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的立場:人們如何習慣性迴避觀點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職場打怪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引言:你的想法,是真的嗎?還是只是順應環境?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經驗——

在朋友聚會時,話題從美食、旅遊漸漸轉向社會議題,大家七嘴八舌地發表意見,你卻只是微笑點頭,生怕自己說錯話?

在辦公室裡,團隊討論新方案,你其實有不同的想法,卻選擇附和主管的意見,心想:「這樣比較安全吧。」

甚至某個安靜的夜晚,你想認真思考自己的立場,卻發現腦海裡全是別人的聲音,自己的意見在哪裡?


我們以為自己沒有立場,但事實上,我們只是習慣了逃避表達,習慣讓自己的觀點變得模糊。為什麼人會這樣?當我們遇到需要表達立場的時刻,我們又是怎麼不動聲色地讓自己迴避這個問題?

raw-image

1. 附和別人,讓自己「安全無害」


「嗯,我覺得你說得很有道理!」

有時候,最簡單的逃避方式就是讓自己跟大家站在同一邊。當討論變得熱烈,而你不確定自己的想法時,最安全的方法就是順著大家的方向點頭。


常見場景:

  • 同事們討論某個主管的決策時,你不想捲入,於是簡單地附和:「是啊,確實是這樣。」
  • 朋友在聊最近的時事,你其實有不同的看法,但擔心破壞氣氛,於是順勢說:「對對對,我也覺得是這樣。」


這樣的回應,既不會讓自己陷入爭論,也不會顯得特別突兀,最重要的是,它讓我們不必真正面對自己的觀點


2. 轉移話題,讓問題消失


「這個問題有點難聊欸,說說別的吧?」

當討論開始深入,當別人問你:「你的想法呢?」而你不想回答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話題轉向別的方向


常見場景:

  • 朋友問:「你覺得這次選舉怎麼樣?」你回:「哎呀,這話題太沉重了,我最近比較關心哪家餐廳好吃!」
  • 家人問:「你還沒決定換不換工作嗎?」你趕緊說:「欸,你不是說最近要去旅行?機票訂好了沒?」


這樣的轉移,既讓自己避免尷尬,又能巧妙地閃過需要表態的瞬間。但問題是,你的選擇只是暫時逃避,並沒有真正解決內心的模糊與不安


3. 讓「還不確定」成為永遠的藉口


「我再多看看,還沒辦法確定啦。」

有些人對於自己的觀點,不是沒有,而是總覺得自己「還不夠確定」,於是一直延後決定,直到某天發現,自己已經習慣了這種拖延。


常見場景:

  • 你對某個議題已經看了很多資料,卻還是對別人說:「我還要再研究一下,現在不適合表態。」
  • 朋友問:「你到底想不想換工作?」你回:「我還不確定,等再多一點時間吧。」


這種「還不確定」的狀態,其實是一種心理安全機制。因為只要不確定,就不必承擔後果,也不必面對選擇帶來的風險與責任


4. 說話模糊,讓立場變得「有也等於沒有」


「這問題其實很複雜啊,每個角度都值得思考……」

有時候,人們並不是真的沒有想法,而是選擇用模糊的方式表達,讓自己的立場變得難以捉摸。


常見場景:

  • 朋友問:「你支持哪個政策?」你回:「其實每個政策都有它的優缺點啦,事情不是那麼簡單的。」
  • 同事問:「你覺得我們該換新制度嗎?」你回:「嗯……其實現在的制度也有它的好處,但新制度也有潛力。」


這樣的回應,讓別人難以確定你的立場,而你也能成功避開進一步的追問。這不是真正的中立,而是一種讓自己保持在安全地帶的策略


5. 讓「再看看」變成一種拖延習慣


「現在不急,先放著吧。」

當我們無法確定自己的想法時,最直覺的反應就是延後決定,讓未來的自己去處理這個問題。


常見場景:

  • 你一直考慮換工作,卻總告訴自己:「再看看,搞不好公司環境會變好。」
  • 你想學新技能,但一直拖著沒行動:「等我空閒一點再來規劃吧。」


「再看看」的問題在於,它並沒有讓我們真正做決定,而只是讓我們把問題推到未來,直到有一天,時間替我們做了選擇,而我們只能被動接受


6. 用情緒掩蓋真正的思考


「這件事我懶得談,真的很爛!」

有時候,人們並非沒有觀點,而是選擇用情緒性的話語,來避開理性的討論


常見場景:

  • 朋友問:「你怎麼看這次的社會事件?」你回:「這社會爛透了,不想討論!」
  • 同事問:「你覺得這次專案的調整方向如何?」你回:「反正公司就是亂搞,說了也沒用。」


這種反應,其實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用情緒性的結論來避免深度思考。因為真正思考,需要承擔理解與選擇的責任,而直接用憤怒或冷漠回應,則可以讓自己跳過這個過程。


結語:你在逃避自己的觀點嗎?


