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鯛魚,今天跟大家聊聊標準作業流程(SOP)的建立,不侷限於 PM,我認為這是對個人及團隊來說都極具 CP 值的工作習慣,先從小弟個人建立標準作業流程的標準流程說起(所以是建立 SOP 的 SOP?XD)。
在新進入一個團隊或新開展一種業務範圍時,會發現手上累積的、被交接的常規性任務或維運任務逐漸增多。每一個任務,我會在第一次的交接會議後(在會議上問清楚問題這就不說了),就我的理解整理出一套初版 SOP,然後拿這份初版 SOP 跟交接人做確認,確認是否我的理解與他的一致、是否有明顯的錯誤跟缺漏,確認之後這套 SOP 就已成形,下一步等得是真實案件的發生。真實案件對 SOP 的考驗才是重頭戲,「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紙面上整理出的 SOP 可能很順暢、理所當然,但別忘了 SOP 的建立是要跟真實案件打仗的,可不是空中閣樓般的文件。就我個人的經驗,在第一次搬出初版 SOP 處理真實案件時,通常會發現一些不夠清楚、不夠周全甚至不夠正確的眉角,所以每一次處理真實案件都是對 SOP 的檢驗,對它做完善、補充、修改,直至你自己(最好是連別人)可以完全遵循這份文件,幾乎無須思考、無須回憶、順暢無礙的處理完真實案件,這就是一套完整、成熟的 SOP 了。
如開頭所說,SOP 的建立對個人及團隊都是極有價值-甚至可說極具性價比-的工作,具體如何地好,如下說明。
就個人來說,有以下幾個優點:
⚫迅速熟悉任務處理流程:在撰寫標準作業流程時,針對這個任務,我們勢必得在腦海中多次復盤所擁有的資訊,並有組織地將其記錄下來,這代表交接後到真正開始處理案例之前,這個流程已經在腦海中順過好幾次,大大避免初次上陣的手忙腳亂。並且在之後對流程的每次修改,其實都是在重新掌握、加深對任務處理流程的熟悉度。相比沒有做這件事,「練習」的次數無形間拉開巨大差距,"Practice makes perfect.”
⚫沒有忘記這件事:事情多了、時間久了我們的頭腦會忘、會記錯,記憶或許會背叛你,但文字不會,跟數學一樣,不會就是不會XD。如果我們有好好存放自己被交接、經手過的每個常規任務 SOP,不管案件隔了多久之後再發生,翻一下 SOP 檔案夾,你永遠可以馬上開始著手處理。
⚫交接大方便:當手上有 SOP,不管是日後要將任務分派給團隊內其他成員或其他團隊,都方便又有效率的多,想想只要丟一份文件就可以省下多少交接時間與口舌,真划算阿!
⚫穩定戰鬥力:擁有 SOP,可以大大限制個人狀態不佳對事情處理的負面影響,就算今天失戀、沒睡飽、無法專心、忘東忘西,還是可以遵照我們值得信賴的 SOP 隨時發揮70%的戰鬥力。
就團隊來說,有以下幾個優點:
⚫流水的人員,鐵打的流程:團隊成員會來來去去,若任務處理流程都只存放在負責人員的腦袋裡,突然有人離開了,對團隊造成的衝擊不言可喻,且不說要重新恢復處理效率、東問西問的時間成本,如我上一篇〈資訊同步〉所提,口耳相傳讓資訊失真的質量損失更是不容忽視。建立好 SOP,定期補充修正,不管誰來處理都可以馬上達到不錯的效率與質量。
⚫團隊輸出穩定:SOP 攤開來與團隊同步,意味著大家對於任務的處理方式認知一致,避免「問 A 得 A,問 B 得 B」的尷尬狀況;也意味著這套 SOP 由大家共同維護、補充、修正,Keep the SOP up to date.
講完建立 SOP 的眾多優點,就可以知道不管是個人還是團隊領導人,都應該有要求自己或團隊成員建立經常性任務 SOP 的意識及習慣,最好是用流程圖的形式呈現,若涉及多個系統,用泳道型流程圖就更完美了,建立 SOP 如此利己又利人,何樂而不為?
流程圖
泳道型流程圖
最後,分享提供我很多啟發的一場演講-柯文哲教授/市長臺大演講-中所說關於SOP的精神(1:17:20左右開始):
SOP的基本精神就是以簡馭繁、80/20法則,而且變成口訣,確保你在任何狀態下都有70%以上的戰鬥力,這是SOP的精神。
搞不清楚狀況,超音波(SOP)推出來看,不要在那邊想,直接看就知道了嘛。
所以很多人反對SOP,我說先解決80%的,你不要一開始就拿例外來擋我,不要用例外來搪塞。
很推薦各位同學去看完整影片,相信會有不少收穫!
2022/10/23,台北新生,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