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給予建議時展現同理心,避免讓對方感到更焦慮或覺得我們不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之前寫了一篇《我們真的是為了對方好,還是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焦慮?》獲得了很好的反響,裡面提到大多數人面對焦慮時會產生兩個反應:「戰」或是「逃」,並分享了我認為親密關係中,伴侶面對對方焦慮時應具備的三個認知。

其實,那篇想要傳達的核心概念就是:建議,是對方需要的時候再給。

然而,最近上了一堂職涯諮詢課程,讓我有了新的體悟。

即便對方真的需要建議,若我們過於直白地提出,對方不一定能接納,反而可能感到更加焦慮、被冒犯,甚至覺得我們不了解他,進而引發更大的情緒反應。

明明就需要別人給建議,怎麼別人越講自己越受傷?

我們之所以會有焦慮,主要是因為對未知、潛在威脅或壓力情境的擔憂。在面對危險或不確定情況時,焦慮能激發我們的「戰」或「逃」反應,幫助我們應對威脅。

可焦慮同時也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心理反應。所以當我們尋求建議的時候,想要的不僅僅是是解決方案,而是理解和情感上的支持。

如果對方少了理解,我們可能會覺得會感到自己的問題被簡化或低估,甚至覺得「對方沒聽懂我的問題」,進而產生沒有人了解自己的感覺。

如果少了情感上的支持,我們會感覺自己在某種程度上被評價或批判,甚至感到無力掌控自己的情況,進而產生抗拒或更深的焦慮。

不論是缺乏上面哪種,都有可能觸發我們心中的「防衛機制」。戰的人會選擇用更為強烈的情緒捍衛自己的立場,最後造成爭執;逃的人則會選擇更加封閉自己,最後造成什麼都不願跟對方說。

raw-image

從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知道,紅方其實也是為了藍方好,所以給了他很多關於面試職缺的建議,但卻沒有處理到「藍方害怕自己表現不好」的焦慮,導致雙方也越講越激動。

如何在給建議的同時展現同理?試試看「先跟後帶」

因此,即使在對方真的需要我們給予建議時,我們也應該先思考如何緩解他們的焦慮,這樣才能讓建議不會傷害對方,且更容易被接受。

那該怎麼做呢?課程中提到了一個對我非常有幫助的方法,叫做「先跟後帶」,這裡我結合自己的理解來分享。

「先跟後帶」是一種在職涯諮詢中用來與個案建立信賴關係的技巧。

其核心概念是:先跟著對方的話題,讓對方在心中產生兩次以上「YES」的感覺,再帶出你的建議,這樣會更容易被接受。

什麼是 YES 的感覺呢?指的是讓對方在心中產生「對!就是這樣!」的想法,讓他感覺到你真正關注並理解他的處境。當他感受到你的同理,那對於你的建議自然會有比較高的接受度。

那該怎麼做呢?這邊有三個方法:

1.肯定對方的情緒與行為

承認並認可對方的感受或行動,甚至可以將自己也帶進去,讓對方感受到你是站在他這邊的。比方説:「完全能夠理解你的焦慮,如果是我,我想我也會緊張死了!」

2.復述或摘要對方說的話

將對方的話簡短重述,確認你理解了他的意思,讓他感受到被傾聽。比方説:「你說你面試表現不好,是哪一個環節讓你這麼覺得?」

3.陳述事實與狀況

根據具體的情境描述客觀事實,避免主觀評價,並且在之後的建議不要使用過於肯定的語句,才不會讓人感覺很像說教。比方説:「感覺對方要求的這個職位,對於市場開發要有一定的敏銳度,那可能之後得多做一些調查。」

raw-image

或許你會覺得這樣的方式很麻煩,也不太可能隨時做到,因此我認為,如果對方並沒有主動詢問我們的建議,那我們只需認同對方的情緒即可。畢竟,當我們面對與自己無關的問題時,往往只想著如何解決「問題」本身,卻忽略了問題帶來的情緒影響。

然而,當對方認真詢問我們的意見時,我們也不該抱持著「是你要我說的」這樣的態度。仔細考慮對方的感受,不僅能提升建議被接納的機會,還能讓整個過程中減少不必要的摩擦與誤解。


