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最容易流失的,並非膠原蛋白而已——2025年元月,最適合自修身心的練習心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上了年紀,最容易流失的,並非膠原蛋白而已——2025年元月,最適合自修身心的練習心法


「上了年紀」,大家都以為身體最容易流失的就是膠原蛋白了。殊不知,稍不留神,你身上有一股活力氣息正隨著年齡、心境消失殆盡,且一去不復返。


就算吃很多膠原蛋白,但沒了這股氣息,身心仍舊是一片荒蕪。

即使年紀輕輕,但目前的生活型態正強力地在形塑你「全無活力氣息」的樣貌!


#朝氣的重要

這股急需補強的氣息就是#朝氣。

朝氣減損嚴重的人,他日子一天天、一年年在過,但就是會愈活,愈覺得沒滋沒味、過新年沒什麼嘛、不趕熱鬧、沒有年味也可以啦。


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那麼,接下來的人生走向很可能會變成:凡事都「隨便啦」,更找不到生活樂趣,更覺得老了就是這樣⋯⋯

有些人全身掛滿包袱,完全無法往前走;有些人活得很將就,用品不再換新,雖覺得委屈卻只能這樣過下去⋯⋯

只因為老了,就覺得幹嘛改變求新,反正到最後還不是都一樣!?


然而,我們不都是看著長輩的背影走入「老病死」的;從中,難道沒有一點反思?

難道沒曾想過:若我能選擇,我絕不過那樣的臥床人生?


該怎麼過生活,才能有力量照顧好自己?

人活著就是一口氣。然而,這口氣有沒有去優化,差很大。

特別是要思考,要去親近什麼,才能讓自己時刻充滿著#朝氣


#如何讓自己充滿朝氣及其益處

#每日與朝陽的約會

朝,就是早晨。一日之計在於晨,能量上確有其事。


晚上臨睡前,在內心許下願望:希望明天醒來可以面見朝陽!

這是一件有點浪漫又奇妙的事。或許你也可以試試另一個練習:希望明天早上六點半我會精神奕奕地醒來!這是一個可以自己玩的小練習,一旦成真,你會更相信自己。


去年十到十二月之間天氣不錯,幾乎每天早上都有金燦燦的太陽高懸天空。

很美的陽光,很溫暖。每天也從觀景窗讚嘆公園裡的樹群,每一株都很美,也很有生命力。


到了年末隆冬的現在,太陽少露臉了,由於先前所做的冥想練習,此時便可召喚朝陽出來。醒來也不著急起身,留在暖呼呼的被窩裡,持續練習

#腹式呼吸,配合冥想

心頭仍有金燦燦、暖烘烘的朝陽來相會。


#朝氣帶來積極行動

把握一天之中的最一開始,先去執行你的「優先事項」,這就是積極。

每天都充滿朝氣,積極地去做「最該做的事」,你的人生就會動起來。


一直有在觀察、思考,就比較能想到新計劃;這樣的人,他的氣場、磁場就會不一般。

新的一年開始,也要讓自己的生活呈現出新氣象,要願意讓自己在未來的每一天都充滿朝氣。也要讓自己儘量有一種積極的心情,在生活各方面動起來,如此一來,運勢一定會提升。


#朝氣讓人心懷希望,並帶來行動

真的培養出朝氣了,他就會有「內在力量」,會知道什麼地方可以翻開新的一頁,會有感覺要去做些什麼。

這樣的朝氣也會賦予你「希望」;這不是模糊、空洞的感覺而已,而是你會真的有力量去實現願望,去創造,而且會持續往前走,不會想要回頭張望。


一旦上了年紀,很多人老是不斷回頭張望,點評過往;這樣的人無法擁有朝氣,他散發出來的氣場基本上是往後退的。


但是,懂得培養朝氣的人,他是「都可以」的。既可以在家窩著,也可以走出去、到處逛,從中觀察學習。需要往前飛越時,他也絕不留戀過去。他宛如駿馬,食飽歇足後,他一聲嘶鳴便揚長而去。


那所謂「往前走」就是有找到事情做就好嗎?在這個點上,還是很容易誤入歧途的!

