調「效率」的重要性,但是選擇仍比效率重要。在專注執行某一個事件的時候,有時候會進入一個感覺不到時間流逝的狀況,並且感覺順手的時候,這個稱為心流(Mind flow)。心流似乎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狀態,但其實可以透過幾個小技巧來提升自己進入心流的機會:一是了解自己喜歡怎樣的環境,有些人喜歡聽咖啡廳的白噪音;有些人連一點點聲音都無法接受。我自己是喜歡聽伍佰,從第一張專輯開始放。二是杜絕一切的騷擾,智慧型手機裡面能提供的資訊太多了,最好的方法是把手機放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如果需要手機或是3C產品工作,至少要開啟勿擾模式。通知太多了,想說點開一個通知來回覆,就可能會點開IG往下滑,等意識到時可能已經過了20分鐘。不要想著看一下就好,注意力在不同地方切換會消耗很多時間。
不要有完美主義,大部分時間當個差不多先生。求好心切是大部分人包括我想要的,但把所有事情做到99分固然最好,然而研磨一個技能到80分需要1年的時間,但完成到99分可能需要一輩子。提高技能的掌握度會有很明顯的邊際效應,但真的有必要每件事情都打磨到99分嗎?並不需要。根據二八法則,要讓一個技能發揮80%的效果,只需專注在其中20%的關鍵部分。我們應該將時間和選擇投入那些會影響人生80%的20%關鍵事物上。
規劃5年甚至10年後的樣貌。雖然在碩士生涯的第一個目標是發表研究成果,但通常很多人都是臨近畢業才考慮出路。一般來說,碩士生結束之後會有兩個出路:1.就讀博士班,未來走學術方面;2.業界工作。想像自己在未來的目標是如何,會影響需要培養的能力。如果想往學術界發展,我們需要培養學術圈的人脈、快速且順利的閱讀與發表期刊論文;如果想要到業界工作,則要培養業界的人脈、找實習、修習業界與學校合作開設的課程等。越早規劃,越能提早了解自己需要培養的能力,並在碩士期間彈性調整,這樣就不會等到畢業時才發現自己有能力上的不足。
學會排解壓力。在碩士班除了課業壓力,最大的壓力通常來自實驗,或來自與指導教授 (aka老闆) 的溝通不順利、預期不符;實驗設備莫名其妙壞掉,或實驗結果不如預期。這些壓力該如何排解?我最推薦的是重訓。實際上,所有運動都可以讓大腦分泌內啡肽,但我認為重訓是最快速且最容易讓人產生成就感的運動之一。只要比上次多蹲一下或提起更重的重量,就會讓人感到很開心。
祝各位即將或是正在就讀研究所的人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