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人不愛表達?從童年創傷到勇敢溝通:解鎖沉默背後的祕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許多亞洲文化中,人們普遍認為沉默是美德,話少的人顯得穩重,內斂的人更受尊重。然而,這種「不愛表達」的特質,真的是與生俱來的嗎?還是某種深植於我們成長經驗中的模式?


童年創傷與需求的否定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表達能力與其童年經歷密不可分。許多亞洲家庭的教育方式強調權威,父母在教養時習慣用否定的方式回應孩子的需求。

例如,當孩子說「我好累」,可能得到的回應是:「你累什麼?我更累!」;當孩子表達傷心時,父母可能會說:「這有什麼好哭的?」

這樣的回應模式,不僅讓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緒不被重視,更進一步內化為:「表達需求是不被允許的」、「表達會帶來羞恥感」甚至「表達是錯的」。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學會壓抑自己的需求,不再向外尋求幫助,最終成為在情感表達上顯得冷漠、封閉的大人。


心理學視角:習得性無助與羞恥感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指的是當個體多次嘗試表達或改變現狀卻總是遭受否定或忽視,最終便會選擇放棄。這種狀態在亞洲家庭中十分常見,因為我們從小被教導「順從」比「表達」更重要。

此外,心理學家 Brené Brown 研究指出,羞恥感(Shame)是阻礙人們表達自己的主要因素之一。當孩子在表達時被批評「太情緒化」、「太脆弱」,他們會將這種負面標籤內化,導致長大後害怕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如何打破這個循環?

  1. 覺察與理解自己的情感模式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有壓抑情緒的傾向時,可以試著去追溯自己的童年經驗,看看是否有被忽視、否定的時刻,這有助於理解為何我們害怕表達。
  2. 重新定義「表達」的價值 表達需求並不是一種軟弱的行為,而是建立健康人際關係的重要基礎。我們可以從小步驟開始,比如在安全的環境中與信任的人分享內心感受。
  3. 學習非暴力溝通 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Rosenberg)提出的非暴力溝通(NVC)強調「觀察—感受—需求—請求」的表達方式,能幫助我們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勇敢說出自己的需求。
  4. 允許自己「不完美」 很多亞洲人害怕表達的另一個原因,是擔心說錯話、被人批評。但請記住,表達是一種學習過程,就像肌肉訓練一樣,需要練習。我們可以從簡單的「今天我覺得很累」、「這件事讓我有點難過」開始,慢慢建立起自信。


結語:溫柔對待自己,勇敢表達

我們的成長背景確實影響了我們的表達方式,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無法改變。或許表達需求曾讓你感到害怕、羞恥,甚至覺得自己不值得被傾聽,但請相信——你的感受是重要的,你的需求是值得被看見的。

