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只能等待機會? 自己不能創造機會嗎?
從我進入職場後,經常聽很多前輩跟同事們說: "你要把握機會啊! 或是 你很難再找到這麼好的機會了." 在職涯的路上都會有很多聲音驅使著我們去做很多決定,到底這是不是一個好的機會? 如果真的把握住這個機會,就會改善目前的生活嗎? 還是會讓我們錯過更好的機會?
其實從正常思考邏輯來看,投履歷面試就是我們主動第一個創造的機會,剛出社會的時候,我經常以為面試完拿到 "錄取通知" 就是把握住機會了,其他的就邊走邊看,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工作? 更高的薪資待遇? 但是入職後每天都要努力上班達成KPI 或是主管或公司設定的短期/ 中期/ 長期目標, 哪裡還找得出時間來創造其他的機會呢?
以下是根據我經歷超過二十年的實際經驗跟大家分享.
- "保持開放的心態與專業的自信" : 在十年前的一次出差,我好不容易搶到幾個專案,就用點數升級成商務艙來慶祝一下, 我在機場貴賓室候機的時候, 把出國前下載的電影用筆電打開來看, 看不到十分鐘, 我發現後面一個穿著很休閒的中年大叔(雖然我現在也是),他一直坐在我後面看著我的電影, 我回頭看了他一眼,也跟他微笑地點個頭, 沒想到他直接跑過來問我這部影品可以在哪裡找到? 我就順便邀請他一起看; 上飛機後他居然坐在我隔壁,他問了我很多問題,我都很大方地回答,最後他才說是某間公司的總經理,聽完我做的工作跟市場分析,他遞出名片,希望回台灣後可以幫忙評估他們的專案; 這樣的故事居然在參展的酒吧或是在某個聚會中一再的意外發生,因為機會來臨的時候,是不侷限在任何時間跟地點.
- "持續創造機會,把握最好的那一個" : 跑國外業務的時候,我第一次去拜訪這個品牌客戶,跟他們的各個團隊開完會之後,發現每一個跟我開會的團隊都很耐心地跟我說明也很願意分享他們的專業建議,在他們帶我參觀完的公司環境後,我就覺得我應該要在這家公司跟這些優秀的團隊一起上班;離開之後,每天我都非常努力的配合了解各種產品需求及有效率的解決問題,也積極的承接很多新的專案,三年內營業額也成長了快10倍;到了第五年我離職的之後,我拿到兩家上市櫃公司的offer, 但是我還是積極的請認識的客戶幫我推薦到這家品牌公司,我還是認為我應該在這家品牌公司上班,最後通過層層的面試到這家公司上班.
- "耐心是創造機會的重要元素" : 我有一次跟 A客戶 開會的過程中 發現我有一個產品可以做導入替代原本的供應商,我馬上提供詳細的規格書及準備樣品, 但是 A客戶 認為原本的供應商品質跟價格都很不錯,所以婉拒我了;但是後來我每一季都會有意無意地提到這個產品,就這樣持續過兩年, A客戶 居然提起這個產品,因為要降價促銷,原本供應商不配合而且交期很長,最後導入了原本我想要推的產品; 三個月後,另一個 B客戶也問說這個產品, 我說 A客戶 已經在用了, B客戶 二話不說 也導入了這個產品; 因為我當初的堅持,耐心持續去為這個產品創造機會,最終的結果是幫公司獲得雙倍的訂單.
- "誠實紀錄自己的成功,牢記每一次的失敗" : 每一次工作目標達成,每一次的優秀表現,都是慢慢累積的成果,我經常把過去的成功案例的原因紀錄下來, 也牢記每一次失敗的經驗; 當做過的案例跟專案數量夠多的時候,可以用數字量化, 彙整, 優化成一篇簡潔而且有吸引力的職涯故事. 當下一次求職面試或是跟公司高階主管開會聊天的時候,大家一定不只是想知道我們做了甚麼才會成功? 也一定很好奇我們如何面對失敗跟挫折, 所以不需要加油添醋的方式,用一個貼近自己生活的故事,串起我們的經歷, 成效與專業,才是表現出最真實的自己與創造機會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