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做最重要的事》讀書心得:知易行難的管理系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OKR:做最重要的事》讀書心得:知易行難的管理系統

《OKR:做最重要的事》讀書心得:知易行難的管理系統


許多管理者應該都讀過 John Doerr 的《OKR:做最重要的事》。Google、Intel 等科技巨頭都採用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標績效系統)取代 KPI。我們近期正在評估是否導入,因此我重讀了這本書。

OKR vs KPI:真的不一樣嗎?

跟新進人資討論時,容易聽到這個疑問:「這不就是換湯不換藥的 KPI 嗎?」一開始我也這麼想,但 OKR 的特色在於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

舉例來說:如果用傳統 KPI,我們可能會設定「降低系統故障率 20%」;用 OKR 的思維,則會設定「降低系統故障率 70%」這種高難度目標。即使最後只達成 50%,也遠超用 KPI 時的成效。

推薦閱讀:商業週刊〈為什麼目標定高反而更容易實現?低目標讓困難放大、高目標刺激創新

作者提到的關鍵原則

長話短說,從書本和其他公司的實務經驗,我整理出 3 個重要原則:

保持透明

OKR 必須透明,讓每個人都能看到其他人的目標。老實說,台灣職場的主管級員工多半不喜歡以身作則,會影響到底下員工的向心力。台灣職場在各方面都不是很「透明」,導入 OKR 要謹慎處理。

定期檢視

每週一次進度會議、每月一次深度檢討。同樣的問題,台灣職場講究實際成效,員工更是討厭「沒意義的會議」,如果要實踐 OKR 系統,必須設計有效率的會議流程,並與各部門主管順暢溝通。

彈性調整

市場瞬息萬變,OKR 系統有靈活調整的彈性,這就是 OKR 這套管理比傳統 KPI 更適合科技公司的原因。

台灣公司是怎麼導入 OKR 的?

最近特別找了幾間導入 OKR 的台灣科技公司請教——正好都是新創——發現他們都提到三個問題:

如何寫出好的 Key Results

兩位同業都說,剛開始很多人寫出來的 KR 都是「提升使用者滿意度」這種無法量化的指標,之後參考實際數據,改成「將使用者平均停留時間從 15 分鐘提升到 25 分鐘」這種具體指標,效果就好很多。

不要執著在量化

OKR 絕對不是增加「量化目標」而已。好比寫部落格,文章數量增加、寫作品質下降,那提升數字也是枉然。

害怕影響績效考核

設定太有挑戰性的目標、達成率太低,會不會影響年終考核?這一定是員工最擔心的事情。把 OKR 的達成率與考核適度脫鉤,或改成額外的獎勵制度,是值得參考的做法。

導入 OKR 的第一步

導入 OKR 的第一步,當然是再想想、多討論(笑)。

真要導入的話,會先在小規模團隊試行,聽取主管和底下員工的回饋。這個過程肯定會有挫折,但就跟 OKR 的本質一樣:重點不是結果,而是追求目標的過程,我們得到了什麼。


我是 Marty,一位職場觀察人

如果你對我的內容感興趣,歡迎加入我的沙龍 :)

