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療癒|《把自己重養一遍》|若心有缺憾,就把自己重新養大

DITE 戴特-avatar-img
發佈於好書推薦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在網路上看過一段文字:

如果你的心情生病了,就先當個植物,吃吃喝喝,好好睡覺,曬曬太陽,慢慢長大

然後,變成一隻動物,接受你所有的慾望,認識你的憤怒、需求和競爭

接著變回一個小孩,重拾對這個世界的好奇、熱情與勇氣

把面具摘下來,重新變的真實、健康、充滿活力

無論年歲幾何,若心有缺憾,就重新養一遍


這段文字第一次看到時,非常驚豔,第二次、第三次看,卻想流淚。或許我們不論多大歲數,內心始終都會住著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與熱情的孩子,值得好好被呵護。


這段文字,成為我後來在墊腳石巧遇一本書的契機─《把自己重養一遍》,作者是暢銷作家梁爽,她的文字富有力度,從行文間,感受得出來是一個有個性且充滿生命力的人。以下內容整理自書本、並且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


一、為什麼要重養自己?


作者開篇提到,重養不是嫌棄現在的自己、也不是埋怨父母,更不是掉進消費主義的陷阱,重養自己是因為過往榜樣單一、視野不夠寬廣、心智與能力未獲得良好發展,所以當有一天我們經濟獨立的時候,是時後彌補過往的缺憾,好好把自己重新養大。

如果小時候是被父母順著天性養,那麼只缺了到社會上的歷練。若剛好是被逆著天性養,在還沒有審視自身的狀況下,貿然進入下一個階段,很大概率會過得不太舒心。因為在原生家庭沒有上過的課,在社會上終歸還是要補課。



二、如何重養自己?


在任何時刻、任何地點,都是重養自己的最佳機會。所謂重養,即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給與自己必要的資源與幫助,讓自己更靠近理想的生活。所以,重養自己包含了不同的面向,但凡是對自己有益處的,都是重養自我的一種方式──

外在:

增肌減脂,學習穿搭、保養,矯正牙齒,讓自己更貼近自己喜歡的樣子。

規律運動、按時睡覺、營養均衡、攝取足夠的水分,健康的身體才能支撐你追尋自己想要的人生。


內在:

學習心理學,學習調節情緒與舒通壓力。

開闊眼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學習時間管理、溝通技巧等軟實力。

讓自己的內在豐盈起來,能量可以源源不斷產出,便會有足夠的精力面對困難與挑戰。



三、順勢的人生


作者提到一個很有趣的概念─「狀態管理」,亦即讓自己的身體、心靈都在一個好的狀態,確實,狀態好的時候,做很多事情都很順利,心情也舒暢。前面第二點提到的重養自己的方法,其實都是在幫助自己維持一個好的狀態,讓自己能夠穩定發揮。

但是人生無可避免的總會有低潮的時候,此時,順勢而為是最好的辦法,狀態好的時候多發揮,狀態不好的時候,就好好休養生息,蓄勢待發

或許換句話說,順勢而為便是允許自己在任何狀態,允許自己面臨任何事情,允許自己有不舒服的感覺,然後在每一個當下,給予自己所需要的休息與鼓勵。


願我們都能認識自己,順著自己的天性,把自己重養一遍。



延伸閱讀:

