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覺得從文章中看到的所長,是什麼樣的人設?
其實,所長是一個很鏗的人,真的!所長時不時會犯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錯誤,稍稍與所長有接觸過的朋友就會發現到這一點。不過,所長最鏗的應該是記不住路這件事吧!
雖然,過去住過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通常但是後面才是重點),身邊人最不想聽到我說的話應該是:「這裡是哪裡啊?!」即便是在已經住了很久的城市,還是會時不時發出這樣的疑問與驚嘆,真的很鏗~
路癡,是個不知道要如何說起的信念,但是所長最近想改變這個信念,於是改變信念之旅就此展開。
一開始,所長會主動且有意識地對自己說:「我可以記住路,只是需要多幾次經驗。」
但是,這樣的自我對話有沒有用?
有喔!真的有用,尤其是自己一個人行動的時候,真的很有用,至少在迷失的時,停下腳步看看四周的環境,會想起身邊的景物,剛剛是不是曾經看過,而且記路的時間也縮短許多,真的~
只是(只是後面通常又是另一個重點),有別人在的時候就沒那麼靈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對呀!為什麼會這樣啊?因為會緊張啊!
所長發現,只有一個人,就算是在陌生的地方找路時,心情還是很放鬆,反正真的迷路了,拿出手機打開地圖就可以了。真的再不行的話,路長在嘴巴上,問人就好了,台灣最美的風景不就是人嗎?
心情輕鬆,再加上路程中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看路標,注意經過哪些特別的建築或是招牌,所以一點壓力都沒有,自然沒什麼問題,雖然還是無法一次完整記住,但已經可以從以前至少要走個五、六次才記得住,減少到現在只要走個兩、三次就可以搞定了。而且,一個人行動的時候,也能接受較高的容錯率,反而會在犯錯的時候自我激勵,提高自信心。
但是,有別人在旁邊時候,會莫名地緊張,超怕報錯路,身邊的人會有不耐煩的情緒,因此只要對方嘖一聲,或者說話的口氣讓自己聽起來有點煩躁,甚至看到對方的表情有不耐的神情,心裡會更緊張,更怕報錯路。這時候是越怕錯,越容易出錯,唉~
可見,想調整一個信念確實是需要一段過程,但只要有心想改變,是可以做到的。
正因為所長想改變「自己是路癡」的信念,所以經常告訴自己:「只要多走幾次,就會記得正確的路。」但是這樣的自我對話還是不夠,因為這樣說很像空中樓閣。所長還會對自己說:「瞧瞧!一個以前人在外那麼多年,也沒有因爲找不到回家的路,去找警察北北幫忙啊!更何況以前還沒有手機、網路和google地圖這些工具可以隨時查看,還不是照樣把住家附近的小巷摸得清清楚楚,可見自己是有能力的啦!」找出過去的成功經驗,重新述說故事的版本。
不過即便如此,要將原本的信念完全調整轉換,也不會一次到位,還是需要經驗累積,而且在累積的過程中,難免還是會有失敗的經驗發生。但是所謂的失敗經驗,也不見得是失敗經驗,而是結果不如預期的經驗。
如果真的經歷不如預期的經驗,就停下來想想,這次是哪個細節沒注意到,下一次做的時候要如何改進,等到下一次再做的時候,就可以提醒自己要特別注意的細節。
這樣做真的有用。前一陣子,所長有個工作邀約,是在自己很不熟悉的地方。一開始,所長當然需要靠地圖導航,但是所長只走了兩、三次,就完全掌握去程與回程的路線。而且在這次的經驗中,所長發現原來想要順利去,順暢回,除了要記住沿途的路牌與地標外,還要特別注意轉彎處兩邊路口的商店,這也許對其他人來說一點都不特別,但是所長發現,自己覺察到的印象,會比別人事先告訴我們的記憶還要深刻許多。
那所長這個信念成功調整過來了嗎?
呵呵~現在的所長,一個人行動時,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容易迷路了,但是如果有人可以靠的時候,會因為放心就不會主動記路。還有如果路程不長的話,所長也比較容易記住自己經過哪些路段,但是如果是中長途的路程,腦細胞還需要再鍛鍊。不過無論如何,所長已經轉變了,不像過去那麼路痴了。所以說,我們想改變原本信念,真的是可以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