你看,多少人「做」了一輩子,到後來雖累積出相應的能力與財力,然而,也活成了勞碌命的人格。

他做事常常會很盲目地一直做下去,旁邊的什麼都不管,變成只是被慣性驅使。

他也習慣所有事情都一把抓,只知賺錢,卻不知錢賺來做什麼;甚至不惜犧牲休息、睡眠、吃飯時間。

年輕時還有天生的朝氣,但隨著年紀漸長,就會愈活氣愈短、愈消風。


因此,懂得養朝氣之外,你做事情的「優先順序」也很重要。

那怎能知道工作的重點在哪裡、生活、飲食、運動如何拿捏才是健康的呢?


#透過「感謝+反省=奉獻」這個程式去運轉生活


如果你接收訊息的管道是短影音、新書⋯⋯這些資訊變來變去,而且很多都不是從你個人的問題關鍵或需求出發。長遠看來,只是在做實驗,容易事倍功半。


然而,透過「感謝+反省=奉獻」這個程式去運轉生活,這樣去做事的軌道會不一樣。從中去培養出來的洞察力就會是切中你身心所需的「智慧」。用這個智慧去經營生活,這樣去累積出來的才會是「正能量」,才能真正趨吉避凶,並帶來你的外在現實的轉化。


所以,擁有蓬勃的朝氣並不是最終目的,但這會是你整個人生的修為、能力的一個面向。

總的來說,你一樣也是在「做」,但是,「你的做」會愈做愈開心,「你的活」會愈活愈精彩,並活出一個有朝氣的自己。想像一下,你可以為自己打造一個老而有朝氣的樣貌,這是辦得到的。


這樣的成長與能力並不受限於年齡。

可以說,人要「活到老、學到老」沒錯,但要學的並不是技能技藝,

而是要學你此生帶得走的「心的智慧」,這最終也會領著你安度「老病死」的幽暗之谷。

 