我是一名有社群行銷經驗的課程規劃師,也是一名見習職涯諮詢師。 曾在媒體擔任社群行銷,並撰寫與職場相關內容。過去也曾於大人學負責課程製作,參與 LinkedIn 經營與主管管理相關課程的設計。 我將在這裡,分享自己對職場寫作與職涯諮詢的觀察與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求職過程中,履歷的自我介紹段落至關重要。本篇文章分享瞭如何透過簡單易懂的公式,撰寫引人注目的自我介紹,並說明提升自我介紹吸引力的三個面向:頭銜、作品與客戶。如果希望在人資的篩選中脫穎而出,掌握這些技巧將有助於增加履歷的競爭力。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職涯變動中如何相互支持及理解,特別是當伴侶面對創業焦慮時。從朋友G的經歷出發,分析了在交流中急於給出建議可能引發的負面影響,強調每個人在面對焦慮時的需求不同,解決方案也應彈性制定,並闡述成為彼此支持的後盾的重要性。這些思考對於增加關係中的理解與包容大有裨益。
本文探討瞭如何透過瞭解自身在工作中重視的價值觀來克服現時偏誤,並提升職涯動力。透過與朋友的對話,揭示經濟報酬、創造力和威望三大價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藉助自我反思和外部激勵,促進持續的行動與成長。此外,探討了心流體驗如何能幫助人們在工作中保持專注與熱情,並提供具體方法以助於實現個人及職業目標。
在本文中,作者探討了面對寫作時常出現的知識詛咒問題,並提供了兩個實用的建議來幫助寫作者克服這一困境:首先是訪談外行人,以獲取新鮮的觀點及靈感;其次是利用科技工具如ChatGPT和Google Search來尋找素材與引發靈感。透過這些方法,寫作者能夠更好地理解讀者的需求,提升寫作的普及性與有效性。
這篇文章探討了選擇與努力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在職業選擇中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自身對於「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反思,並指出很多人在作出職涯選擇前,往往會忽略對自己價值、興趣與能力的深度瞭解。文章強調,通過認識自己,可以提高選擇的正確性,減少後悔的可能性。此外,保持自省能力,有助於提升做出「好」選擇的機率。
在商業交流中,用詞的選擇能影響合作方的反應。本文探討一些看似禮貌的信件如何因措辭不當而令收信者感到冒犯,並提供改善的建議。透過確認需求的歸屬、加上主詞及表達對對方的尊重,能在信件中營造更友好的合作氛圍。瞭解如何用正確的語言來表達需求,有助於提高互動的效率,避免誤解和不快。
在求職過程中,履歷的自我介紹段落至關重要。本篇文章分享瞭如何透過簡單易懂的公式,撰寫引人注目的自我介紹,並說明提升自我介紹吸引力的三個面向:頭銜、作品與客戶。如果希望在人資的篩選中脫穎而出,掌握這些技巧將有助於增加履歷的競爭力。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職涯變動中如何相互支持及理解,特別是當伴侶面對創業焦慮時。從朋友G的經歷出發,分析了在交流中急於給出建議可能引發的負面影響,強調每個人在面對焦慮時的需求不同,解決方案也應彈性制定,並闡述成為彼此支持的後盾的重要性。這些思考對於增加關係中的理解與包容大有裨益。
本文探討瞭如何透過瞭解自身在工作中重視的價值觀來克服現時偏誤,並提升職涯動力。透過與朋友的對話,揭示經濟報酬、創造力和威望三大價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藉助自我反思和外部激勵,促進持續的行動與成長。此外,探討了心流體驗如何能幫助人們在工作中保持專注與熱情,並提供具體方法以助於實現個人及職業目標。
在本文中,作者探討了面對寫作時常出現的知識詛咒問題,並提供了兩個實用的建議來幫助寫作者克服這一困境:首先是訪談外行人,以獲取新鮮的觀點及靈感;其次是利用科技工具如ChatGPT和Google Search來尋找素材與引發靈感。透過這些方法,寫作者能夠更好地理解讀者的需求,提升寫作的普及性與有效性。
這篇文章探討了選擇與努力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在職業選擇中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自身對於「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反思,並指出很多人在作出職涯選擇前,往往會忽略對自己價值、興趣與能力的深度瞭解。文章強調,通過認識自己,可以提高選擇的正確性,減少後悔的可能性。此外,保持自省能力,有助於提升做出「好」選擇的機率。
在商業交流中,用詞的選擇能影響合作方的反應。本文探討一些看似禮貌的信件如何因措辭不當而令收信者感到冒犯,並提供改善的建議。透過確認需求的歸屬、加上主詞及表達對對方的尊重,能在信件中營造更友好的合作氛圍。瞭解如何用正確的語言來表達需求,有助於提高互動的效率,避免誤解和不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因為別人的回應與自己的期待有落差,感到不開心, 溝通成了情緒性的表達,就不能算是良好的溝通。
