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問題清單能克服不注意盲視(IB)?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什麼是不注意盲視?


注意力分配產生的「視而不見」機制

你是否曾經經歷過這種情況—你在找手機,結果它其實就在你的手裡?眼鏡戴著然後找眼鏡?這種現象背後,其實是大腦的「不注意盲視(Inattentional Blindness, IB)」機制在運作。

「不注意盲視」指的是,即使某事物就在眼前,人們卻因為專注於其他事情而完全忽略它。大腦的注意力篩選機制,讓我們只關注「預期中的訊息」,如果某樣東西超出我們的預期範圍,即使它真的出現在眼前,我們也可能毫無察覺。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隱形猩猩實驗(Invisible Gorilla Experiment)」。這項研究顯示,當觀察者專注於計算籃球傳球次數時,竟然有高達 50% 的人完全沒有看到畫面中走過去的大猩猩。這說明了,即使是明顯的東西,當我們的注意力被鎖定在特定目標時,也可能完全視而不見。

如何用「大問題清單」克服不注意盲視?

在生活與學習中,我們也會因為日常瑣事而忽略真正重要的問題。這時,「大問題清單」就像是一個定期提醒自己的機制,幫助我們跳脫短期目標,關注那些真正值得思考的事情。



什麼是大問題清單?


物理學家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曾提出「十二道難題」的概念。他會列出幾個長期關心的重要問題,並不時將新知識、新想法與這些問題對照,看是否能找到新的突破點。

這種方法的核心概念是:

  • 建立一份最重要的問題清單。
  • 定期回顧、思考解決這些問題。
  • 新知識與問題對照,找到應用點。

大問題清單如何幫助我們克服「不注意盲視」?

1. 避免陷入短期思維,確保專注於長遠目標

我們的注意力容易被短期的緊急任務拉走,導致真正重要的事情被忽略。例如:

  • 專業人士可能會過度專注於眼前的技術問題,而忽略行業大趨勢。
  • 個人發展中,可能只注意到當下的工作,而忽略長期生涯規劃。

透過定期檢查大問題清單,我們可以確保自己不會因為短期的「視而不見」,而錯過真正影響深遠的決策。

2. 減少「過度模式化」的盲點

不注意盲視的核心原因之一,是大腦會習慣性地專注於「預設的範圍」,忽略不符合預期的訊號

例如:

  • 放射科醫師可能會只專注於肺部的異常,而忽略影像中其他部位的不尋常現象。
  • 創業者可能會過度專注於自己的產品,而忽略用戶真正關心的問題。

透過回顧大問題清單,我們能刻意打破這種思維慣性,確保自己的思考不會受限於過去的模式。


實際應用:如何建立自己的「大問題清單」?


你可以用類似費曼的方法,設計一份屬於自己的「人生大問題清單」。這不僅幫助釐清方向,也是你日常決策與學習的核心指引。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大問題」:

人生目標與方向

  • 我是誰?(這是人生的終極問題)
  • 如果我持續做現在的事情 5 年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職業與財務

  • 這個知識/技能可以變現嗎?怎麼做?
  • 如何在不犧牲價值觀的前提下,讓工作更有意義?

行動力與執行

  • 如何提升自己的行動力,避免拖延?
  • 如何設計一個系統,讓我可以長期堅持有價值的事情?

人際關係與溝通

  • 我現在的溝通方式,能真正幫助建立更好的關係嗎?
  • 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影響他人,而不是只專注在自己的角度?

健康與長壽

  • 我現在的生活方式,能讓我更健康、更長壽嗎?
  • 有哪些簡單的改變,可以讓我的身心狀態更穩定?

總結:大問題清單是對抗不注意盲視的最佳工具

我們的大腦會自動過濾掉「不符合預期的訊號」,導致我們容易忽略真正重要的問題。「大問題清單」就像是一個長期的提醒機制,幫助我們跳脫短期目標,確保我們的注意力能回到最根本、最值得思考的事情上。

這樣的做法,某種程度上確實可以看作是對抗人生中的「不注意盲視」

參考資料


David Brooks 的 《How to Know a Person》是一本很溫暖、動人又充滿科學智慧的經典著作,這本書在探討如何更深入地認識他人,以及如何讓自己被他人深度看見。除了有大量的心理學資訊,更重要的,還有許多寶貴的、具體的執行建議。



Drew, T., Võ, M. L.-H., & Wolfe, J. M. (2013). The Invisible Gorilla Strikes Again Sustained Inattentional Blindness in Expert Observers. Psychological Science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13479386

這項研究探討了不注意盲視(Inattentional Blindness, IB)對於專家觀察者的影響,特別是放射科醫師這類高度訓練的專業人士。研究發現,即使他們在檢測醫學影像中的異常方面經過專業訓練,仍可能忽略意外但顯著的刺激,例如 CT 掃描中插入的大猩猩。