avatar-img
15會員
22內容數
Marty Lin,現任南部某科技公司人資部門主管,專注於員工管理與組織文化、人才招募與培訓。熱衷分享職場經驗,固定在個人部落格寫作、參與人資社群討論。希望透過實際案例分享,幫助更多職場工作者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信箱:martylinbusiness@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rty 的職場觀察 的其他內容
挑戰「工作與日更的平衡」時,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不過,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來分享寫作新手的一些心得吧。為什麼想日更?很簡單,想要找回學生時期沈浸在文字中的感覺。上班後感覺被工作佔據所有時間,寫作彷彿成了奢侈。實際嘗試後發現,日更並沒有想像中困難。
最近和幾位朋友聚餐,聊到工作中最累的不是死線或業績,反而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做了十年業務的朋友說:「每次走進辦公室,看到滿桌的便利貼,就覺得喘不過氣。」我自己剛入行時,也常被各種瑣事纏身。簡單的小事,累積起來卻身心俱疲。
年輕人「躺平」是對現況的理性反應,源於臺灣求職市場資訊不對稱、薪資不透明、工作內容與描述不符等問題。傳統的「論資排輩」文化和「責任制」的變相剝削也影響人才發展。年輕世代發展出頻繁跳槽或選擇輕鬆工作的職涯策略,反映職場環境失衡。
《徹底坦率:一種有溫度而真誠的領導》(Radical Candor: Be a Kick-Ass Boss Without Losing Your Humanity)是一本我很喜歡的書,寫這篇書評時才發現出了中文版!本心得以原文書為主,與中文翻譯可能不同。
5/5徹底坦率:一種有溫度而真誠的領導
去年在 Netflix 追完《正念殺機》,總算找到空間寫心得。這部完美結合正念與犯罪的德國影集,給人意想不到的趣味。黑幫律師運用 12 週正念課程所學來謀殺老大,這設定聽起來荒謬,卻很像正能量版本的《絕命毒師》?Say my name!
5/5正念殺機
本文探討暢銷書籍《被討厭的勇氣》在職場應用上的限制,作者以自身人資經驗,反思書中「課題分離」等概念的侷限、對阿德勒理論的誤解,並提出更務實的職場溝通與管理策略,強調同理心、理解、尊重的重要性。
3/5被討厭的勇氣
挑戰「工作與日更的平衡」時,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不過,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來分享寫作新手的一些心得吧。為什麼想日更?很簡單,想要找回學生時期沈浸在文字中的感覺。上班後感覺被工作佔據所有時間,寫作彷彿成了奢侈。實際嘗試後發現,日更並沒有想像中困難。
最近和幾位朋友聚餐,聊到工作中最累的不是死線或業績,反而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做了十年業務的朋友說:「每次走進辦公室,看到滿桌的便利貼,就覺得喘不過氣。」我自己剛入行時,也常被各種瑣事纏身。簡單的小事,累積起來卻身心俱疲。
年輕人「躺平」是對現況的理性反應,源於臺灣求職市場資訊不對稱、薪資不透明、工作內容與描述不符等問題。傳統的「論資排輩」文化和「責任制」的變相剝削也影響人才發展。年輕世代發展出頻繁跳槽或選擇輕鬆工作的職涯策略,反映職場環境失衡。
《徹底坦率:一種有溫度而真誠的領導》(Radical Candor: Be a Kick-Ass Boss Without Losing Your Humanity)是一本我很喜歡的書,寫這篇書評時才發現出了中文版!本心得以原文書為主,與中文翻譯可能不同。
5/5徹底坦率:一種有溫度而真誠的領導
去年在 Netflix 追完《正念殺機》,總算找到空間寫心得。這部完美結合正念與犯罪的德國影集,給人意想不到的趣味。黑幫律師運用 12 週正念課程所學來謀殺老大,這設定聽起來荒謬,卻很像正能量版本的《絕命毒師》?Say my name!
5/5正念殺機
本文探討暢銷書籍《被討厭的勇氣》在職場應用上的限制,作者以自身人資經驗,反思書中「課題分離」等概念的侷限、對阿德勒理論的誤解,並提出更務實的職場溝通與管理策略,強調同理心、理解、尊重的重要性。
3/5被討厭的勇氣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瞭解KPI(關鍵績效指標)對於工作者和企業的重要性。透過設定明確的KPI,企業可以具體化目標、追蹤進度、找出問題並進行調整。而對工作者而言,KPI是用來評估績效的標準,能夠幫助他們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並獲得應有的回報。
Thumbnail
OKR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的縮寫 中文稱為目標關鍵結果 OKR就是一種目標管理方法的理論 目標來自需求動機 沒有需求動機就不會有目標 需求動機可分為需要need與想要want兩種類型 需要need是一種基本需求 例如肚子餓了 就會有吃東西的需求 此時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一直對利用OKR來管理績效非常感興趣。OKR中的"O"代表目標(Objective),而"KR"則代表關鍵結果(Key Results)。然而,如何具體定義目標和關鍵結果一直困擾著我。直到2024年3月31日的晚上,我在得到APP的閱讀中找到了答案:關鍵成果需要與任務(Task)搭
