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溝通卻只在單方面要求你的人|十年大學談 Ep.21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不幸福的孩子,我們離開這個家吧

我其實十分樂見,這一、二年陸續有反父母權威資訊的出產。

就是同為人際關係的一環,為什麼我們對慣老闆的行為說詞不能寬容的現代,主角替換成父母還是有包庇的空間;小孩再小都是個體,如果說是外人,是要怎樣驕傲的外人認為他人的人生,金錢足以買斷。

如此心高氣傲、頤指氣使,明明就令人厭棄的行為,施作者換作父母如何指摘不得

那這當然也是我苦惱之處,畢竟不像同學、同事關係,換個時空就可以用不存在的代換者寫寓言故事;家庭經驗無可厚非有對應對象,即使我已經渾身解數三十年依然洗不清家族壞種的名聲,那我會讓它消失在我的人生中。

這個家只有你一人是支撐不起來的:只要你也不好的一天,就沒有人會因為你而幸福

raw-image


...


你沒有家

羽茜 說:有些人會要你原諒,換作是他們絕對不會原諒的事

我已經呀,給家人親戚們好多次、好多年諒解的空間,會想反過來說:他們生活失敗時都有我無聲的理解體諒,但到挫折時是不是一次又一次狠心撇下不管;他們只喜歡 20 歲以後懂事、能逢場作戲演完全套後輩的我。

我還曾經因為長了一張完善的面具感到短暫的滿足,活生生被養成無限量供應情緒價值的機器

明明最需要人關愛的年紀我在被家族忽視,明明在外人最喜歡說懂愛的家庭裡因為生活習慣、理念不合被排擠霸凌;我沒有家啊,這哪裡有社會說一個家的樣子,這個家總因為我是那個壞人變得特別團結

不必測試我對原生家庭是否還有轉圜空間,如今只願後會無期



不必溝通

對我而言,有沒有把我說的話放在心上其實很好判斷:覺得我可能只是說說而已

讀者有沒有遇過,對方已經知道對不起你,但你沒有要對方多做解釋,可是對方一直不依不饒的要辯解、要看到你原諒他;問題是,對方有錯在先,他還在跟你厚顏要東西的這個舉動,完全不把「你不想多接觸關係」的訊號放在眼裡。

我應該要感到咋舌,所謂親愛的家人相處 20 年還能這樣沒默契

會覺得還要「懂事」到什麼程度,所以過去很乖沒有懂事嗎、完成學業期望不懂事嗎、不偷不搶不犯法、努力不給家裡添煩惱,然後一切維護安好的舉措還要被收割成養育之勞;你不能有餘裕說愛的時候讓我配合演出小孩,不愛我的更多時候,都放任我給社會糟蹋啊

抱歉,我真的沒辦法再更懂事了。


...


有一種為人底線的「知道」不會因關係身份有區別,叫尊重

當我要一而再,再而三十、三百提醒人尊重關係的時候,換作別的關係我值得一個偉大勳章

不會再告訴我說「外人可能沒救但家人沒關係」這種鬼話吧,就是說溝通,我向來預設別人不會知道我的知道;可也有的人際相處是,分明只要心裡有點別人,就不會生事讓我來解決,但他們沒有,在這種關係裡永遠要先累我的相處模式底下,不就是過分嗎。

要怎樣的一個大人,解決不來自己的過分,反倒要手無寸鐵的小孩事事年年體諒遷就

其實我接受溝通上真的有「不對的人」這回事,不對的人會一直要你在他的生活裡尋找那稀少的愛你的證據,而接觸到愛的品質的人是會示範「這種愛不是我認識的、熟悉的那種,你若不想跟著關係提升一起努力的話,就讓你跟這些破事一起消失」的態度。