讓我們試著給自己更多的溫柔與包容,慢慢練習開口表達,因為這不僅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讓世界更理解我們的開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表演|覺察|優化人生
2會員
35內容數
🌷鍛鍊心韌性 🌷質感養成 🌷心態培養 👉以表演作為媒介,優化人生角色
2025/04/22
當我們談論「好好溝通」時,常常聚焦在語言的邏輯、觀點的清晰與立場的辯證。但其實,真正讓溝通產生連結的,不只是「我懂你在說什麼」,而是「我懂你在這件事裡感受到什麼」。 理解,是知識層面的;而同理,則是情感層面的。前者讓我們明白對方的想法,後者讓我們靠近對方的心。 同理心的三個層次 心理學家Dan
Thumbnail
2025/04/22
當我們談論「好好溝通」時,常常聚焦在語言的邏輯、觀點的清晰與立場的辯證。但其實,真正讓溝通產生連結的,不只是「我懂你在說什麼」,而是「我懂你在這件事裡感受到什麼」。 理解,是知識層面的;而同理,則是情感層面的。前者讓我們明白對方的想法,後者讓我們靠近對方的心。 同理心的三個層次 心理學家Dan
Thumbnail
2025/03/27
情緒價值的真正意義:不只是讚美與迎合 在日常相處中,我們經常聽到「給予情緒價值」這個詞,但許多人誤以為只要多誇獎、讚美對方,或是刻意迎合對方的想法,就是在提供情緒價值。然而,真正的情緒價值並非表面的讚美,而是來自於個人的正念(Mindfulness)與內在穩定性,因為擁有正向的思維,所以才能夠真誠
Thumbnail
2025/03/27
情緒價值的真正意義:不只是讚美與迎合 在日常相處中,我們經常聽到「給予情緒價值」這個詞,但許多人誤以為只要多誇獎、讚美對方,或是刻意迎合對方的想法,就是在提供情緒價值。然而,真正的情緒價值並非表面的讚美,而是來自於個人的正念(Mindfulness)與內在穩定性,因為擁有正向的思維,所以才能夠真誠
Thumbnail
2025/03/08
溝通的本質是理解與連結,但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最怕遇到這樣的人: 當你已經低聲下氣,希望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對方卻一味地為自己辯護,堅持自己沒有錯。他們的回應往往是:「我就不是那個意思!」這句話表面上是在解釋,但實際上卻帶著某種責備的意味,彷彿是在說:「你幹嘛自己對號入座?你也太玻璃心了吧!」
2025/03/08
溝通的本質是理解與連結,但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最怕遇到這樣的人: 當你已經低聲下氣,希望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對方卻一味地為自己辯護,堅持自己沒有錯。他們的回應往往是:「我就不是那個意思!」這句話表面上是在解釋,但實際上卻帶著某種責備的意味,彷彿是在說:「你幹嘛自己對號入座?你也太玻璃心了吧!」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沉默,不是冷淡,而是一種懂事後的自我保護 在人生的某些時刻,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滿腔熱情地傾訴,卻換來冷淡的回應; 一次又一次表達自己的需求,卻沒人真正聽見; 那些原本充滿
Thumbnail
▉沉默,不是冷淡,而是一種懂事後的自我保護 在人生的某些時刻,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滿腔熱情地傾訴,卻換來冷淡的回應; 一次又一次表達自己的需求,卻沒人真正聽見; 那些原本充滿
Thumbnail
台灣學生學了十幾年英文卻不敢講,其實不是你不會,是你從小被教育「不能犯錯」。在 MK反轉外語,我們透過學習處方箋設計任務,讓你從打字、錄音到對話,一步一步找回開口的安全感,也幫助你看見自己其實一直有在進步。
Thumbnail
台灣學生學了十幾年英文卻不敢講,其實不是你不會,是你從小被教育「不能犯錯」。在 MK反轉外語,我們透過學習處方箋設計任務,讓你從打字、錄音到對話,一步一步找回開口的安全感,也幫助你看見自己其實一直有在進步。
Thumbnail
有些職場人看似冷漠無情,其實是從小在混亂環境中學會壓抑情緒、自我保護。他們用「沒感覺」來面對外界,其實是為了生存。身為主管,若能理解這層防衛背後的故事,提供安全感與支持,才能真正建立信任,激發潛力。看見沉默背後的悲傷,是領導的溫柔力量。
Thumbnail
有些職場人看似冷漠無情,其實是從小在混亂環境中學會壓抑情緒、自我保護。他們用「沒感覺」來面對外界,其實是為了生存。身為主管,若能理解這層防衛背後的故事,提供安全感與支持,才能真正建立信任,激發潛力。看見沉默背後的悲傷,是領導的溫柔力量。
Thumbnail
你曾在關係中遇過冷處理或冷暴力嗎?那些說不出口的情緒,其實正在慢慢傷害彼此。而真正的靠近,是從願意好好說話開始。
Thumbnail
你曾在關係中遇過冷處理或冷暴力嗎?那些說不出口的情緒,其實正在慢慢傷害彼此。而真正的靠近,是從願意好好說話開始。
Thumbnail
過去的我,總是在衝突來臨時退縮,不敢表達真實的感受。內心的恐懼總讓我認為,對抗只會讓情況更糟。然而,當我開始學習非暴力溝通,並嘗試在小範圍內表達意見,我驚訝地發現,衝突其實是一種交流的契機。逃避並不是唯一的選擇,而每一次正面的溝通,都是一次內心的成長。
Thumbnail
過去的我,總是在衝突來臨時退縮,不敢表達真實的感受。內心的恐懼總讓我認為,對抗只會讓情況更糟。然而,當我開始學習非暴力溝通,並嘗試在小範圍內表達意見,我驚訝地發現,衝突其實是一種交流的契機。逃避並不是唯一的選擇,而每一次正面的溝通,都是一次內心的成長。
Thumbnail
許多人在表達情感方面感到困難,這可能源於童年經歷及心理防衛機制。本文探討不擅長情感表達的原因,以及如何理解和應對逃避行為,藉此促進個人成長和人際關係的改善。學會誠實面對自身情感,與信任的人分享感受,是建立健康關係的重要步驟。
Thumbnail
許多人在表達情感方面感到困難,這可能源於童年經歷及心理防衛機制。本文探討不擅長情感表達的原因,以及如何理解和應對逃避行為,藉此促進個人成長和人際關係的改善。學會誠實面對自身情感,與信任的人分享感受,是建立健康關係的重要步驟。
Thumbnail
都說語言是人類溝通的橋樑,然而,我們為何不敢發言,甚至不敢溝通呢?是出於緊張?還是害怕自己成為焦點?又或者已經先預設了最壞的結果?我想,每個不敢發言的人一定都有自己的顧慮,但以我的觀察,外在環境的影響佔了大部分。
Thumbnail
都說語言是人類溝通的橋樑,然而,我們為何不敢發言,甚至不敢溝通呢?是出於緊張?還是害怕自己成為焦點?又或者已經先預設了最壞的結果?我想,每個不敢發言的人一定都有自己的顧慮,但以我的觀察,外在環境的影響佔了大部分。
Thumbnail
沈默是金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古老諺語,但在我看來沈默是一種原罪,哪怕你的內心有著波濤洶湧的情緒和想法,沒有說出口就是從眾的開始。正如我們網頁的名字「高中聲,在這裡」取名時,我便希望更多人跟我一樣,為自己、為社會發聲,將自己的想法讓更多人知道,使社會有著前進的動力。 
Thumbnail
沈默是金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古老諺語,但在我看來沈默是一種原罪,哪怕你的內心有著波濤洶湧的情緒和想法,沒有說出口就是從眾的開始。正如我們網頁的名字「高中聲,在這裡」取名時,我便希望更多人跟我一樣,為自己、為社會發聲,將自己的想法讓更多人知道,使社會有著前進的動力。 
Thumbnail
平時你會跟你的家人,朋友表達你的感受嗎?就像說我很開心,我很不開心,這種簡單的表達方式,你經常做嗎?
Thumbnail
平時你會跟你的家人,朋友表達你的感受嗎?就像說我很開心,我很不開心,這種簡單的表達方式,你經常做嗎?
Thumbnail
安靜,被這麼形容的我們......  在人群中,說話像是忘了取消靜音,發言總是被人忽略,似乎這種話少、不引人注目就是我們的風格,是嗎? 
Thumbnail
安靜,被這麼形容的我們......  在人群中,說話像是忘了取消靜音,發言總是被人忽略,似乎這種話少、不引人注目就是我們的風格,是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