#運動要領

最近氣溫很低;雖然沒必要清晨即起,但是,也別賴床過久。

尤其是休假日的早上,如果用來補眠,那反而會傷身。

原因是,早上正是補氣的時間。


在邁向2024年最後一個節氣「大寒」之際,要培養朝氣的話,

可利用上午時間去走路運動,最好是太陽有露臉的中午前後,

這樣子便會充滿朝氣,補充精氣神,工作效率也會好。


如果是很緊、很躁的人,他晚上去走路,那便可以瀉掉、發散他的躁氣。

然而,體質虛的人,晚上去走路運動,會愈走愈虛。

最近晚上寒風更大,晚上不適合戶外運動。



圖:京都。西本願寺。四百年銀杏樹下的小朋友,朝氣洋溢

raw-image


avatar-img
6會員
57內容數
如果你正為飲食所苦;如果你正為體質所苦;如果你正為疾病所苦;請試試這套瑜伽飲食療法。不管你是不是正在練瑜伽,這套來自古文明印度的飲食,均適用於任何人。 運用印度韋達養生飲食,你可以調整體質,免受不平衡之苦。認識自己的體型,你會知道如何預防疾病,對付疾病,甚至可以預知自己容易得什麼疾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信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慶祝可解釋為———自己有在行善,有在做積累福德之事,然後也願意#獎賞自己 #先有慶後有祝,亦即,你的確有在做人生功課,有在累積善,有餘慶,然後你#真心要對自己好。 這裡不是講大型的慶祝活動喔。 慶祝也可以是你很個人的事,而且是你在年終的此時此刻, 在有感謝、有反省之後,決定要獎賞自己而去做的事。
時間來到今年的最後一個月了,聖誕節也近了,原本開心準備過節的,卻還是會因為某事苦惱,或某人離世而摻雜一絲絲抹不掉的傷悲。 #悲不可免 「悲」是人類本能,是基本情緒,很自然啊。 話雖沒錯,但每一種基本情緒也都有與其對應的行動傾向。 恐懼,是因為面臨危險;恐懼的行動傾向是逃避,或戰鬥。
忘不了的是他講話的特色———每個字、每個音都拖拉得很長~很長。有些人講話慢,但是會讓你覺得他思路有條理,說話有精神,用字還有啟發人心的能量。然而,第一次聽到這位老師講話,他的「慢」真的讓我嚇了一跳,心中的聲音是「有狀況!」如今回想,那種狀況應可說是「有氣無力」⋯⋯印象中很常強調動作要「拉長」。
現在流行的生酮飲食、超慢跑⋯⋯正是這個時代的五蘊!你看到那麼多人都得到了成效,也會想做⋯⋯簡言之,有效與否並不單純是方法本身⋯⋯ 必須出來為你自己作主才是 身體也常被你的頭腦虐待,可是,頭腦會以為是他是為了身體好⋯⋯ 身體這份默默包容的深情一旦被覺知,就顯得更加深長。 真正要死一下的是⋯⋯
「整理」幫助你看清楚,也能直接去處理,所以,情緒會變少,生活會愈順利。 「整理」也是「去蕪存菁」的功夫,接著,就是去做「下一步」行動。那當中,你會逐漸嚐到生命的甜度、如何自愛愛人,最終也是可以打開你先天財庫的。 因為做家事而成名致富的例子,例如近藤麻理惠、Martha Stewart⋯⋯
時空交錯的剪輯,不斷看見並對比著: 一個人在二十年之前與之後的樣貌、想法、說話、行動、生活方式、人際、際遇 同為老實人,為何還是有所差異,而分別走向或甜或苦的人生結局? 此劇必然有很高、很深的人心共鳴,那些是什麼呢? 該如何化為滋養的生命養分? 希望有助於你回到自己的生活生命時,能更有「覺」。
慶祝可解釋為———自己有在行善,有在做積累福德之事,然後也願意#獎賞自己 #先有慶後有祝,亦即,你的確有在做人生功課,有在累積善,有餘慶,然後你#真心要對自己好。 這裡不是講大型的慶祝活動喔。 慶祝也可以是你很個人的事,而且是你在年終的此時此刻, 在有感謝、有反省之後,決定要獎賞自己而去做的事。
時間來到今年的最後一個月了,聖誕節也近了,原本開心準備過節的,卻還是會因為某事苦惱,或某人離世而摻雜一絲絲抹不掉的傷悲。 #悲不可免 「悲」是人類本能,是基本情緒,很自然啊。 話雖沒錯,但每一種基本情緒也都有與其對應的行動傾向。 恐懼,是因為面臨危險;恐懼的行動傾向是逃避,或戰鬥。
忘不了的是他講話的特色———每個字、每個音都拖拉得很長~很長。有些人講話慢,但是會讓你覺得他思路有條理,說話有精神,用字還有啟發人心的能量。然而,第一次聽到這位老師講話,他的「慢」真的讓我嚇了一跳,心中的聲音是「有狀況!」如今回想,那種狀況應可說是「有氣無力」⋯⋯印象中很常強調動作要「拉長」。
現在流行的生酮飲食、超慢跑⋯⋯正是這個時代的五蘊!你看到那麼多人都得到了成效,也會想做⋯⋯簡言之,有效與否並不單純是方法本身⋯⋯ 必須出來為你自己作主才是 身體也常被你的頭腦虐待,可是,頭腦會以為是他是為了身體好⋯⋯ 身體這份默默包容的深情一旦被覺知,就顯得更加深長。 真正要死一下的是⋯⋯
「整理」幫助你看清楚,也能直接去處理,所以,情緒會變少,生活會愈順利。 「整理」也是「去蕪存菁」的功夫,接著,就是去做「下一步」行動。那當中,你會逐漸嚐到生命的甜度、如何自愛愛人,最終也是可以打開你先天財庫的。 因為做家事而成名致富的例子,例如近藤麻理惠、Martha Stewart⋯⋯
時空交錯的剪輯,不斷看見並對比著: 一個人在二十年之前與之後的樣貌、想法、說話、行動、生活方式、人際、際遇 同為老實人,為何還是有所差異,而分別走向或甜或苦的人生結局? 此劇必然有很高、很深的人心共鳴,那些是什麼呢? 該如何化為滋養的生命養分? 希望有助於你回到自己的生活生命時,能更有「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那到底,如何延長中年? 不需要求神問卜、吃齋念佛,但需要遠見,在三、四十歲時,願意為自己有品質的老後奮戰。 一、防止3種「殺手級」的老化 科學已經發現,健康不臥床的長壽,關鍵在於自理能力。 提前預防心血管、腦神經、肌肉骨骼的3種老化威脅,也就遠離腦中風、失智和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就多掌握了獨