讀書筆記|別人在想什麼,都是你能懂得|給自己足夠的心理營養,重拾對生命的熱愛

《自我的誕生》人活在世界上,不是生來就要去順從的

學習感受憤怒,守住自己的邊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勇敢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38會員
162內容數
我是Dite 戴特,這裡有各種好書推薦、心理知識、旅遊所見和生活軼事分享。有事請聯繫💌:divingintoemotion@gmail.com
2025/04/26
我非常喜歡一位心理師──武志紅,他所寫的書《自我的誕生》《深度關係》這兩本都非常推薦,透過各種比喻、精準的詞彙,將晦澀難懂的心理學描寫的很好理解。
2025/04/26
我非常喜歡一位心理師──武志紅,他所寫的書《自我的誕生》《深度關係》這兩本都非常推薦,透過各種比喻、精準的詞彙,將晦澀難懂的心理學描寫的很好理解。
2025/04/12
自從二月發布完文章後,沉澱了一段時間 整整兩個月,專注於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心靈 每天注意飲食、充足睡眠,遇到壓力定期出去走走、看喜歡的書、追喜歡的劇 讓自己每天開開心心的 工作上也不強求一定要怎麼樣 做好基本盤,剩下的有力氣就多做,沒辦法的時候選擇先放過自己 沒想到這樣實行兩個月
2025/04/12
自從二月發布完文章後,沉澱了一段時間 整整兩個月,專注於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心靈 每天注意飲食、充足睡眠,遇到壓力定期出去走走、看喜歡的書、追喜歡的劇 讓自己每天開開心心的 工作上也不強求一定要怎麼樣 做好基本盤,剩下的有力氣就多做,沒辦法的時候選擇先放過自己 沒想到這樣實行兩個月
2025/02/09
探討近期臺灣YouTube界熱議的心靈成長課程爭議,分析課程中潛藏的操控手法,例如不知情同意陷阱、人格貶低、先貶後褒的心理操縱,以及造成類似躁鬱症的症狀。文中提出自我保護的方法,強調尊重自身感受、辨別偽善的「為你好」要求,及避免過度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呼籲讀者重視心理健康,並在安全環境中追求自我成長。
Thumbnail
2025/02/09
探討近期臺灣YouTube界熱議的心靈成長課程爭議,分析課程中潛藏的操控手法,例如不知情同意陷阱、人格貶低、先貶後褒的心理操縱,以及造成類似躁鬱症的症狀。文中提出自我保護的方法,強調尊重自身感受、辨別偽善的「為你好」要求,及避免過度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呼籲讀者重視心理健康,並在安全環境中追求自我成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看完《把自己重養一次》這本書後的閱讀心得,分享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過程,以及如何透過每日英文抄寫、運動、Me time等習慣,重新養育自己,找回生命選擇的力量。
Thumbnail
看完《把自己重養一次》這本書後的閱讀心得,分享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過程,以及如何透過每日英文抄寫、運動、Me time等習慣,重新養育自己,找回生命選擇的力量。
Thumbnail
忙碌的生活裡,我們總是習慣優先照顧別人,卻常常忘了:自己也需要被愛。 愛自己其實是生活裡的一種小儀式。 本文提供愛自己小清單、情感傾聽挑戰、不愉快事件書寫練習及塔羅牌陣引導,幫助你連結內心,修復關係,釋放負面情緒,療癒身心。
Thumbnail
忙碌的生活裡,我們總是習慣優先照顧別人,卻常常忘了:自己也需要被愛。 愛自己其實是生活裡的一種小儀式。 本文提供愛自己小清單、情感傾聽挑戰、不愉快事件書寫練習及塔羅牌陣引導,幫助你連結內心,修復關係,釋放負面情緒,療癒身心。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心理營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實現自我療癒。每個人都需要從原生家庭獲得愛與支持,而當這些心理滋養不足時,將面臨限制性信念的挑戰。文中提出的策略,包括接納負面情緒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個體在療癒的過程中重新找回自我價值。無論情緒的波動,瞭解情感的意義以及享受自我關懷都是療癒的重要環節。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心理營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實現自我療癒。每個人都需要從原生家庭獲得愛與支持,而當這些心理滋養不足時,將面臨限制性信念的挑戰。文中提出的策略,包括接納負面情緒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個體在療癒的過程中重新找回自我價值。無論情緒的波動,瞭解情感的意義以及享受自我關懷都是療癒的重要環節。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如何在面對他人的評價與指責時,保持理性並收回自己的情緒權力。作者分享了個人從被動接受外界影響到主動掌控自身情緒的轉變,強調通過自我覺察與練習,將幸福感掌握在自己手中,並鼓勵讀者妥善面對生活中的不順遂,尋找內在的力量與選擇。這個過程不僅促進自我成長,還能讓生活更加充滿意義。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如何在面對他人的評價與指責時,保持理性並收回自己的情緒權力。作者分享了個人從被動接受外界影響到主動掌控自身情緒的轉變,強調通過自我覺察與練習,將幸福感掌握在自己手中,並鼓勵讀者妥善面對生活中的不順遂,尋找內在的力量與選擇。這個過程不僅促進自我成長,還能讓生活更加充滿意義。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瞭如何透過愛自己來重養生命,每個人都能在成長中轉變,帶著理解與包容,跟隨內心真正的聲音去生活。內容鼓勵讀者重視心理健康,表達內心想法,並透過沉浸式生活來提升生活質量。此外,文章也介紹了一本書《把自己重養一遍》,邀請讀者探索如何重新認識自己與找到幸福。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瞭如何透過愛自己來重養生命,每個人都能在成長中轉變,帶著理解與包容,跟隨內心真正的聲音去生活。內容鼓勵讀者重視心理健康,表達內心想法,並透過沉浸式生活來提升生活質量。此外,文章也介紹了一本書《把自己重養一遍》,邀請讀者探索如何重新認識自己與找到幸福。
Thumbnail
我需要學習回到自己,做自己愛做的事、做擅長做的事,但是我太容易為了證明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眼光都在別人身上不在自己身上,你們知道嗎?這是一個焦慮的源頭,焦慮壓力也會是疾病入侵的管道。 疾病可知,又可防治 這句話是在提醒我自己。我實在知道自己前幾年壓力大的狀態,到現在看見自己落髮、內分泌失調
Thumbnail
我需要學習回到自己,做自己愛做的事、做擅長做的事,但是我太容易為了證明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眼光都在別人身上不在自己身上,你們知道嗎?這是一個焦慮的源頭,焦慮壓力也會是疾病入侵的管道。 疾病可知,又可防治 這句話是在提醒我自己。我實在知道自己前幾年壓力大的狀態,到現在看見自己落髮、內分泌失調
Thumbnail
這幾年上了些創傷知情的課然後呢? 這本書提到了解發生過什麼事情之後,你該如何復原?知道自己為什麼痛苦,改變面對創傷的方式,及對這世界的看法,進而找到改變人生的內在力量。
Thumbnail
這幾年上了些創傷知情的課然後呢? 這本書提到了解發生過什麼事情之後,你該如何復原?知道自己為什麼痛苦,改變面對創傷的方式,及對這世界的看法,進而找到改變人生的內在力量。
Thumbnail
這本《給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爬梳出許多心理遭逢的困境,為什麼會有這些情緒,以及可以應對的方法,包含認同自己,培養自信與克服無力感,賦予早期經驗意義,將自卑感視為前進的動力等等方式,完完全全的接納不夠好的自己,才有可能持續成長前行。
Thumbnail
這本《給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爬梳出許多心理遭逢的困境,為什麼會有這些情緒,以及可以應對的方法,包含認同自己,培養自信與克服無力感,賦予早期經驗意義,將自卑感視為前進的動力等等方式,完完全全的接納不夠好的自己,才有可能持續成長前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