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職涯發展的場域已經定向了,我將重回亞洲,積極投入工作。我的新居住地,將會從紐西蘭移到香港,那也是離開新加坡的四年多以後。
一如過去一路走來的,我們仍然會是舉家遷移,工作和家庭生活還是同步移動。
這個議題,包含恢復全職工作的薪資配套,在歐洲行結束前,已經把相關條文納入了新的僱傭合約,也都簽署定案。剩下來就是家人何時搬遷?
四年多的紐西蘭生活,當年都還是幼童的兩個兒子,也長大了許多。當時大兒子已經就讀當地的初級中學 (Intermediate School), 大約等於台灣的小學六年級。因為紐西蘭的學制,五歲就進入小學就讀,小兒子當時已經是小學Form One的學生,估計到了香港還得重新入學國小。因此,香港那邊學校的問題,我還得撥出時間做好安排,以便及早全家遷移過去。
但是,私領域的事只能暫時擱在後邊,我得加快香港公司設立的進程。因此,我密集的港紐兩地來回奔波,希望公事告一個段落之後,再擇期接家人遷居香港的居住地。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 要是沒個法人身份,是沒法有什麼進展的。在香港創辦一家外資企業,首要當然是盡快取得法人的實體資格,才能展開後續本地有關的必要法律和金融連結。公司登記的事不久前簽下了一家“公司秘書” (Corporate Secretary ),接手登記開設新公司的有關手續。早就耳聞香港高自由度的營商環境,果然不出幾天,所有文件和證照就都備齊了。
接下來,要將投資金轉入日常開支的銀行戶頭,也是日後最重要的公司銀行戶頭。為了考慮今後大量跨國匯兌須要,我選擇了一家總行位於中環的跨國銀行。可是,令我意外的,在那裏讓我見識到了早期的保守錢莊行事風格,差點讓我開始懷疑,我是不是選錯經商地點了?
不知道是我找的開戶行員層級太低,還是他們家銀行的內規嚴格,儘管我準備了所有政府核准的文件和公司資料,她卻使用粵語嘮叨個沒停。最重要的,我們的大筆資金已經匯進了公司「籌備處」戶頭,他們竟然說,我必須提出一份“舖保”,才能取得支票簿,手續才算完備。
我著實驚訝不已,都什麼年代了,怎麼還須要這種東西?!“舖保”在早期農業社會轉型至工商時代曾經存在過,是做生意或是店家錢莊聘用員工時,普遍被採用的古老民間保證法。在我小時候是有聽說過,可是,進社會以後,相信再也沒有了。在那當下,我百思不得其解,這麼古老的傳統作法,怎麼可能出現在這個出名的國際金融中心呢?
我再細想,是行員聽不懂我的國語?還是,我是外地人,且登記的又是外商公司,在香港沒有根,他們覺得有風險?還是她故意刁難?以我多年的工作經驗,就是無法理解。
我情緒上來了。我開始提高音調,再也不說國語,改用英文告訴她,我要求見開公司戶的負責主管。那行員應該知道客人生氣了,只好進內場求援。很快的,我就進了一個小房間,然後手續很快就完成了。
當天我是有一個當地朋友陪同,他也用他的本地話代為溝通,答案也是一樣的,他也只能搖頭。這個事件給我一些進入香港工作情境的暖身機會,是否幫助我實境的體驗了香港的工作特色,就有待日後慢慢印證了。
接著我就安排一系列的面談,我委託的人資顧問公司也在中環,寫字樓就在「娛樂城大樓」的樓上。由於經過篩選的求職者,學經歷都非常完整,這是顧問公司的功勞,我只用了半天時間,就已經確定錄用其中的兩位。就這一點,可以看出香港在這方面的專業成熟度,確實令人刮目相看。至此,小小的核心團隊算是成形了。
有了團隊,其他相關的實質投資項目就可以一一的展開,例如,廠辦地點,工廠設備,首批庫存內涵規劃等等,都將邁開更大的步伐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