Thumbnail
OKR是一種目標管理法,它的好處在於由下至上的方式,讓每個人定定自己願意執行的目標,相較於執行KPI是為命令而做,OKR最大的優點是讓員工釋放熱情和創意 當員工具有強烈工作動機時,往往能成為促進組織成長的最大動力。 KPI與OKR兩者有何差異? KPI是由上而下分配績效指標,並設定績效目標與績
知識性工作很難算績效! 但學術研究員以及碩博士生可以利用這篇文章提到的方法, 來有效量化與提升自己的研究績效。 本文將介紹如何有效地定義目標和關鍵結果, 並將其應用於知識工作的日常任務中。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用OKR提升研究效率吧! ▋步驟1 - 明確目標與關鍵結
記得大概一年前,就對利用OKR來管理績效很感興趣。 OKR的O,是目標 Objective的意思。 OKR的KR,則是關鍵結果 Key Results。 但怎麼定義具體的目標以及關鍵結果呢? 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解答,直到2024年3月31日的晚上, 我在得到APP的閱讀上
Thumbnail
OKR (Object Key Result)是一套目標管理工具,Google、IBM、Intel 等科技大廠導入使用而竄紅,但為什麼我用起來卡卡?
Thumbnail
拆解目標管理理論的架構,運用官方免費的模板資源,到從無到有自己設置符合需求的模板
Thumbnail
你聽過KPI,但你聽過OKR嗎? OKR,就是目標與關鍵結果(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前者代表你想達成「什麼」,後者則是你該「如何」達成。 目前世界上許多像是Google等大型企業都導入OKR進行管理,這裡,我簡單分享成功推動以及OKR失敗兩大面向的原因及操作流程
Thumbnail
瞭解KPI(關鍵績效指標)對於工作者和企業的重要性。透過設定明確的KPI,企業可以具體化目標、追蹤進度、找出問題並進行調整。而對工作者而言,KPI是用來評估績效的標準,能夠幫助他們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並獲得應有的回報。
Thumbnail
OKR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的縮寫 中文稱為目標關鍵結果 OKR就是一種目標管理方法的理論 目標來自需求動機 沒有需求動機就不會有目標 需求動機可分為需要need與想要want兩種類型 需要need是一種基本需求 例如肚子餓了 就會有吃東西的需求 此時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一直對利用OKR來管理績效非常感興趣。OKR中的"O"代表目標(Objective),而"KR"則代表關鍵結果(Key Results)。然而,如何具體定義目標和關鍵結果一直困擾著我。直到2024年3月31日的晚上,我在得到APP的閱讀中找到了答案:關鍵成果需要與任務(Task)搭
Thumbnail
OKR是一種目標管理法,它的好處在於由下至上的方式,讓每個人定定自己願意執行的目標,相較於執行KPI是為命令而做,OKR最大的優點是讓員工釋放熱情和創意 當員工具有強烈工作動機時,往往能成為促進組織成長的最大動力。 KPI與OKR兩者有何差異? KPI是由上而下分配績效指標,並設定績效目標與績
知識性工作很難算績效! 但學術研究員以及碩博士生可以利用這篇文章提到的方法, 來有效量化與提升自己的研究績效。 本文將介紹如何有效地定義目標和關鍵結果, 並將其應用於知識工作的日常任務中。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用OKR提升研究效率吧! ▋步驟1 - 明確目標與關鍵結
記得大概一年前,就對利用OKR來管理績效很感興趣。 OKR的O,是目標 Objective的意思。 OKR的KR,則是關鍵結果 Key Results。 但怎麼定義具體的目標以及關鍵結果呢? 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解答,直到2024年3月31日的晚上, 我在得到APP的閱讀上
Thumbnail
OKR (Object Key Result)是一套目標管理工具,Google、IBM、Intel 等科技大廠導入使用而竄紅,但為什麼我用起來卡卡?
Thumbnail
拆解目標管理理論的架構,運用官方免費的模板資源,到從無到有自己設置符合需求的模板
Thumbnail
你聽過KPI,但你聽過OKR嗎? OKR,就是目標與關鍵結果(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前者代表你想達成「什麼」,後者則是你該「如何」達成。 目前世界上許多像是Google等大型企業都導入OKR進行管理,這裡,我簡單分享成功推動以及OKR失敗兩大面向的原因及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