這一次啊,就儘管讓他們失望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類量測事務所
31會員
347內容數
致力打造質量創作,涵蓋「人際關係、自我覺察、生涯規劃」等深刻觀察主題:註明作者與原文連結方可文句引用,轉載不讓著作權,未盡事宜來信詳談
人類量測事務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他會這麼做」都是因為你的行為有失時,這絕對是不對的,因為是他把你的行為與「如何干係到他」強硬掛勾。
Thumbnail
2025/04/24
「他會這麼做」都是因為你的行為有失時,這絕對是不對的,因為是他把你的行為與「如何干係到他」強硬掛勾。
Thumbnail
2025/03/26
那天爬到一則留言好寫入我心:如果連勞基法戰神這樣的人都會被洗臉,這使我不禁好奇台灣人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樣的人存在在社會上。
Thumbnail
2025/03/26
那天爬到一則留言好寫入我心:如果連勞基法戰神這樣的人都會被洗臉,這使我不禁好奇台灣人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樣的人存在在社會上。
Thumbnail
2025/03/21
這種本來壓低自己以驅使自己成長的立意本應該是良善的,卻也是別人能不費力將問題轉嫁於你的根源。
Thumbnail
2025/03/21
這種本來壓低自己以驅使自己成長的立意本應該是良善的,卻也是別人能不費力將問題轉嫁於你的根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所有的溝通及交流,不全然是為了反對,反而是想說出內心真正的想法,只為了能更「靠近」、「貼近」父母的心,父母親說的每一句話,其實在孩子的心中,都佔有舉足輕重的重量,不要把孩子們往外推開了! 試著不用命令式的口吻或語氣,只為了讓孩子聽話,因為孩子也想透過溝通,在貼近父母親的過程中,感受到彼此的善意及愛。
Thumbnail
所有的溝通及交流,不全然是為了反對,反而是想說出內心真正的想法,只為了能更「靠近」、「貼近」父母的心,父母親說的每一句話,其實在孩子的心中,都佔有舉足輕重的重量,不要把孩子們往外推開了! 試著不用命令式的口吻或語氣,只為了讓孩子聽話,因為孩子也想透過溝通,在貼近父母親的過程中,感受到彼此的善意及愛。
Thumbnail
★「我還不是為你好。」 「你以後就會感謝我。」 「辛辛苦苦養你有什麼用?」 為什麼我會因為這些話語內疚不已?  
Thumbnail
★「我還不是為你好。」 「你以後就會感謝我。」 「辛辛苦苦養你有什麼用?」 為什麼我會因為這些話語內疚不已?  
Thumbnail
我這人就是這樣,我有我的孝道禮儀,你不喜歡就算了。
Thumbnail
我這人就是這樣,我有我的孝道禮儀,你不喜歡就算了。
Thumbnail
回到較早前的時間線 在我畢業之後,我原先是打算是在家裡休息一段時間,休息完之後再去找工作,但很可惜我這個想法無法成真。每天我媽媽只要看見我在房間裡,他就會開始說教,每天都說著那些同樣的說話,十分厭煩。我嘗試著把我的打算告訴她,也只是換來另一頓的說教,漸漸我不太想再和他說任何事情。 曾經,我覺得溝
Thumbnail
回到較早前的時間線 在我畢業之後,我原先是打算是在家裡休息一段時間,休息完之後再去找工作,但很可惜我這個想法無法成真。每天我媽媽只要看見我在房間裡,他就會開始說教,每天都說著那些同樣的說話,十分厭煩。我嘗試著把我的打算告訴她,也只是換來另一頓的說教,漸漸我不太想再和他說任何事情。 曾經,我覺得溝
Thumbnail
也許這會比較像一篇給家長的信。
Thumbnail
也許這會比較像一篇給家長的信。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小時候父母責罵自己時,自己總會覺得爸媽總是不了解自己,心中的委屈,令自己不由得生出「生在這個家根本就是個錯誤!」的想法。   每當這個想法充斥內心時,接下來的溝通就只剩下,吵架或冷戰。而這份委屈,只能隨著時間逐漸掩埋,但卻不曾消失,它總會在某些時刻被挖掘而出,像地雷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小時候父母責罵自己時,自己總會覺得爸媽總是不了解自己,心中的委屈,令自己不由得生出「生在這個家根本就是個錯誤!」的想法。   每當這個想法充斥內心時,接下來的溝通就只剩下,吵架或冷戰。而這份委屈,只能隨著時間逐漸掩埋,但卻不曾消失,它總會在某些時刻被挖掘而出,像地雷
Thumbnail
這不是一篇小孩子的抱怨文,相反,是無論家長或是身爲晚輩的我們應去正視的問題。而在處理家庭糾紛中,我們太常’放棄溝通‘,我們認爲這是跨緯度交流,甚至覺得對方不可理喻。但是,跳過溝通這個環節,實際上并不會緩和雙方的關係,反而只會帶來更多的紛爭及忍受。
Thumbnail
這不是一篇小孩子的抱怨文,相反,是無論家長或是身爲晚輩的我們應去正視的問題。而在處理家庭糾紛中,我們太常’放棄溝通‘,我們認爲這是跨緯度交流,甚至覺得對方不可理喻。但是,跳過溝通這個環節,實際上并不會緩和雙方的關係,反而只會帶來更多的紛爭及忍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