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數據顯示,瘦身的失敗率高達90%。這個數據告訴我們,減脂瘦身路上似乎困難重重,不僅失敗率高、還容易半途而廢。本文透過自身故事分享:「如果我可以,你也可以」。
起點
一切,從發現自己在各方面,都產生前所未有的變化開始。
不論是衣服的尺寸大小,還是身邊家人朋友的"提醒"或是玩笑話:都不停在告訴我變胖的事實 — 甚至胖到以前不曾到過的高峰。
臉、手的變化,甚至鞋子都得重買。同事會有意無意的對外表揶揄、朋友更會毫不留情地宣之於口。
也許是變化實在太顯著,連他們都看不下去了。
但減肥這兩個字,對我來說是從未想過、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
從小纖瘦的身材,甚至被說像非洲難民:瘦瘦黑黑小小的。一路這樣出了社會以後,也不曾給人「肉肉的」印象。直到後來工作型態轉變,從每天來回走動、常態性站立的職位,變成了久坐一族。不是在會議室裡開會、就是在前往會議的路上。
發現自己開始因為久坐,腸胃消化不良。
雖然如此,飲食習慣並沒有跟著調整。還是喜歡飯後來一點甜食,喜歡在平常日下班後相約小酌。沒有運動習慣,更沒有想過自己會需要運動:總想靠著自己還年輕,習慣性的消磨自己的健康。
覺得自己都不熬夜、不吃零食(但其實明明就會飯後來一點甜的)、也不喝手搖飲,這樣的生活模式,已經比大多數人都健康了:哪還需要減肥阿。減肥不過是有心人想要讓大家對自己外表焦慮、想要藉此賺錢的手段罷了。
對減脂瘦身的改變,除了不願接受事實,更隱藏深層的抗拒。
我哪需要改變~
除了抗拒,還是抗拒
第一個遇到的問題,就是不愛運動。
總偏好靜態活動更勝過一切,連出去走路散步都懶。從小對運動的相關活動都不熱衷、也從未有過規律運動的習慣。聽從朋友建議,從跑步作為入門的有氧運動,卻總在內心掙扎、天使惡魔吵架內耗。
不是想著怎麼堅持,而是找各式理由不去運動。
第二個問題,是不曾留意熱量、那些食物有飽足感等。
聽到別人說:「欸我在減肥、那個熱量好高不能吃」的評論時,通常都是默默地飄過、事不關己。因為從來就不用擔心自己有天需要減肥,哪還會知道要留意熱量、什麼是熱量赤字、該如何對飲食做控制與紀錄。
這些都不在我的關心範圍內。
第三個問題,是三餐老外、沒有廚房的居住環境。
開始關注自己吃什麼、熱量多少後,發現頻繁的外食,對於想要減脂瘦身的族群不甚友善。不僅選項相對少、還有經濟上的考量;想要自己煮,卻礙於現實的限制,難以實現。有時候想吃很多蔬菜、或想吃清淡簡單烹調方式的食物,都難以達成。
諸多習慣,卻想達成一個窒礙難行的目標,不難想見,這樣必須對生活習慣的全方面改變。
光想到這些改變,就令人頭皮發麻
失敗、再失敗
一路上,就是充斥著「放棄、不然再試一次」的循環。
失敗,再失敗,直到找到方法為止;失敗,再失敗,直到養成習慣為止。
不愛運動,就改變運動項目;愛吃甜食,總攝取沒必要的熱量,於是調整作息,早點睡才不會太晚又肚子餓;外食難找到健康的食物,就開始研究健康餐、評估自己假日烹調的可能。
這些都是一點一滴摸索出來的,都是錯了又錯、改了再改之後的結果。
我並沒有特別聰明,也沒有特別的背景或資源:都是時間、經歷、還有不屈不撓的堅持累積起來的。
如果我可以,你也可以!
成了!
歷經11個半月,終於健康的讓自己、瘦回漂亮的大學時期的體重。
體重共少了10.6kg,體脂肪降至27%。從原先的62.6kg、體脂肪32%、體檢報告上斗大紅字、賀爾蒙的變化;到衣服尺寸居然可以小買兩階、身邊人見到我第一句話就是"你瘦好多!"、鏡子裡的自己,看起來精神多了。
這不是意外、也不是運氣好。
是挑戰自己、認清了目標:為了健康,將改變融入生活裡。積極地找尋改變的方式,給自己一個煥然一新的生活方式。
後記
我與多數人一樣。
乖乖念到大學畢業,出了社會工作。平時為今天晚餐吃什麼、感情、錢、未來規劃煩惱。思考自己想過什麼生活、對於大環境的限制感到無力,卻又有點那麼不甘願就此低頭。
在平凡又忙碌的日常裡,摸索著自己的路。
然而心中那理想的生活,需要這副身體幫我們達到。減脂瘦身,不用厲害的天才背景、更無須天賦異稟的過人之處:你只需要堅定展開新生活的意念,將此視為自己對自己的承諾,是開啟新希望與機會的轉捩點:
— 你將對自己的堅持與成就,感到驕傲!
🩵