我們以為自己「沒有想法」,但事實上,很多時候只是習慣了逃避。

我們用附和、轉移話題、拖延、模糊語言、情緒化反應,讓自己暫時遠離需要做選擇的時刻,卻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模式讓我們越來越難以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聲音。


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問自己:

📌 這真的是我內心的想法,還是我只是習慣了順從?

📌 我是真的還沒想清楚,還是只是不想面對選擇?


我們不必時時刻刻都要有確定的立場,但至少,我們可以開始學習,不再習慣性地迴避自己真正的觀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97會員
395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Thumbnail
2025/04/24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Thumbnail
2025/04/17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Thumbnail
2025/04/17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Thumbnail
2025/04/14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2025/04/14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動物,基於驅吉避凶的理論及從眾的心態,人們傾向於選擇和大部份人相同的路。經常性的把身邊人的意見及價值觀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身處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一切又看似平順,也許人生就照著別人的期待一直這麼走下去。 但如果沒有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內在的那個不滿的靈魂會時不時的敲打著你的舒適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動物,基於驅吉避凶的理論及從眾的心態,人們傾向於選擇和大部份人相同的路。經常性的把身邊人的意見及價值觀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身處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一切又看似平順,也許人生就照著別人的期待一直這麼走下去。 但如果沒有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內在的那個不滿的靈魂會時不時的敲打著你的舒適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你難以理解別人的行為嗎? 有時候會好奇別人到底是怎麼想的,怎麼會做出這麼荒謬又不合理的行為?你百思不得其解,想像不到在什麼情況下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完全超出你的理解範圍,但它確實發生了,還不是從別人嘴裡聽說,而是你的真實經驗。
Thumbnail
你難以理解別人的行為嗎? 有時候會好奇別人到底是怎麼想的,怎麼會做出這麼荒謬又不合理的行為?你百思不得其解,想像不到在什麼情況下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完全超出你的理解範圍,但它確實發生了,還不是從別人嘴裡聽說,而是你的真實經驗。
Thumbnail
社會認同是一個強大的心理學武器,影響著我們在不確定情境下的決策。瞭解這一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理性地作出決定,並在推動政策或產品時找到早期使用者,引領風向。社會認同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因此我們應該慎選我們所處的社交環境,以實現更大的影響力和成功。
Thumbnail
社會認同是一個強大的心理學武器,影響著我們在不確定情境下的決策。瞭解這一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理性地作出決定,並在推動政策或產品時找到早期使用者,引領風向。社會認同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因此我們應該慎選我們所處的社交環境,以實現更大的影響力和成功。
Thumbnail
常與大部分的社會意見分歧,不自覺會認為"自己是否符合?" 在"自問自答"的過程裡,被情緒擱淺了,動彈不得, 其實只是因為我把"重心"放錯了... 我需要輪流讓"不同情緒面向的自己"釋放出來, 用"好奇心"去看待自己。
Thumbnail
常與大部分的社會意見分歧,不自覺會認為"自己是否符合?" 在"自問自答"的過程裡,被情緒擱淺了,動彈不得, 其實只是因為我把"重心"放錯了... 我需要輪流讓"不同情緒面向的自己"釋放出來, 用"好奇心"去看待自己。
Thumbnail
用極度開放的心態有助於全面看待分歧,並做出明智的決策。避免因自負或害怕而拒絕他人意見,這限制知識吸收且導致思維狹隘。主管應引導員工挑戰信念,聽取不同聲音,促進建設性對話。Adam Grant指出,開放心態在團隊建設、書籍選擇和意見接受上具不同重要性。重要的是享受了解真相的樂趣,而非執著於一定要是對的
Thumbnail
用極度開放的心態有助於全面看待分歧,並做出明智的決策。避免因自負或害怕而拒絕他人意見,這限制知識吸收且導致思維狹隘。主管應引導員工挑戰信念,聽取不同聲音,促進建設性對話。Adam Grant指出,開放心態在團隊建設、書籍選擇和意見接受上具不同重要性。重要的是享受了解真相的樂趣,而非執著於一定要是對的
Thumbnail
瞭解人類圖敘述的背後意涵,以及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內在權威與策略,進行決策與行動。透過經驗與練習,協助你在面對情況時做出正確的決定。
Thumbnail
瞭解人類圖敘述的背後意涵,以及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內在權威與策略,進行決策與行動。透過經驗與練習,協助你在面對情況時做出正確的決定。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呢? 內向者都不善表達、冷漠難以親近?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呢? 內向者都不善表達、冷漠難以親近?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