這裡記錄的是我的個人經驗,有關學習如何過健康的生活、經歷過那些可恥的失敗,以及藉由文字的力量,撬開我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渴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的情緒來自大腦的解讀,而非事件本身。 我們的大腦會根據過去經驗、文化與語言,建構我們的感知與情緒。 理解「情緒建構論」,能幫助我們減少誤解、調整情緒,做出更理性的決策。 透過「觀察、驗證、選擇」的方式,我們可以主動管理自己的情緒,而非被動受影響。
當我們看到別人受苦時,我們的第一反應不一定是同情,反而可能是不安、焦慮,甚至想逃避。這不是因為我們冷漠,而是因為大腦的運作機制讓我們更容易關注自己的不適,而非對方的痛苦。 這種自我導向的反應,在人際互動中不僅影響我們對痛苦的回應,也讓我們難以真正建立深厚的關係。理解這個過程,能幫助我們調整思維
有效的溝通依賴最簡單的詞語。 這些詞語來自基本且具體的概念。 詞語與概念越簡單,誤解的可能性就越低。
AI 的突破,不只是提升運算力,而是改變 推理框架。 傳統語言模型(LLM)依賴統計學習,而新一代 AI 則透過 Meta Chain-of-Thought(Meta-CoT),進入類似人類「系統二思維」(System 2 Thinking)的推理模式。 這對你的寫作有何啟發?
人類有一種自然的傾向,對自己所屬的群體表現出更多的信任和喜愛,而對外群體則可能抱持排斥或負面的態度。這種現象被稱為「內團體偏見」。 ​
我們的情緒來自大腦的解讀,而非事件本身。 我們的大腦會根據過去經驗、文化與語言,建構我們的感知與情緒。 理解「情緒建構論」,能幫助我們減少誤解、調整情緒,做出更理性的決策。 透過「觀察、驗證、選擇」的方式,我們可以主動管理自己的情緒,而非被動受影響。
當我們看到別人受苦時,我們的第一反應不一定是同情,反而可能是不安、焦慮,甚至想逃避。這不是因為我們冷漠,而是因為大腦的運作機制讓我們更容易關注自己的不適,而非對方的痛苦。 這種自我導向的反應,在人際互動中不僅影響我們對痛苦的回應,也讓我們難以真正建立深厚的關係。理解這個過程,能幫助我們調整思維
有效的溝通依賴最簡單的詞語。 這些詞語來自基本且具體的概念。 詞語與概念越簡單,誤解的可能性就越低。
AI 的突破,不只是提升運算力,而是改變 推理框架。 傳統語言模型(LLM)依賴統計學習,而新一代 AI 則透過 Meta Chain-of-Thought(Meta-CoT),進入類似人類「系統二思維」(System 2 Thinking)的推理模式。 這對你的寫作有何啟發?
人類有一種自然的傾向,對自己所屬的群體表現出更多的信任和喜愛,而對外群體則可能抱持排斥或負面的態度。這種現象被稱為「內團體偏見」。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視障者的日常生活和應對策略。作者藍介洲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分享視障者生活的豐富與自在。他的書籍讓讀者看見即使面對看不見的困難,也能擁有多姿多彩的生活。
Thumbnail
如何指引視障者。怎麼幫助他們、他們出門的原因和難題
Thumbnail
此篇文章好像在講「失智症的成因之一」是「聽力受損」,這部分是我第一次聽到的資訊,但也充滿困惑,例如你摘要的重要資訊寫到:「大腦便會進行代償作用,將負責思維和記憶區塊所需的資源移轉用來處理這些模糊的音訊,而導致前述二項高階的認知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增加失智的風險。」這段文字讓我驚訝!
Thumbnail
瞭解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對眼睛的影響,以及如何保護眼睛健康。討論眼睛疲勞、藍光傷害等問題,並提供葉黃素產品的補充建議。
Thumbnail
複視就是一個物像看成兩個的情況。 病患也會覺得視力模糊或在某一特定方向視物困難,如果是腦神經的病變或壓迫,可能會感到頭暈、頭痛、噁心。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
Thumbnail
近視雷射,這一兩年都放在我的 To-Do List 中 外加這幾年有健身跟爬山習慣後很常戴隱眼但這也是筆開銷(還一直漲價) 這才下定決心開始我的評估之旅,選定了大學、遠見、濰視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神經感覺視網膜玻璃、視網膜退化(RP)、周邊視網膜退化、視神經乳頭水腫、視網膜出血、阿茲海默症、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視神經炎、視網膜發育不良、Coats病—外層滲出性視網膜病、早產兒視網膜症、鐮狀細胞貧血眼部病變、惡血質相關視網膜病變(貧血、白血病、高黏滯度狀態)
Thumbnail
目前,失智症仍無法治癒……為了避免拖垮家裡,請你照顧好自己與家人,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視障者的日常生活和應對策略。作者藍介洲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分享視障者生活的豐富與自在。他的書籍讓讀者看見即使面對看不見的困難,也能擁有多姿多彩的生活。
Thumbnail
如何指引視障者。怎麼幫助他們、他們出門的原因和難題
Thumbnail
此篇文章好像在講「失智症的成因之一」是「聽力受損」,這部分是我第一次聽到的資訊,但也充滿困惑,例如你摘要的重要資訊寫到:「大腦便會進行代償作用,將負責思維和記憶區塊所需的資源移轉用來處理這些模糊的音訊,而導致前述二項高階的認知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增加失智的風險。」這段文字讓我驚訝!
Thumbnail
瞭解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對眼睛的影響,以及如何保護眼睛健康。討論眼睛疲勞、藍光傷害等問題,並提供葉黃素產品的補充建議。
Thumbnail
複視就是一個物像看成兩個的情況。 病患也會覺得視力模糊或在某一特定方向視物困難,如果是腦神經的病變或壓迫,可能會感到頭暈、頭痛、噁心。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
Thumbnail
近視雷射,這一兩年都放在我的 To-Do List 中 外加這幾年有健身跟爬山習慣後很常戴隱眼但這也是筆開銷(還一直漲價) 這才下定決心開始我的評估之旅,選定了大學、遠見、濰視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神經感覺視網膜玻璃、視網膜退化(RP)、周邊視網膜退化、視神經乳頭水腫、視網膜出血、阿茲海默症、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視神經炎、視網膜發育不良、Coats病—外層滲出性視網膜病、早產兒視網膜症、鐮狀細胞貧血眼部病變、惡血質相關視網膜病變(貧血、白血病、高黏滯度狀態)
Thumbnail
目前,失智症仍無法治癒……為了避免拖垮家裡,請你照顧好自己與家人,預防失智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