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都在尋找一種可依靠的穩定感。有些人築起高牆,以制度與規則來保護自己;有些人持劍而立,透過掌控關鍵資源來確保自身價值;有些人四處結盟,相信人際關係能帶來庇護;還有人選擇不斷強化自身,相信唯有實力,才能在風暴中屹立不倒。
你的安全感來自哪裡?它影響著你如何決策、如何應對變化、如何與他人合作,甚至決定了你在職場上的高度與穩定性。今天,我們來拆解這四種安全感模式,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的職場定位,並找到真正適合你的成長策略。
這是一種以秩序換取安穩的安全感,像是在職場中築起一道堅固的高牆,把變數與風險隔絕在外。
✅ 高度依賴流程與 SOP —— 覺得「只要照規矩來,一切就能避免混亂」。
✅ 習慣計劃周全、步步為營 —— 避免不可控因素,確保所有環節都在掌握中。
🔴 過度抗拒變革:「這套做法用了十年,沒必要改吧?」
🔴 用制度掩蓋問題:當危機浮現時,第一反應是新增規則,而不是解決問題本質。
城牆雖能抵禦風暴,卻也可能築成心靈的牢籠。適時放開控制,允許一定的彈性,才能讓你在變動中生存,而非被時代拋下。
這是一種透過權力與知識武裝自己的安全感,像是一名持劍的武士,確保自己無論何時都握有決定權。
✅ 掌握關鍵資訊與決策權 —— 確保自己在組織內不可或缺。
✅ 持續累積個人優勢 —— 透過學習與實踐,讓自己始終站在食物鏈的頂端。
🔴 資訊壟斷:「這份報告數據我有,但我不會輕易分享。」
🔴 獨裁決策:「這個專案交給我吧,別人可能做不好。」
真正的力量,不來自於獨占資源,而來自於能否運用它創造價值。當你願意分享知識、扶持夥伴,你將不再只是單打獨鬥的劍客,而是一支軍隊的領袖。
這是一種透過人際關係獲得庇護的安全感,像是一名外交官,擅長經營關係,確保自己在組織中始終擁有盟友。
✅ 重視職場人際關係 —— 相信「有關係就有路走」。
✅ 習慣尋求團隊共識 —— 避免單獨承擔風險,喜歡透過群體力量降低不確定性。
🔴 過度依賴人脈:「這件事有困難?我先看看有沒有認識的人能幫忙。」
🔴 害怕衝突,過度妥協:「雖然我不同意這個方案,但為了和諧,我還是不要說了。」
關係網絡固然能提供支持,但若沒有實力做支撐,終究會淪為無根的浮萍。試著在連結之外,培養自身價值,讓自己成為值得被依靠的人,而非只能依靠別人的人。
這是一種來自內部的安全感,像是一位匠人,透過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藝,確保自己無論身處何地,都能憑本事立足。
✅ 持續學習與成長 —— 相信「實力才是最可靠的依靠」。
✅ 樂於挑戰新事物 —— 視變動為機會,而非威脅。
🔴 過度追求完美,缺乏行動:「等我再準備得更充分一點,我就會開始執行。」
🔴 獨立過頭,拒絕協作:「這件事我自己來比較快,不用麻煩別人。」
學習的道路沒有終點,但行動才是知識的驗證場。與其等到「準備好」,不如在過程中學習、在實踐中進化。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來自於知道所有答案,而是來自於有能力應對未知的挑戰。
這四種安全感,並無高下之分,而是根據不同環境與個性交錯並存。問題不在於你偏好哪一種,而在於你是否能意識到自己的模式,並在需要時調整平衡。
👉 當你築起城牆以確保穩定時,有沒有試著擁抱變革?
👉 當你握緊武器確保競爭力時,有沒有試著與人分享價值?
👉 當你倚賴人際支持時,有沒有試著建立獨立的專業能力?
👉 當你不斷學習以確保成長時,有沒有真正將知識轉化為行動?
安全感不該是用來逃避風險的防護罩,而應該是讓我們在面對未知時,仍然能夠昂首前行的底氣。願你在職場的變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安全感,而非被安全感綁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