成為一個自在的人 首要最重要的是健康與身體議題 年過30以後開始感覺的與年少時的體感已經不同 以前課堂把我們的作息安排得好好 何時吃飯、何時運動 之後30歲的人生就是靠自己的經營 如何把自己經營好 這個課題其實滿艱深的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與不適合自己 並非高價的物品就適合自己 不管事保養品、健康食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這個園地的理念是無論幾歲,都可以是你的黃金時代。即便迎來40、50、60、70、80、90、100歲!在這裡,你可以瞭解到面對老化的過程與變化,適應高齡化生活,延緩老化、臥床的時間,以及超實用有效的樂活小技巧!讓我們無論幾歲都能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外出遊玩趴趴走!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當新聞媒體的報導都在盛讚某某明星很「凍齡」的時候,似乎只會讓我們先意識到保持外表年輕的重要性,卻忽略了身體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日益衰老,在我們亟欲探詢讓我們能保持年輕外貌的同時,更需要為了老後的生活品質而預做準備。 我們時常聽到許多長輩以自己已經年老當作理由來拒絕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持續
心隨念走 身隨緣走 人不能靠心情活著 而是靠心態活著 內心豐盈的人 會用心過生活 將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充滿智慧的人才不會在歲月蹉跎中老去 人不是慢慢變老 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人變老 不是從第一道皺紋 第一根白髮開始 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 只有對自己不放棄 才能活成不怕老
那到底,如何延長中年? 不需要求神問卜、吃齋念佛,但需要遠見,在三、四十歲時,願意為自己有品質的老後奮戰。 一、防止3種「殺手級」的老化 科學已經發現,健康不臥床的長壽,關鍵在於自理能力。 提前預防心血管、腦神經、肌肉骨骼的3種老化威脅,也就遠離腦中風、失智和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就多掌握了獨
成為一個自在的人 首要最重要的是健康與身體議題 年過30以後開始感覺的與年少時的體感已經不同 以前課堂把我們的作息安排得好好 何時吃飯、何時運動 之後30歲的人生就是靠自己的經營 如何把自己經營好 這個課題其實滿艱深的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與不適合自己 並非高價的物品就適合自己 不管事保養品、健康食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這個園地的理念是無論幾歲,都可以是你的黃金時代。即便迎來40、50、60、70、80、90、100歲!在這裡,你可以瞭解到面對老化的過程與變化,適應高齡化生活,延緩老化、臥床的時間,以及超實用有效的樂活小技巧!讓我們無論幾歲都能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外出遊玩趴趴走!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當新聞媒體的報導都在盛讚某某明星很「凍齡」的時候,似乎只會讓我們先意識到保持外表年輕的重要性,卻忽略了身體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日益衰老,在我們亟欲探詢讓我們能保持年輕外貌的同時,更需要為了老後的生活品質而預做準備。 我們時常聽到許多長輩以自己已經年老當作理由來拒絕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持續
心隨念走 身隨緣走 人不能靠心情活著 而是靠心態活著 內心豐盈的人 會用心過生活 將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充滿智慧的人才不會在歲月蹉跎中老去 人不是慢慢變老 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人變老 不是從第一道皺紋 第一根白髮開始 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 只有對自己不放棄 才能活成不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