善意、溝通—時常會忘記,再一次提醒自己。 當自我糾結一件還沒發生的事時,朋友一句「那是溝通的問題」,如雷貫耳。接著又說到調解的成功與否在於雙方是否善意的態度。 有了這份提醒,我想練習善意溝通。 對某人有「誤會」,或許是我太直觀又片面地思考,畢竟我之前認識的這人有讓人敬佩之處,雖然這
Thumbnail
身邊不乏經常抱怨的人,他們不斷抱怨只是想得到附和,對於別人提出的建議一律以各種合理或荒謬的理由否定。他們根本不想真正解決問題,否則直接跟問題來源溝通就好,何必跟完全無關的第三四五六者反覆訴說? 要是認為情人不夠體貼,直接告訴對方該怎麼做吧,每個人對體貼的定義也不同,他以為在你鬧情緒時讓你獨處是一種
Thumbnail
溝通是雙向的 溝通的意思是互相了解對方想法/交換想法,溝通可分為兩部份,要完成這兩部份,有來有往,才是有效的溝通。 聆聽別人 表達自己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會衝口而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不但無法解決事情,還令事情更糟。如何做到讓另一半冷靜地聆聽你的需求,而你又能夠表達自己?吵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釐清了「討論」與「檢討」之間的差異,強調了對彼此需求和感受的關心與合作。藉由討論來找出方法靠近對方的需要,而非僅滿足自身需求。同時提到檢討別人並非有效的互動方式,只會在短期省力省時,但會在長期付出更大的成本。
Thumbnail
情感交流中,互相影響是至關重要的。高情商在於平和溝通,取得自我與對方的平衡。非以強烈情緒表達自己的立場,而是通過溝通和情緒表達,達到目標。積極的互動能夠創建穩固的關係基礎,並改善婚姻關係。互相影響的方式可以是簡單的小動作,也可以透過微妙的表情產生正面的影響。
Thumbnail
當面對另一半工作挑戰時,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並提供支持的方法。你可以放下過去的期望,聽取對方的心聲,並幫助對方看見自己的價值。同時,也提到了如何靈活調整自己的期望,解開對方內心的壓力,給予持續的支持和信任。最後,提出了透過書寫和自我探索來揭露自我、發揮生命力的方法。
不論是伴侶、親子、友誼 在關係中要好好說話,並非易事 尤其在越在乎的關係中,我們經常越容易"搞砸"。 一位夥伴Z在課堂上,就提了個關係上溝通相關的問題。細節就不多說,只呈現我認為能提供學習的部份,也謝謝Z同意讓我分享。 Z:「我很瞭解對方,他不會改變心意的,這樣我還要去跟他說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因為別人的回應與自己的期待有落差,感到不開心, 溝通成了情緒性的表達,就不能算是良好的溝通。
善意、溝通—時常會忘記,再一次提醒自己。 當自我糾結一件還沒發生的事時,朋友一句「那是溝通的問題」,如雷貫耳。接著又說到調解的成功與否在於雙方是否善意的態度。 有了這份提醒,我想練習善意溝通。 對某人有「誤會」,或許是我太直觀又片面地思考,畢竟我之前認識的這人有讓人敬佩之處,雖然這
Thumbnail
身邊不乏經常抱怨的人,他們不斷抱怨只是想得到附和,對於別人提出的建議一律以各種合理或荒謬的理由否定。他們根本不想真正解決問題,否則直接跟問題來源溝通就好,何必跟完全無關的第三四五六者反覆訴說? 要是認為情人不夠體貼,直接告訴對方該怎麼做吧,每個人對體貼的定義也不同,他以為在你鬧情緒時讓你獨處是一種
Thumbnail
溝通是雙向的 溝通的意思是互相了解對方想法/交換想法,溝通可分為兩部份,要完成這兩部份,有來有往,才是有效的溝通。 聆聽別人 表達自己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會衝口而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不但無法解決事情,還令事情更糟。如何做到讓另一半冷靜地聆聽你的需求,而你又能夠表達自己?吵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釐清了「討論」與「檢討」之間的差異,強調了對彼此需求和感受的關心與合作。藉由討論來找出方法靠近對方的需要,而非僅滿足自身需求。同時提到檢討別人並非有效的互動方式,只會在短期省力省時,但會在長期付出更大的成本。
Thumbnail
情感交流中,互相影響是至關重要的。高情商在於平和溝通,取得自我與對方的平衡。非以強烈情緒表達自己的立場,而是通過溝通和情緒表達,達到目標。積極的互動能夠創建穩固的關係基礎,並改善婚姻關係。互相影響的方式可以是簡單的小動作,也可以透過微妙的表情產生正面的影響。
Thumbnail
當面對另一半工作挑戰時,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並提供支持的方法。你可以放下過去的期望,聽取對方的心聲,並幫助對方看見自己的價值。同時,也提到了如何靈活調整自己的期望,解開對方內心的壓力,給予持續的支持和信任。最後,提出了透過書寫和自我探索來揭露自我、發揮生命力的方法。
不論是伴侶、親子、友誼 在關係中要好好說話,並非易事 尤其在越在乎的關係中,我們經常越容易"搞砸"。 一位夥伴Z在課堂上,就提了個關係上溝通相關的問題。細節就不多說,只呈現我認為能提供學習的部份,也謝謝Z同意讓我分享。 Z:「我很瞭解對方,他不會改變心意的,這樣我還要去跟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